⼗三位中国著名作家的原名
1.茅盾:沈德鸿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评论家、⽂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说《⼦夜》、《春蚕》和⽂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14⽇,茅盾⾃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民币捐出设⽴茅盾⽂学奖,以⿎励当代优秀长篇⼩说的创作。
2.叶圣陶:叶绍钧
现代作家、教育家、⽂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这⼀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3.夏衍:沈乃熙
浙江杭州⼈,中国近代著名⽂学、电影、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
夏衍作为夏衍中国三⼗年代开始的左翼戏剧运动的先驱者和主要领导者之⼀,对中国现代话剧事业的
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论从戏剧的表现内容,还是戏剧的表现⼿法和艺术风格,都在对 " 五四"以来中国话剧优秀传统继承的基础之上,进⾏了许多开艺术先河的创造性探索,营造了⾃⼰意味深长的艺术境界,形成了独特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
4.丁玲:蒋冰之
原名蒋伟,字冰之,毕业于上海⼤学中国⽂学系,中共党员,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1936年11⽉,
丁玲到达陕北保安,是第⼀个到延安的⽂⼈。丁玲的到来,给陕⽢宁抗⽇根据地原本⼒量薄弱的⽂艺运动增添了新鲜的⾎液。她在中国现代⽂学史上作出过⽆法取代的贡献。
代表著作有处⼥作《梦珂》,长篇⼩说《太阳照在桑⼲河上》《莎菲⼥⼠的⽇记》,短篇⼩说集《在⿊暗中》等。
5.曹禺:万家宝
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曹禺作为中国新⽂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舍齐名。他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戏剧教育家,1934年曹禺的话剧处⼥作《雷⾬》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曹禺先⽣也因此被誉为“东⽅的莎⼠⽐亚”。
6.⽥汉:⽥寿昌
湖南省长沙县⼈,他创作歌词的歌曲《万⾥长城》的第⼀段后来成为中华⼈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
⾏曲》的歌词。⽥汉早年留学⽇本时曾⾃署为"中国未来的易⼘⽣"。1968年,⽥汉在中国⽂化⼤⾰命中不幸于狱中。
7.柳青:刘蕴华
当代著名⼩说家。1952年任陕西省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副书记,并在长安县皇甫村落户达14年。"
⽂⾰"期间,遭受残酷迫害,被迫停⽌⼯作。⼀贯深⼊⽣活,⼏⼗年如⼀⽇⽣活在农民中间,有着丰厚的⽣活积累。他的⼩说⼤都以农村⽣活为题材,代表作《创业史》。2019年9⽉23⽇,柳青长篇⼩说《创业史》⼊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说典藏"。
8.秦牧:林觉夫
⼴东澄海⼈。中国散⽂界的"南秦北杨",其⽂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说、诗歌、⼉童⽂学和⽂学理论等等。秦牧的散⽂是⼀种智⼒的⽂体,在体式上继承了"五四"闲话体散⽂的特点,但⼜对之进⾏改造,并吸收了抒情散⽂叙事如画,感情浓郁的妙处,创造出将抒情、叙事、议论融为⼀体的新⽂体。
中国当代作家9.沙汀:杨朝熙
绵阳市安州区⼈,沙汀⾃20世纪30年代以来。主要以四川作为他故事的背景。以现实主义创作⽅法和含蓄深沉的艺术⽓质描写中国现代农村。他擅长描写四川社会风习,渲染场⾯⽓氛,捕捉⼈物的典型细节。他的⼩说以极强的幽默感和浓烈的地⽅⾊彩著称。沙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研究所所长的任上离职退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仍不倦地在撰写⾃⼰的回忆录。
10.巴⾦:李芾⽢
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兴。巴⾦1904年11⽉⽣在四川成都⼀个封建官僚家庭⾥,五四运动后,巴⾦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的反封建⽃争。1923年巴⾦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学创作⽣涯。巴⾦在⽂⾰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省,巴⾦因此被誉为“⼆⼗世纪中国⽂学的良⼼”。
11.鲁迅:周树⼈
浙江绍兴⼈,鲁迅⼀⽣在⽂学创作、⽂学批评、思想研究、⽂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化发展具有重⼤影响,蜚声世界⽂坛,尤其在韩国、⽇本思想⽂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世纪东亚⽂化地图上占最⼤领⼟的作家”。
12.杨沫:杨成业
原籍湖南湘阴。⽣于北京,1958年出版的代表作长篇⼩说《青春之歌》,是⼀部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学⽣运动的优秀长篇,成功地塑造了知识青年林道静这⼀艺术典型。⼩说在读者中特别是青年学⽣中影响深⼴,曾由作者改编为电影剧本,拍成同名电影上映。2019年9⽉23⽇,杨沫长篇⼩说《青春之歌》⼊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说典藏"。
13.郭沫若:郭开贞
四川省乐⼭市⼈,郭沫若是中国科学技术⼤学的主要创建者之⼀。1958年5⽉,为了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加速培养国防建设和尖端科学技术⽅⾯急需的专门⼈才,当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联合部分著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由中国科学院创办⼀所新型⼤学的建议。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刘少奇、周恩来、邓⼩平、等的⽀持,以及中央书记处会议的批准。1952年4⽉9⽇郭沫若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林国际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