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精讲
一、名词解释
1、“八事”: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进刍议》,提出从“八事”入手,即言之有物、不仿古人、讲求文法、不无病呻吟、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句。
2、“三大主义”: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即推倒雕琢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诲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
3、文学研究会:1921年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随后加入的有冰心等。在创作方法上,文学研究会强调写实主义,以“为人生”为基本创作宗旨。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
4、问题小说:文学研究会的作家〔冰心等〕在创作上出现了“问题小说”:以对现实的深切关注和浓郁的人道主义思想为基本特征,以揭示社会问题,表达对于人生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于社会黑暗的批判为目的,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人生的问题。
5、创造社: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成员有郭沫假设、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他们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艺术必须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的“内心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6、“自叙传小说”或“身边小说”:郁达夫和他的创造社同道们以内心情感的表现方法,以作家个人经历为创作基础,以第一人称为表达视角,表现出浓烈的抒情彩和个人自剖彩,着重表达个人内心对于客观世界的感受,从而形成作者、表达者与人物的三重合一。这种小说被称为“自叙传小说”或“身边小说”。郁达夫的《沉沦》就是这种风格小说的典型作品。
7、乡土文学:1923年左右,“乡土文学”崛起,代表作家有王鲁彦、废名、许钦文、彭家煌、许杰、台静农。他们对故乡社会有了更深的认识,思念遥远故乡的亲人,对中国乡村社会进行描摹与揭示。乡土文学作品现实主义彩强烈,其创作方法基本是写实的。
8、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鲁迅、郭沫假设、茅盾、郁达夫、冯雪峰、冯乃超、李初梨、蒋光慈、田汉等40余人出席了成立会议。会上通过了左联理论纲领,宣告以“站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战线上”,“援助而且从事无产
阶级艺术的产生”作为左联的奋斗目标。
9、国防文学: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在全民族救亡运动的推动下,左翼作家周扬、郭沫假设提出“国防文学”口号、“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
二、新时期〔1978--2000〕小说潮流〔以下还会出现在名词解释里〕
10、“伤痕小说”:“伤痕小说”是新时期文学涌现出来的第一个潮头。1978年8月11日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发表,“伤痕文学”和“伤痕小说”由此得名。“伤痕小说”或者揭露了“文化大革命”给我国人民带来的“累累伤痕”、尤其是给亲少年的心灵造成的创伤,或者对“四人帮”的罪行进行揭露和控诉,或者表现对人民遭遇的深切同情,或者歌颂对“四人帮”的不屈斗争,或者提出令人警醒的社会问题,及时的感应了时代脉搏,表现了时代主题,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11、“反思小说”:“反思小说”以茹志娟在1979年2月发表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作为标志,主要代表作有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反思小说”在历史内容上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反映的社会现实从“”向前推至50年代中期,对解放以来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来的极“左”路线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反思。
12、“改革小说”:“改革文学”是指那些反映我国各个领域的改革过程及其引起的社会变革、价值冲突及心理震荡的文学作品。1979年蒋子龙发表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轫之作。“改革文学”在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人物形象特别是改革者形象的塑造,记录了改革的艰难及其导致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变化。
13、“寻根小说”:1985年,韩少功发表文章《文学的“根”》,开启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文化寻根运动。“寻根小说”的特点是:①以现代意识照顾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名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②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具有地域特点。韩少功的“荆楚文化”小说、贾平凹的“上秦文化”小说、李杭育的“吴楚文化”小说、张承志的“草原文化”小说;③注重对题材所蕴含的深层的历史文化信息进行艺术传达。
14、“现代派小说”:1985年,刘索拉发表了《你别无选择》,这部中篇小说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第一部“现代派小说”。另外,“现代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还有莫言的《红高粱》、《球状闪电》、《透明的胡萝卜》。“现代派小说”的主题意蕴在于表现人类普遍的荒谬性,表达了充分的现代意识。
15、“实验小说”:1985年前后,文坛上出现了一股更多具有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小说潮流,中国当代作家
被称其为“实验小说”或“先锋小说”,这类小说的特点是:①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与反叛,对一切意识形态进行彻底消解;②在文学观念上颠覆旧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求,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③在文本特征上,表达为表达游戏,通常使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实验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有马原的《虚构》、洪峰的《极地之侧》等。
16、“新写实小说”:1989年,《钟山》推出“新写实小说大联展”,“新写实小说”从此成为一种小说潮流。“新写实小说”的特是:①真诚面对现实、直面人生,作品中的现实生活呈现出一种毛茸茸的原生形态;②主题意蕴更多的是表现现实的荒谬、丑恶、灰暗或无奈,缺少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③大多采用客观化的表达态度,是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表达。“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有刘震云《官场》、方方《桃花灿烂》等。
17、“晚生代小说”:“晚生代小说”作家主要有韩东、陈染、吴晨骏等,由于他们出生于“”后期甚至70年代,所以文学界将他们称为“晚生代作家”。“晚生代小说”的特点是:①作品中依稀表现出一定的精神内容,带有明显的个体性;②涉及的题材一般都是都市生活,人物大多是同代人;③在文本策略上,他们经常将自身的经历或现实生活的真实事件带入文本,使文本内容处于真实与虚构之间的暖昧状态。
18、“女性小说”:90年代,以陈染、林白、张欣等女性作家为代表,写出了一批关注女性的问题、用女性的直觉去表达她们的生存感受的作品。这些作品的特征是:①努力张扬“性别意识”,把女性作为一个有性别特征的社会体和文学体,冲出“男权话语中心”和“女性标准”。②独向女性的心灵世界,表现出女性特有的生存体验和深层意识;③不仅写出都市与都市女性的性别经验,而且反映出当代都市生活特有的社会文化景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