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评论》2020年总目录(下列括号中“·”前为期数,后为页数)
莫言评论小辑
弱者的反抗与莫言文学的崇高美学王金胜(1·90)弱者形象与弱者心态(论莫言近作中的人物谱系)
孙海燕(1·96)
《月落荒寺》评论小辑
西方隐喻与我们时代的精神危机徐勇(1·102)时间之内和之外的瞬间陆楠楠(1·108)重返小说的神秘性林培源(1·116)
《他乡》评论小辑
他乡即故乡吴义勤(2·47)情感的力量王秀涛(2·61)“进城叙事”的范式突围周鹏(2·66)
中国当代作家北京文学70年专辑
大江大河波澜处(北京文学70年的文学史贡献)
孟繁华(3·69)“京味”的新声与新变(想象北京文学的多种方法)
张莉(3·76)关于北京文学70年的对谈孙郁张莉(3·82)
《云中记》评论小辑
作为记忆、仪式与的文学刘大先(3·90)精神史、村庄志与时间寓言吴雪丽(3·97)归来后的“告诉”:阿来《云中记》与新世纪乡土叙事
的经验逻辑杨高强(3·106)
孟小书评论小辑
“失败青年”的另一种想象与“80后”写作的另一种可能(以孟小书的小说创作为例)丛治辰(3·113)“新中年”孙闯闯(孟小书的《请为我喝彩》和孙闯闯系列)李振(3·122)
王彬评论专辑
充满才气的叙事学研究胡平(4·97)叙事学难得的建树型成果施战军(4·101)
育邦评论专辑
经验世界与“天真的时刻”耿占春(6·38)黑暗中的金针傅元峰(6·45)纸上“伐桐”与“轻逸”的重力霍俊
明(6·50)
《巨变:1949》评论小辑
历史巨变中的光荣与梦想刘忠(6·56)革命浪涛激荡的宏伟画卷李清霞(6·61)
当代文学观察
国家理想科学启蒙现实回归(百年中国科幻文学
创作动机的数次转向)徐兆寿张哲玮(1·4)虚无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价值观的建构熊修雨(1·15)中国当代文学“一带一路”翻译传播:内容、途径与策略
孙宜学(1·25)乡土中国的表述与被表述(农村妇女“在地”写作与
重建乡土叙事伦理)孙桂荣(1·31)为我引路的良师益友(我与《文学评论》)丁帆(2·4)从国家叙事、儿童本位到汉语童心(略论中国儿童
文学特质的嬗变)黄晓蕾(2·8)寻求自由表达的出路(“70后”长篇小说经验略考)
张晓琴谢腾飞(2·12)“70后”女作家“自我”书写中的主体探寻(以鲁敏、魏微、庆山、乔叶为对象)张
瑷沈芬(2·18)观念的嬗变:重评1980年代关于内容与形式问题的
讨论邹军(2·24)在现实主义的风土里深耕小叙事(近年中国中短
篇小说创作态势探析)李林荣(3·21)东北书写中的语言、知识与现代危机陈若谷(3·25)当代儿童文学短篇创作得失论(以2019年为样例)
崔昕平(3·32)反规约:当前长篇小说的无理据书写刘小波(3·39)藏“叙”于“器”(文学叙事与人工智能)张斯琦(3·48)“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思考:中国当代通俗文学国际传播研究张翼飞崔宏图(3·57)论新时期边地小说中的生命书写于京一(3·63)开放与对话的诗学景观(由《中国新诗总论》谈起)
卢桢(4·4)当乡土遭遇现代主义(论先锋小说中的乡土叙事)
贺仲明张增益(4·10)寻“现实主义”的“网络形式”(2019年现实题
材网络小说创作综述)闫海田(4·17)论当代文学语言的审美传承与社会规约问题
王晓岗张诗曼(4·23)网络文学影视剧改编的现行生态与重构审视
李燕临齐维颢(4·27)“现成性”规约下非虚构写作的事实建构丁茜菡(4·32)如何看待茅盾文学奖的创作“无后续”现象
(以刘斯奋等茅奖获奖者为例)阮波(4·38)自媒体写作的概念、特征及愿景(以读者为视角
的分析)施龙(5·25)“最后一个”诗学与生产方式变革张伯存(5·31)新世纪以来萨满题材小说的体验式书写刘绪才(5·36)人工智能时代的写作主体性位移
张强王超(5·42)稿酬制度与当代文学生产(以汪曾祺书信为中心)
毕文君俞思超(6·4)媒介权力视域下当代文学经典改编与价值重构
(以《白鹿原》为考察对象)王传领(6·13)在历史与现实之间(2017—2019年间“50后”作家
长篇小说一瞥)谢尚发(6·19)新世纪文学中人民性问题的回溯、重构及当代价值
修磊(6·26)爱丽丝形象中文译介史(回溯中国儿童文学之儿童
形象嬗变)李雪伊(6·32)
中国当代文学再评价
新中国人民文学的践行者:人民日报(1949—1966)
文艺副刊的文学呈现罗曼(1·58)《伤痕》40年:救赎与涅槃王瑞华(1·66)20世纪90年代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及母子关系探析
宋雯(1·75)20世纪90年代女性身体写作现象的再解读
姚溪(1·82)艺术中的“真实”、时间与风景(《艳阳天》再解读)
李云雷(4·57)简论浩然的价值及其精神资源周景雷郑慧文(4·68)当代文学创作中民间立场的价值重估王敏(4·75)论梁晓声知青小说的理想主义叙事车红梅(4·82)爱为何要忘记(从《爱,是不能忘记的》未选入《张洁
文集》说起)张文娟(4·89)朦胧诗论争与反思性批评的兴起唐诗人(5·47)重识寻根文学:原貌、追述与个案管兴平(5·56)合作化小说“两条道路”斗争模式的形成与示范(以李
准《不能走那一条路》为中心的探讨)李佳贤(5·62)
“寻当代文学经典”专栏
主持人的话王尧韩春燕(1·38)汪曾祺对“苦雨斋”资源的借用孙郁(1·39)邂逅密敌:汪曾祺的《复仇》
〔美〕费佳兰著潘莉译(1·48)作家词典·汪曾祺吕洁(1·55)主持人的话王尧韩春燕(3·4)日常生活书写的意义(铁凝小说新论)
郭冰茹潘旭科(3·5)铁凝小说:“第三态”的凝视邱田(3·13)作家词典·铁凝明子奇(3·19)主持人的话王尧韩春燕(5·4)文学史时间中的高晓声与陈奂生房伟(5·5)“跟跟派”与“政治的玄学”(重读高晓声“陈奂生系列小说”)张涛(5·17)作家词典·高晓声潘旭科(5·22)
当代文学批评家研究
一个在场批评家的秉性和“脾气”(洪治纲和他的
文学批评)孟繁华(2·30)
洪治纲:与现实保持密切联系的先锋派文学批评家
贺绍俊(2·33)洪治纲印象吴玄(2·38)论文学批评的整体观洪治纲(2·41)批评家贺绍俊:披着80年代的霞光孟繁华(4·42)因为欣赏,所以批评李洱(4·44)寻中国当代文学之“道”张晓琴(4·47)数十年文学批评的随想贺绍俊(4·53)
作家作品评论
“善在那里,自家却去行他”(论冯骥才的民间“史记”)
胡传吉(1·122)从“乡土凝香”到“现实余韵”(陈忠实短篇小说论)
韩伟(1·128)执拗的现实主义者与逃不掉的宿命(编辑家秦兆阳
精神图谱素描)王迅(1·134)至深、至高、至远:当代文学的另一种叙事维度
(论邱华栋极限运动小说)裴蓓张箭飞(1·141)美好生活在哪儿(性、生殖、社会资源分配与东西
小说中的忧郁)张柱林(1·148)葛红兵创意写作的新趋向与新收获(评十卷本长篇
历史小说《大宋江山》)郝雨(1·152)光芒四射的《梁光正的光》廖四平李丹(1·156)用温润的灵魂寻表达的兴奋点(有关女真中短篇
写作的抽样阅读与潜对话)张德明(1·162)自由与超脱的进境(严歌苓小说创作比较谈)
罗晓静(1·169)论曹军庆的城市写作吴佳燕(1·175)集体记忆、文化震惊和反省残缺(加拿大汉学家
梁丽芳教授的中国知青小说研究漫评)张志忠(2·73)《东岸纪事》叙事的返璞归真李劼(2·80)“半开之美”与“越轨的笔致”(金仁顺论)
张涛(2·82)对匿名者的重新命名(塞壬散文论纲)柳冬妩(2·88)生命串接、时代启新及“超”性昭示(论赵德发长
篇新作《经山海》)盖光(2·95)极端境遇中人性面向的反思(汪曾祺“政治题材”
小说论)王泽鹏(2·102)死生亦大矣?(格非小说中的自杀书写与反乌托邦
沉思)赵路平(2·109)“常规体”的延续、僭越及姿态展示(以中短篇小说
为基点论韩少功长篇写作的艺术调式)
刘霞云(2·114)娘子关头窥皓月(谫谈刘慈欣小说与中国文化精神)
毛孟启(2·122)歌者焉知:高海涛散文的音乐性魅力轩小杨(2·130)远行精神与家园意识(薛涛少年小说论)
方卫平赵霞(2·136)白天光小说民间化风格论李瑶吴雪威(2·142)凝视那些稍纵即逝的决断与逆转(读朱文颖短篇
小说集《生命伴侣》)郜元宝(3·126)历史文化散文:如何“历史”,怎样“文化”(从夏坚勇《庆历四年秋》谈起)赵普光(3·129)中国故事的三种讲法(兼谈贺享雍的“乡村志”
系列小说)叶立文(3·136)以先锋精神介入社会问题(莫言先锋小说《十三步》
的现实感及其文学升华)王学谦(3·143)历史的镜像与精神的家园(马步升文学创作论)
吴世奇(3·151)“小改而大动”:论汪曾祺《聊斋新义》的现代阐释
刘程程(3·156)论生态美学视域下张炜的儿童文学创作杨一(3·163)在科技与人文之间(刘宇昆科幻小说论)游澜(3·17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评杨学民专著《汪曾祺及里下河
派小说研究》)杨迎平(3·178)生命的强力与叙事的张扬(评王怀宇长篇小说
《红草原》)张遥(3·182)个人性·民族性·国家性·世界性(吉狄马加诗歌
创作及研究的思考)李晓峰(4·105)重返戊戌风云中的历史现场(评穆陶长篇历史
小说《戊戌变法》)吴秀明俞清瑶(4·112)“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评谈瀛洲的散文集《人间花事》)张生(4·119)残酷历史境遇中的精神变形记(关于张庆国长篇
小说《老鹰之歌》)王春林(4·128)解读作家的精神密码(读孙惠芬散文集《他就在那儿》)
杨光祖(4·134)小说如何成为“大说”:论陈彦的小说《主角》
张文诺(4·139)周瑄璞写作中的三个意识(从《日近长安远》和两篇
短文说起)孔会侠(4·146)镜像:“存在与虚无”(津子围小说作品中的精神
重构策略)贺颖(4·152)浅谈王蒙近年来小说创作的新探索郭宝亮(5·100)边缘情境、地方经验与市场效应(读阿来《云中记》
兼及“汶川叙事”)韩春虎陆畅(5·109)在谱志立传中追寻文学真相(刘醒龙近期创作评述)
刘早(5·116)倒影潋滟(重读毕飞宇的中短篇小说)相宜(5·122)“有独见之明”(读王干的“文学屏”)赵娜(5·129)简论马笑泉《回身集》中的异质审美张艳梅(5·136)论蒋韵《你好,安娜》中的记忆书写与自我救赎
韩旭东(5·141)父与子的启蒙和革命(读王蒙《活动变人形》)
刘振(5·147)生死场中:亲情何为,意义何在?(论皮皮《渐行渐远·背影》的深层叙述结构)杨波闵靖阳(5·154)“后革命”时代的英雄叙事(西元小说论)
王冰冰(5·159)生命诗学视域下文人的精神生态(红柯小说中的
知识分子书写)徐翔(5·166)刘以鬯对小小说文体审美空间的拓展王彦艳(5·172)一个人的生态主义运动(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的
生态批评)张玲(5·177)论苏童小说的季节美学周新民余存哲(6·88)名人家事、历史场与话剧传承(阅读《你和我》的
三个层次)申霞艳(6·95)王小波与他的“沙盘诗学”陈崇正(6·102)新的地方意识的兴起(以叶舟的《敦煌本纪》为中心)
岳雯(6·109)从非虚构到虚构:释放的社与隐蔽的诗情
(读梁鸿的《四象》)项静(6·116)记忆诗学与《修改过程》刘长华(6·120)从“五行共生”学说看孙绍振诗学体系的内在景观
庄伟杰(6·127)隐匿的暴力与新世纪(论《苔》的历史叙事之优势)
丛子钰(6·134)论满族作家叶广芩小说创作的京剧意蕴曹转莹(6·142)现实主义视野下新城市日常生活书写(蔡东小说论)
范伊宁张丽军(6·149)“我”在“他们”中间(关于熊育长篇小说《连尔居》)
武歆(6·160)认知诗学视域下曹文轩少儿小说的女性观念研究
江璧炜(6·165)童年生命感与“根性”精神的共振(孙卫卫儿童文学
创作论)李琦(6·173)樗栎杞梓,葵薤芝蘭(《植物先生:二十四节气植物
研学课》序)吴浩(6·179)
史料研究
书信里的文学期刊史迹黄发有(5·72)路遥研究的史料问题(兼议姜红伟的路遥考)
李国平(5·82)文学期刊会议与文学评论发展(对80年代文学
一个侧面的考察)尹林(5·92)张洁文学年谱(1978—2020)姜红伟(6·66)毕飞宇创作年表杨毅鲍姝伶(6·80)
当代诗歌论坛
“选一只古典的鹤飞进我的词语”(关于孟原的诗)
张清华(2·148)为散文诗一辩(以周庆荣为考察对象)敬文东(2·153)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彷徨与秘语(关于李永才的诗)
杨红(2·167)“惟山体”创作的地理基因与地理想象
孙正国李皓(2·173)昌耀:在时光深处孤独耸立的诗之高原谭五昌(3·187)纯净语言、平和日常与时间智性(论李琦诗歌的
审美理想)蒋雨珊蒋登科(3·194)“现代性的追寻”(以“元诗”意义上的抒情“我”
为中心的张枣诗学)亚思明(3·199)主体、话语与地方(女性人文主义视野中的辽宁
女性诗歌)何言宏(4·158)“诗歌中的晚年”(20世纪80年代之后蔡其矫
“旅游诗”创作论析)张立(4·167)时空并置·灵魂对话·文化透视(翟永明书写古代
女性的三重路径)牛艳莉(4·173)轻逸、自治与自我塑造(当代新诗的江南视角)
吴宜平江离(5·184)“在寺庙边上写作”(论雷平阳的“旷野书写”)
毛丹丹(5·191)太阳的诱惑(理解顾城的精神世界)郭帅(6·183)“庞德的肋骨”(论安琪的崛起与
外国诗歌的影响)
邓庆周(6·194)
国际文学视野
文学图像论视域下莫言小说英译本封面图像内涵解析
孙宇(1·182)从中国的当下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日本学者千野拓政
卢茂君(1·191)铁凝小说在海外的译介与研究王玉(2·179)世界经验、政治寓言与叙事形式的中西之辨
(刘震云作品海外传播研究)刘诗宇(2·189)新诗、文体问题与网络文学(贺麦晓教授访谈录)
易彬〔荷兰〕贺麦晓(2·198)国际文学翻译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王汝蕙(4·179)《出版人周刊》视域下的中国当代文学(基于AntConc 语料分析)崔艳秋(4·189)英语世界王安忆小说研究的社会历史视角探析
于桢桢(4·196)
访谈
陈思和:学术是我安身立命的基本立场舒晋瑜(1·195)《上海舞男》的五度空间:两套叙事结构嵌套绾合出的上海霓裳曲(严歌苓访谈录之一)
刘艳严歌苓(4·202)我的跨文化写作与人生旅程(聂华苓访谈录)
莫詹坤陈曦钱林森(5·198)大地的复魅(与刘庆对谈小说《唇典》与萨满文化)
李秀儿刘庆(6·202)
《当代作家评论》2019年总目录(1·202)《当代作家评论》2019年优秀论文获奖作者与篇目
(1·37)英文要目Lily译校
封面人物
邱华栋(第1期)洪治纲(第2期)铁凝(第3期)严歌苓(第4期)聂华苓(第5期)耿占春(第6期)
封三人物
“文学批评新势力”专栏·项静
特邀主持杨丹丹(第1期)“文学批评新生代”专栏·邵部
特邀主持张维阳(第2期)“文学批评新生代”专栏·樊迎春
特邀主持杨庆祥(第3期)“文学批评新生代”专栏·程旸
特邀主持黄平(第4期)“文学批评新生代”专栏·相宜
特邀主持金理(第5期)“文学批评新生代”专栏·徐兆正
特邀主持林培源(第6期)
封底人物
项静(第1期)邵部(第2期)樊迎春(第3期)程旸(第4期)相宜(第5期)徐兆正(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