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上海市徐汇区南洋模范中学高三3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附加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9年11月底发布了全球首份“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报告”。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大多数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对青少年的健康十分不利,各国都迫切需要采取行动来改善这种状况。
据世卫组织介绍,此项研究历时15年,以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万名ll岁至17岁青少年学生为样本。研究发现,全球80%以上在校青少年没有达到世卫组织的建议运动量,也就是每天至少一小时的身体活动,94%的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
据了解,世卫组织的调查数据涵盖所有类型的身体活动,包括有计划的体育锻炼、步行、骑车以及游戏和做家务等。总体来看,目前全球85%的女孩和78%的男孩都没有达标。
世卫组织指出,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除了因为学业压力,电子设备的普及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世卫组织表示,如果青少年运动不足的趋势继续下去,那么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将全球身体活动不足比率降至70%以下”的目标将无法实现,因此呼吁各国采取紧急行动,从学校、家庭、城市规划、道路安全等多方面着手,提供更多运动、游戏和娱乐的机会,促进青少年进行身体活动。
世卫组织强调,在青春期养成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对健康大有益处,包括改善心肺功能和控制体重等。此外,还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身体活动对认知的发展和社交也有积极影响,这些好处可以持续到成年。
(摘编自《全球超80%青少年缺乏运动  世卫组织呼吁大家动起来》)
材料二:
近视是造成青少年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善变”又敞亮的光线对眼睛更好。
2016年12月,第二届全国眼科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大会在广州召开,眼科专家提出近视眼控制新观点,认为模拟自然光的眼保健技术,将“户外动态变化的自然光”引入室内,在不需要青少年依从性的情况下,对他们的眼睛进行调节训练,提高调节功能,有利于控制其近视发生和发展。
“小升初”“初升高”这两个阶段是屈光不正患病率快速上升的阶段。此外,不良的用眼习惯与用眼环境对近视的发病概率有很大影响。近距离用眼负荷会诱发近视;学习压力加剧、电子屏幕的普及化和户外活动时间减少可能是导致近视高发且快速低龄化的最关键因素。
(摘编自《青少年近视近半,缺乏户外活动是原因》)
材料三:
手机既是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文明发展的大敌。近日,WHO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80%的青少年缺乏足够的运动,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大部分人的精力都集中在了电子荧幕上。
据外媒报道,WHO在全球146个国家进行的研究显示,自2001年至今,11~17岁青少年的运动状况几乎没有改善,这使得去年WHO成员国承诺的到2030年将青少年缺乏运动的比例降低l5%,看起来像是句空话。
(摘编自《WHO:全球80%青少年缺乏运动,手机已成人类文明威胁?》)
材料四:
随着国内户外运动的迅猛发展,青少年的户外运动参与度越来越高。然而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和培训的缺失,青少年运动伤害问题屡见不鲜。马欣祥博士表示,青少年参与户外运动有其自身年龄特点,培养青少年同样要有的放矢,切不能把青少年当作“缩小版的成人”。
……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户外运动参与者有不同的诉求,因此针对青少年不仅要有迥异于成年户外爱好者的培训理论,更要根据各年龄层人的理解能力与运动能力编制教学计划,让青少年以享受运动为前提,获取参与户外运动的知识与技能。
(摘编自《专家:青少年参与户外运动不能被当成“缩小版的成人”》)
(注)“WHO”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英文名称缩写。
1.下列对“青少年缺乏身体运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卫组织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全球八成以上在校青少年没有达到每天身体活动至少一小时的运动量。
B.因为青少年运动不足趋势持续,所以2030年全球身体活动不足比率降至70%以下的目标已无法实现。
C.事实证明,青春期养成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对健康大有益处,而且对认知的发展和社交也有积极影响。
D.调查显示,全球女性青少年缺乏足够身体运动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并且精力大都集中在电子荧幕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有计划的体育锻炼、步行、骑车和做家务等身体活动,全球大部分女孩和男孩都不达标。
B.将“户外动态变化的自然光”引入室内,对学生的眼睛进行调节,有利于控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C.学习压力加剧、电子屏幕普及和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是导致近视高发且快速低龄化的最关键因素。
D.我同青少年户外运动迅猛发展,但专业人才的缺乏和培训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受伤的后果。
3.针对青少年身体运动不足出现的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加以改善?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那样高大茂密,春夜喜雨赏析  ▲    ▲    ▲    ▲    ▲    ▲  。而这绿底子上又不时钻出一束束金的柴胡和白绒绒的香茅草,远望金银相错,如繁星在空。这真是金银一般的草场。
①它细密而柔软          ②不见黄沙不见土
③伏在地上如毯如毡      ④也不像内蒙古的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强
⑤将大地包裹得密密实实  ⑥除了水就是浓浓的绿
A.④①③⑤②⑥    B.④②①③⑤⑥    C.⑤③①②⑥④    D.⑤⑥①②③④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任何其他朝代的诗都比不上唐诗那样成就辉煌,并普及于社会各阶层而至今盛行不衰?这是由于唐诗自身的特决定的。其特之一,是贴近生活而又照亮了生活。唐诗就是用诗绘出的一幅幅唐代生活画面,它用形象化的语言和充沛的感情描述社会各领域的现实
动态。其特之二,是用字造句,通俗明达,入情入理,          。没有华丽铺排,大量使用大众口语,使得妇孺皆能记诵互传,于是唐诗既成为文人雅士经常吟咏的珍品,又同时是村妇、儿童乐读会背的诗作,真正做到了          。其特之三,是深入浅出,寓理想于生活,极高明而道中庸,笔尖有温度,平凡而伟大。杜甫《春夜喜雨》最令人佩服的是其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两句,把春夜细雨渗入土地、滋润草木的温和本心写出来了,扩而言之,则可以用于一切文化教育,必须用          的方式而不是粗暴灌输的方式才能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于是该诗句成为一种普遍性的哲理。总之,(    ),使人读之于不知不觉之中进入其内而         
1.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栩栩如生    妇孺皆知    耳濡目染    感同身受
B.惟妙惟肖    雅俗共赏    潜移默化    深入浅出
C.栩栩如生    雅俗共赏    潜移默化    感同身受
D.惟妙惟肖    妇孺皆知    耳濡目染    深入浅出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由唐诗自身的特决定的。    B.这是受唐诗自身的特决定的。
C.这是由于唐诗自身的特而决定的。    D.这是因为唐诗自身的特而决定的。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A.唐诗不能把深奥的道理说出来,却能用明达的语言把优美的意境造出来
B.唐诗不是把深奥的道理说出来,就是用明达的语言把优美的意境造出来
C.唐诗没有把深奥的道理说出来,而是用明达的语言把优美的意境造出来
D.唐诗不是把深奥的道理说出来,而是用明达的语言把优美的意境造出来
4、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根据漫画内容拟写一条对我们在工作办事方面的一句话 建议。要求语言简明、准确。(内容不超过40字,建议不超过20字)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
杜甫
逍遥公后世多贤,送尔维舟惜此筵。
念我能书数字至,将诗不必万人传!
时危兵革黄尘里,日短江湖白发前。
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
[注]①公安:湖北公安县。②匡赞:韦国赞,排行第二,生平不详。③逍遥公:韦二少府的
祖先是北周时韦复和唐中宗时韦嗣立,均封为逍遥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借对韦匡赞贤良有德的称赞和对送别筵的珍惜,表达了两人的深情厚谊。
B.颔联料想别后情状,嘱托韦二读了寄去的书信,不要将自己的诗作,广泛地传播。
C.“古往今来皆涕泪”句,借助议论表达诗人的人生体验,抒写了对自己命运的悲叹。
D.诗的末句回到眼前:两人将分别,各自消失在遥远的地方,思此心中痛苦无限。
2.请简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如听仙乐耳暂明。(白居易《琵琶行》)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弃脂水也;_______,焚椒兰也。 (杜牧《阿房宫赋》)
(4)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论语》)
(5)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周人认为,修德与刑罚实为一事之两面。然而,这种对刑德关系的思考却长期被后人曲解。《论语·为政》载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的本意并不是将刑与德彼此对立,而主要是强调单独用政、用刑的弊害。但后人误解孔子的原义,将刑与德对立起来,认为德为贤人君子所修,而刑则专为庶民小人而设。这种误解混淆了古人立刑的初衷,不符合西周刑德思想的本义。
②西周金文所提供的刑罚史料虽然极不系统,但仍可从中看出周人对于用刑的思考。比如,西周膡匜铭曰:“汝敢以乃师讼,汝尚忒先誓……宜鞭汝千,幭剭汝。”意思是说,牧牛违背先前所立的誓言,对其处以鞭刑一千,并施以墨刑。再如,夨人盘铭曰:“我既付散氏田器,有爽,实余有散氏心贼,则鞭千罚千,传弃出……我既付散氏隰田、庄田,余有
爽变,鞭千罚千。”意思是说,散氏向夨交付田地必先从耕田的农具开始,后又交付田地,两事皆立誓,如有贼心不诚,则受鞭刑一千,罚金一千,或流放逐远。这些史料记述了西周刑罚的一些真实情况:受刑者之所以受刑,是因其缺乏诚信的失德行为。这清楚地表明,西周刑罚的意义并非仅仅在于对失行者的惩罚,而是重在对失德行为的约束。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已是不言自明的问题。但刑罚的重点如果仅仅在于禁暴惩恶,而不能戒其未发,其局限性就非常明显。因此,西周刑罚思考的重点首先在于以刑罚约束失德行为。德之不失,又岂可失行。这表明,周人早已懂得,崇尚道德、维护诚信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