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写作素材积累: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流传了几千年。它每年的日期是公历4月4日或4月5日,这一天人们会祭奠祖先,扫墓、踏青、插柳、踩堆等一系列活动。那么,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是关于清明节由来的详细介绍。
清明节内容怎么写    据史书记载,清明节的由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的中国,多个诸侯国之间相互争斗,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楚国的文王屈原,人们在每年的清明节这一天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以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
    文王屈原是楚国的一位重要顾问,他非常爱国,倡导改革,反对腐败。由于一系列不公平的待遇,他被贵族排挤和重用,最终婉约地在汨罗江投江自尽。聪明善良的百姓得知消息之后纷纷驾船到江边,救起他们心中的大贤者。最终文王屈原还是不幸溺死,这一消息传开后,人们十分悲痛,并纷纷到汨罗江边悼念他。
    在悼念屈原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在汨罗江的水中有很多的鱼,于是,怀念文王屈原的人
们开始抛食物到江中,以供养江中的鱼和屈原。人们也为了避免鱼吃食人间的食物,还在鱼身上撒了纸钱代替食物。从此以后,每年清明节人们都会去江边祭祀文王屈原,并把食物和纸钱扔进江中。
    后来,这一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了清明节的扫墓祭祀活动。人们在清明节,会给已故的亲人扫墓,烧纸钱,祭奠祖先。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祭祀活动中人们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敬意,并向先人祈福。人们也会在清明节这一天踏青、插柳、踩堆等活动,以迎接春天的到来。
    除了扫墓、祭祀和踏青等活动,清明节还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习俗,比如插柳、踩堆等。插柳是人们用柳条扎成五角星等形状并插在门前或墓前,以祈求鬼神的保佑和消灾;而踩堆则是人们在清明节这一天在堆起的泥土上跳跃,以祈求健康和长寿。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通过祭祖扫墓,人们表达对已故亲人的眷恋之情,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踏青、插柳、踩堆等一系列活动,也是人们迎接春天到来的一种庆祝方式。无论是祭祖扫墓还是其他的习俗活动,清明节都体现了中国人对家族的重视和对生命的珍惜。它不仅是人们怀念先人的日子,也是
人们感恩生活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