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单选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B.读着《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教材中。
D.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
答案:B
A.成分残缺,《我与地坛》应是50本经典著作之一。
B.正确。
C.语意重复,把“大约”或“左右”去掉一个。
D.句式杂糅,应该改为: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或者是“这部学术著作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怀念母亲的句子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答案:D
此句表达孩子的调皮及对母亲的爱。
故答案为:D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线索,感知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抓住各项的表述要点,结合文章内容来
分析。
3、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对偶)
C.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没有什么东西比它硬呢?——那么还有什么难事不可以做到?(设问)
D.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画;标点,就像一个个七
彩的音符,用赤、橙、黄、绿、蓝不同的颜,在叙述、在抒情。(比喻、拟人)
答案:C
C项“世上还没有什么东西比它硬呢?——那么还有什么难事不可以做到?”两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应该是反问,而
不是设问。
故答案为:C。
【点睛】学生识记常见的修辞手法,并结合具体的句子准确判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拟人、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反问、引用、对比等。
4、下面《散步》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的肩上移到
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B.“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中,“浓”在这里是指颜深。
C.文中“责任的重大”“领袖人物”“严重关头”等词语,大词小用,表现了作者无力解决眼前困难的窘境。
D.本文通过描写祖孙三代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
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的美德。
答案:C
ABD理解正确。C这些词语是大词小用,写出了作者感到责任重大,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
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然后再分析每一个选项,判断正误即可。
5、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女孩儿)
B.尊君在不(通“否”)
C.俄而雪骤,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D.友人惭,下车引之(拉)
答案:A
儿女:子侄辈,指年青的一代。
【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
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
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6、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羚羊木雕》一文通过对人物的恰当描写,成功地塑造了各具特征的人物,比如,不怒自威的妈妈,急躁严厉
的爸爸。
B.《论语》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C.课文《春》描写了春天草花风雨等美好景,既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又表现了作者在迷惘
徘徊之时看到了光明和希望时的喜悦之情。
D.《秋天的怀念》一文的题目满含深意,令人回味。母亲带儿子秋天赏菊的愿望未能实现,母亲在秋天病逝,
多年以后的一个秋天赏菊时怀念母亲。
答案:B
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记忆。这是一道简单的记忆题型。 B项《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故选B。
【点睛】识记文学常识。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秋天的怀念》一文的作者是史铁生,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
B.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飞鸟集》《新月集》等。C.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D.《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到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答案:D
ABC说法正确。D.《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集。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
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8、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选择简单、宁静生活的人,无意追逐物质层面的________,只在精神的高地兀自风雅。他们选择简单、宁静,
不是远避尘世,而是远避________。他们不愿在众人面前________,只愿低调平和行事。他们的生活是单调的,但单调得干净、纯粹。
A.奢华喧闹发扬B.繁华喧嚣发扬
C.繁华喧闹张扬D.奢华喧嚣张扬
答案:D
此类题关键在于比较近义词的区别,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再根据语意
判断选用。可使用排除法,“奢华”形容生活富足表现出的状态,“繁华”形容街市很热闹,根据句意,第一空应填“奢华”,排除CB两项;“喧嚣”指吵闹、杂乱,“喧闹”指一般性的热闹,根据句意应填“喧嚣”。
故答案为:D。
【点睛】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也许是年事渐高之故吧,小季在学习上变得格外主动。
B.一向内向的小王也矜持地开了口。
C.刘老师义正词严地批评了迟到的同学。
D.中国足球首次冲出亚洲进军世界杯的消息传来,广漠的中华大地一片欢腾。
答案:B
A项中“年事渐高”不能用在青年人身上;C项中“义正词严”不能用来批评学生;D项中“广漠”是指“广大没有边际”,用在这里不合适。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
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彩相一致。
10、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却忽然残疾了的史铁生,这才惊异地发现,在古老的地坛里,淡褪了容颜的断壁
残垣,亘古不败的冉冉红日,以及满目荒芜的丛草密林,处处散发出令人震撼的生命的气息。
A.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的史铁生忽然残疾了。
B.史铁生发现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C.古老的地坛,处处令人惊异和震撼。
D.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答案:B
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史铁生”,谓语动词是“发现”,后面都是“发现”的宾语,中心词语是: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丛草密林散发生命的气息。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对句子主干的理解与掌握。句子由不同的成分构成。句子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和中心语,在构成句子过程中,各种句子成分所起的作用不完全一样,其中有些成分决定着句子的基本结构,它们是句子的主干,有些成分是附着在主干上的“枝叶”,对主干起修饰、限制、补充等作用。所谓句子的主干,是指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即“枝叶”成分)逐层压缩掉之后剩下的部分。句子的主干一般是由主语或主语中心语、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宾语或宾语中心语组成的。平时学习可以适当练习。
11、选择填入括号恰当的词语。  (  )
①我的母亲又(  )过了一个严冬。
②母亲(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③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  )着。
A.①度②无奈③生长B.①拖②高兴③覆盖
C.①熬②信服③铺D.①活②犹豫③滋生
答案:C
平时多读课文,注意某些动词的使用,读熟课文很好作答,依次应填入①熬、②信服、③铺,选C项。
故答案为:C
【点睛】本小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要掌握特定语境中近义词语的辨析方法。判断正确答案要从多角度去考虑,把语境、语法、常识、固定搭配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是做好选词填空题的最佳方法。选词填空一定要观察语境,然后斟酌词义,选择后再通观一遍。
1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