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6月份)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歧(qí)折本(shé)颠簸( bó)纵横绝荡(jué)
B. 筵席(yán)幅射(fú)着落(zháo)和颜悦(yuè)
C. 悄然(qiāo)沙砾(lì)端祥(xiāng)不知所措(cuò)
D. 枯燥(zào)瞭望(liào)祈祷(qí)矫揉造作(jiǎo)
2. 选出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这无疑是对字体研究的专业思考广度的更高要求。
______我们的周边,文字______,有文字的地方就必然______着字体,字体影响着人们的视
觉观感,从某种角度而言,我们对其进行解读的同时,______在认识我们自己。
A. 回顾俯拾皆是伴随也是
B. 环顾无处不在伴随就是
C. 回顾无处不在跟随就是
D. 环顾俯拾皆是跟随也是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世上雄奇伟丽的景观往往在险要偏远的地方。只有具备坚定信念的人才能到达那里。在艰难
险阻面前,“退”是没有出路的,“怯”是难尝胜果的,所以创新者要有愈挫愈勇、知难而上。在创新的过程中,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不断攀登,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A. “攀登”是动词,“顶点”是名词,“坚定信念”和“艰难险阻”都是并列短语。
B. “世上雄奇伟丽的景观往往在险要偏远的地方。”这个句子中“世上”做主语。
C. “在创新的过程中,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不断攀登,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一句是假设关系的复句。
D.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在句末加上“的豪气”。
4. 某校开展“读书节”活动,某班同学分成四组汇报读书成果,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小说《骆驼祥子》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C. 《红岩》中的狱中斗争是小说的主要部分,围绕江,许云峰两位人物的斗争活动展开,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精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
D.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疾恶如仇,侠肝义胆,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从为兄报仇开始,他一步步走向反抗的道路,是下层英雄好汉中富有血性和传奇彩的人物。
5. 诗文默写。(请规范书写)
(1) 乡书何处达,______ 。
(2)______ ,到乡翻似烂柯人。
(2) 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 。
(3) 子曰:“______ ,可以为师矣。”
(4) 策之不以其道,______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甲】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①,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②里,空悲清夜徂③。
【注释】①涓滴:水滴,极少的水。②干戈:战争。③清夜徂:清静的夜晚容易逝去。徂(cú),往,去。
(1)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甲】诗的前两句写望中所见,“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深”字写出了杂草遍地、树木苍苍,荒无人烟的景象,满目凄然。
B.【乙】前六句写景由近及远,用空间的变换暗示时间的推移,描写了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都描写得历历在目。
C.《春望》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倦夜》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寄予着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D.《春望》中“抵万金”用夸张的手法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的思念;《倦夜》最后一句中“空悲”一词,则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和悲愤。
7.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
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__
A.请以此修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普君使人往致邑焉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C.臣闻之,受人者畏人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参之言足以全其节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②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曾子不受反复往
(4) 阅读以上两段文字,请根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文中作者以“舍鱼而取熊掌”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提醒我们当人生面临重大选择时应______ ,不要见利忘义;【乙】文则通过简短的故事赞扬了曾子______ 的高贵品质。8.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怀念母亲的句子就在全国掀起一波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的时候,网友发现全国通用的中学语文教材竟然从未选编过这首词,由此引发一场讨论。
网友甲:这首词影响力这么大,为什么不选入教材呢?
网友乙:有专家公开表示,《满江红•怒发冲冠》的作者可能并不是岳飞,岳飞传世的作品也不少,总体风格比较质朴,而《满江红•怒发冲冠》惊艳世人,享誉千古。
网友丙:我了解到这首词从未在宋代的作品集中收录,它基本在明代才开始流传。词中的贺兰山在河套以西,当时属西夏国,与宋朝无战争,与史实不符。
网友丁:语文教材选编篇目是十分慎重的,我还查到岳飞儿子在给父亲作传记时,居然没有收录这么重要的一首词,不符合传统做法。
网友普遍认同的观点: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并不重要,这首词向我们表达的爱国情感才是我们需要学习和传承的。同时,我们现在中学时期的语文教材并不缺少涵养爱国情怀的文学作品,中学语文教材的选编非常严谨,既要考虑思想性,也要符合科学性和时代性。对于这首有争议的词作还是慎重为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1.29)【材料三】
1月27日,一则视频显示河南周口某景区的游客排起长队,在岳武忠祠打秦桧跪像,甚至有人用鞋抽打。据说,每年打“秦桧”的游客都很多,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热映,今年春节期间到景区内打“秦桧”的人骤增。
打“秦桧”不是罕见的“社会活动”,在其他景区也出现过,甚至还衍生出一些风俗层面的深层解读。比如周口当地人介绍,这是寓意祈福消灾,通过打“秦桧”转移身上的疼痛。其实,民众或打或骂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对历史的态度,且古已有之。据传油条的起源就是民间百姓用“油炸烩”(谐音“桧”)来泄愤。岳飞墓前还有一名联:“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人们为铸成奸臣像的白铁而感到可惜,和打秦桧像有类似之处,都是在无生命之物上投射了情感、代入了人格。这种来自民间的朴素情感,具有一定合理性,至少为历史评判增添了一个维度。
但在近千年后的今天,人们是否还需要用脱鞋抽打的方式来表达态度、发泄愤怒呢?据介绍,此前该景区在秦桧跪像周围设置了围栏,禁止游客拍打,后来听取了多方意见又开放,但强调打“秦桧”要讲文明、讲秩序。历史已经发展近千年,人们已经知道了何谓文明,已经知道了体面、节制的具象表达。这不是让人们放下对“秦桧”这样的恶人的仇恨,不是丧失历史态度的意愿,更不是放弃了嫉恶扬善的基本价值,而是在启示人们应以文明的方式,施以历史的审判。
对普通人来说,游览、观影或是读书,都不失为一种历史参与。人们对秦桧的鞭笞,其就藏在对眼前风物、影像文字的解读中,人们多了解一分历史,把秦桧钉在耻辱柱上的那颗钉子,便会再楔进去一分。
而至于脱鞋拍打,人们既已知是“不文明行为”,也没必要继续了。何谓文明,至少从小处来说就是减少不必要的暴力展示,没必要在公共场合丧失体面。仔细想想,岳飞也好,其他仁人志士也罢,本质上他们捍卫的都是文明。我们如今迈入现代社会,那些文明的价值理念与行为模式,应当牢牢守住。
(选自《光明日报》2023.1.29,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优秀的电影作品可提升观众对历史的关注度并激发嫉恶扬善的情感。
B.中学语文教材的选编非常严谨,既要考虑思想性,也要符合科学性和时代性。
C.民众炸油条是古已有之的一种民间风俗,是普通人祈福消灾的方式。
D.历史已经发展近千年,人们已经知道了何谓文明,文明的价值理念与行为模式,应当牢牢
守住。
(2) 春节期间《满江红》上映,观影前,晓语很想了解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的情况,请你根据材料一为他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9.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那沓作文本
①初三那年,王老师教我们班的语文。她戴着一副眼镜,扎着马尾,虽然年轻,声音也温柔,但一副干练的样子。一个人教着两个班,不到一个星期,每个学生的名字她竟都记得清清楚楚。
②在对我们的作文水平进行摸底测试后,她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你们班有一个叫仇士鹏的,语言是真的好,但也就是语言好。”一个尖锐的转折,把班级的哄笑声推上了高峰,也让我低下头,面红耳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