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我们知道寓言故事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
2、看视频,你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PPT示
----讲了一个养羊人的羊圈坏了,丢失了几次羊,然后把羊圈修好,羊再也没丢失过的事。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呢?(2次)哪些段落是写第一次丢羊?哪些段落是写第二交丢羊?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4自然段,出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可以动笔在书上划一划。
汇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丢羊又是因为什么呢?(不听街坊劝告)
(3)街坊是怎么劝告?谁来读?
指导朗读:想一想街坊会用什么语气对养羊人说这些话呢?(劝告)谁再来劝一劝养羊人。同学们学着他的样子在下面练一练。
(4)养羊人有没有听从街坊的劝告呢?他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
指导朗读:羊丢了,养羊人有没有在乎这件事?(没有)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养羊人的话呢?(满不在乎)谁再来读一读?
4、邻居的好心劝告,养羊人当作了耳边风,让我们来看看不听劝告的结果吧!
(1)请1位同学读一读第4自然段,其他人一养羊人不听劝告的后果是什么?(羊又少了一只)
亡羊补牢教案(2)由此可见,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救过失,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
5、学习第5自然段
(1)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是怎样想的呢?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指导朗读:第二次丢羊,使养羊人感到(非常后悔),谁能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2)他“后悔”了,接着怎么做?
从这里能够看出养羊人(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的改正了错误)这还不算晚。
7.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拓展延伸
    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你能举个例子吗,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看书姿势,写字姿势,学习不认真等)(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总结:犯错不怕,只要我们能像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一样知错就改,就还不晚,所以,人们也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三、作业
    1.将这则寓言故事给爸爸妈妈听,请家长点评。
    2. 写写读了《亡羊补牢》之后自己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