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语文下册
亡羊补牢教案
12.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通过理解故事内容,关键句子、词语说出亡羊补牢的意思。
2.理解亡羊补牢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亡羊补牢的意思。(重点)
2. 教会学生通过理解故事内容,理解亡羊补牢的蕴含的深刻道理。(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回顾什么是寓言,通过了解其特点,引入新课,并且更好地学习本课的知识点。
二、新课讲授
1.通过题目猜测亡、牢、亡羊补牢的意思。
学生:亡:死亡,牢:监狱
2.回读课文内容,从相关句子词语中证明题目的意思。
3.亡是什么意思?出有关句子,并圈出关键词语。
学生: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老师: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4.通过课文理解“牢”的意思。
关牲口的圈   监狱    结实、牢固
5.理解“亡羊补牢”的意思。
6.大致理解其道理。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亡羊补牢》,使我们知道了题目的意思:羊丢失了才修补羊圈,也懂得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道理。
四、作业布置
用《亡羊补牢》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说给你的家长听。
12.《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亡羊补牢》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里的第一课。这则寓言只用了几断简短的
文字讲叙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并且很与现实生活接近的这么一个小故事。从养人的羊圈破了个洞丢了羊,邻居劝告修补羊圈,他认为没用,到第二天又丢了羊才番然醒悟,应该听取别人的忠告,到补救的方法之后再也没丢过羊的小故事。理解了故事内容之后,重点是让孩子们从这个小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就是无论做错什么事,只要善于听取别人善意的劝告后,及时改正还不算晚。 
学情分析
《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简短的故事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对故事中的具体形象和故事情节作的最高概括,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高度的。但是引导学生通过在具体的环境中感知人物,感知故事内容,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能够体会出这则寓言的寓意的。
教学建议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 个深刻的道理 。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 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
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寓言,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寓、则、亡”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钻”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意思。
难点:读懂蕴含在成语故事中的深刻道理。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和做事不可急于
求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播放《亡羊补牢》动画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观看并让他们简单说说自己对故事主要内容的感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故事的名称(亡羊补牢)。指导读题,同时点明故事的体裁(寓言故事),并简单补充关于“寓言”的知识。
  二、初识题意,感知故事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故事《亡羊补牢》,试着根据故事内容说说题目“亡羊补牢”的意思。
2、学生自读,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亡”在课文中并不是指“死亡”,而是“丢失”的意思;“牢”也并非指“牢房”,而是指“羊圈”。引出题目的意思是“丢失了羊后去修羊圈”。
3、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谁丢失了羊(从前有个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一说这个人前后一共丢失了几次羊(两次)。(板书:第一次第二次)同时引导他们从文中出两次
丢羊所在的自然段(1、4自然段),课件出示两个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指导生字读音,适时范读,注意“圈”是多音字,在文中读“juàn”,“窿”虽然是第二声,但在词语“窟窿”中应该读轻声,另外注意“叼”中间有个介韵母,不要读成了“刀”的音。
4、再读故事,看看在两次丢羊的过程中牧羊人都经历了什么事情(街坊劝他,他先是不听,后来又听从了劝告把羊圈补好了)。重点提醒在“街坊”中“坊”读轻声。
5、引导学生在读故事的基础上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概述故事内容,教师适时归纳。   
三、精读故事,明白寓意
1、快速读故事,看看牧羊人前后两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边读边从课文中出答案。
2、教师适时出示故事第1~4自然段,聚焦句子: A、“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引导学生从中明确羊被叼走的原因。 B、“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引导学生探究交流:牧羊人第二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
    师:面对街坊让他修羊圈的劝告,这位牧羊人是怎么想的呢?
    师:你觉得牧羊人这样想对吗?为什么?
    师:事实证明了牧羊人确实想错了,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丢了一只(补充板书:再次丢羊),真是一个固执的人。
3、想象体验:看到羊再次被叼走了一只,牧羊人心里又会怎么想(感到很后悔)?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看看牧羊人在第二次丢羊后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赶紧、结结实实”等词语体会牧羊人是个犯了错误及时改正的人。同时引导学生抓住最后一句话,明确他再没丢过羊的原因是“听街坊的劝告”(板书:听从劝告再没丢羊)。
4、延伸拓展: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图并想想自己最想对牧羊人说什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犯了错误时听从劝告与不听从劝告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板书:及时补救,为时未晚)。
(2)引导学生试着联系生活,说一说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同时引导他们说说自己从这些事例
中都明白了怎样的道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故事的寓意。(课件出示“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探究交流法,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激活思维,同时对故事所阐明的道理有了更为准确的认知。
    四、拓展延伸
1.故事我们已经读懂了,那么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再把课文认真读一读,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爸爸妈妈先交流一下。(板书: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2.师总结: 是的,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认真改正,还不算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板书:为时不晚) 
板书设计:
12、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第一次)不听劝告                  (再次丢羊)
(第二次)听从劝告                  (再没丢羊)
      (及时补救,为时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