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的教案(5篇)
  《亡羊补牢》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说”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揭题解题
    1、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那么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
    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
    2、沟通: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
    出第一次发觉丢羊和丢羊缘由的句子。板书:发觉
    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末一笔是什么?
    出第二次发觉又丢羊和丢羊缘由的句子。板书:发觉
    再次书写“窟窿”和“叼”
    3、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板书:赶快没丢过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觉……发觉……赶快没丢过……”
    三、体会寓意
    〔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出句子,理解“邻居”。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觉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
亡羊补牢教案    3、练读对话。假如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缘由?
    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用劲地修补羊圈,这回邻居们在说什么?
    〔假如……幸亏……〕
    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说,继续丢羊,听了劝说,不再丢羊。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说,实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开展,理解寓意
    1、老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说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说”故事。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觉楚王成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庄辛很担忧,对楚王说:假如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楚王不听,结果5个月以后,秦国兵打进来了,楚王吓得没了方法,赶忙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许多话,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理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的意思
    听了故事,你说楚王丢羊了吗?那么庄辛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亡羊”其实指?——有了错误“补牢”呢?——实时补救未为迟也——还不算迟。
    楚王听了庄辛的话,马上改正了错误,究竟是使楚国免遭了这次灾难。
    〔三〕顺“劝”回来,学讲故事
    1、一个小小故事的转变了楚王,转变了楚国的命运,可见这个故事多么有意义,你们情愿把它讲下来吗?
    2、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讲给有缺点需要改正的人听,讲给自己听,多想想自己的缺点,争取改正。〕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讲故事
  《亡羊补牢》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那么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留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那么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订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同学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预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爱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日,我们又要学习一那么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