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与诗歌的对话
作者:杨文丰 师力斌黑咖啡功效
来源:《当代人》2017年第04
        关于诗人的个体美学能力问题
        胃病吃什么食物好力斌兄:
        您好!
        昨日中秋,羊城月圆。今天得闲暇,读了大论《新诗的大众化与历史想象力党的先进性教育——出境证件新世纪诗歌的几个问题》,享用了一顿精神大餐,很有收获!
        这篇大作的视野是全景式的,见解独特,自成一家。从百年新诗看新世纪诗歌的大众化,大众化之说无疑是有依据的:网络诗歌的大潮激荡,女性诗歌的空前繁荣,打工诗歌的暗流涌动。大作剖析了诗歌现状,尤其是对女性诗歌和打工诗歌,对当代诗不足之因的剖析,确乎精到。兄文章后部对打工诗歌的美学形态、美学原则和诗歌方向的观点,一样令人认同。
        我对诗歌远谈不上研究,但年轻时有一段时间,我对艾青、郭沫若、泰戈尔、聂鲁达等人的诗还真是沉迷,有时几乎达到一天不读就难于心安的程度。自从前年因了兄任责编的拙文获老舍散文奖,与兄得缘相识,受兄启示,我对诗歌关注才比以前多了起来,许是逐渐复苏了。
        我觉得,诗歌大众化的背景下,即便有经典,也往往会有被淹没的危险,这就很需要有兄等批评家多发现经典作品,而且也多向大众推介。
        当代诗歌,整体而观,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并不是没有生活经验,也不是时代限制,而是多数诗人在美学能力上准备不足,是诗人个体的美学能力问题。其实当代中国散文和小说,也同样存在美学创新问题,我以为这才是制约作家作品高度的大问题。
        老舍散文诗歌,能否出现经典,我认为主要取决于诗人自己的秉赋、担当、识见和学养。
六级听力答案        真正的艺术都是他人无法取代的。艺术的生命全在于创新;艺术能否永恒,最根本的原因,取决于这个艺术是否有独创性,是否有他人无法取代的风格,是否人家一看就知道是他的。在我看来,无论文学,还是其他艺术,风格就是特,风格就是质量,甚至也可
以说:风格才是真正的质量!刚才,我又翻读艾青的短诗《秋》,那些诗句,简直就是油画——诗化的油画,对自然的宗教般的敬畏,更是隐在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