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朝阳中学九年级(2)班举行“我们的初中生活”纪念活动,以下是同学们设计的部分活动,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过往的分分秒秒都是人生的音符,①mù/mò)然回首,终成乐章。回望初中生活,我们曾吹响令人心潮(②péng pài)的胜利号角,也曾将(③chàng wǎng)寥落的内心低吟浅唱。但不论旋律高低起伏,贯穿其中的仍是对理想的追逐。乐章尾声,是来自诗人流沙河的(④zhēn yán):英雄失去理想,⑤tuì/duì)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⑥gōng xūn);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⑦zǔ zhòu)着眼前的环境。若岁月如歌,则理想如火,照亮生活,印刻下⑧juàn/jùn)永篇章。
1.请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2.以下是同学们写在纪念册中的感言,其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做一个坚定的追梦者,面对质疑,无动于衷;面对挫折,无畏前行。
B.更广的天地总有更多的可能,我们应好高骛远,乘风破浪,勇闯未来。
C.经不起挫折的人往往有一套自宽自解的说辞,把责任都推卸给环境。
D.时光匆匆,曾经的迷茫与怀疑都已戛然而止,只留下真挚的友情。
二、选择题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希望每个家庭都能树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在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
B.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传达着自己的惦念。
C.在体育测试前,老师再三提醒我们要注意各项动作要领,切忌违规和失误。
D.他大学毕业,就回乡建设新农村,不仅很能干,也很能吃苦。
4.下列语法知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红活圆实的手,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昆虫记》的魅力还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一句的主干是“魅力源于高超技巧”。
C.“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中“沉甸甸”是形容词。
D.短语“沉着冷静”“学生读书”“考得理想”“更加美好”的结构都相同。
5.将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人生也因此美丽。
①每一种蜕变,犹如我们为洋葱剥皮,会泪进满面
②生命的成长需要蜕变
③但是,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新生,拥有真正的成长
④不断超越自我,才是生命应有的姿态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三、情景默写
6.古诗文默写
“爱国”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精忠报国的忠义之士,他们以诗文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韩愈尽管招来一场大祸,但还是愈老弥坚,“欲为圣明除弊事,(1)____________” 这是他刚正不阿的气概;辛弃疾引用典故,描绘策马扬鞭上战场的画面,“(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这是他御敌报国的理想;诸葛亮深感刘备三顾茅庐之恩,“(4)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这是臣子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龚自珍以落花自比,“(6)___________,(7)____________”这是他不忘报国之志。
“家”寄托了人们多少情怀啊!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的“(8)____________”流露出了词人的思乡情愁;杜甫的《春望》中的“(9)_________”道出了诗人思亲情切。
四、名著阅读
7.学校准备开展“读名著,谈感悟”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从下面“专题探究”中选择一个专题,写一篇发言稿,交流你的读书心得。字数100左右。
【专题探究】
专题一:《朝花夕拾》中鲁迅的童年
专题二:《海底两万里》介绍尼摩船长
专题三:《昆虫记》中跟着法布尔学写作
专题四:《傅雷家书》中的父子情深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A.《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写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
B.《昆虫记》是法国“昆虫诗人”法布尔的优秀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言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C.《傅雷家书》中傅雷先生以自己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让我们感受到那份动人的舐犊之情。
D.《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其中包含了作者对童年、少年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
E.《西游记》中的故事深受人们喜爱,其中大闹天宫、大闹五庄观、大闹五台山等故事,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全诗描写了____________的景,反映了__________的社会现实,抒发了诗人_________的感情。
9.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
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节选自《小石潭记》)
【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四】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空谷传,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
(2)肉食者,未能远谋____________
(3)折蛇行,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
(4)君问,非问臣之子也___________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则湍绿潭/可以调琴,阅金经
B.用之/迷,不复得路
C.战则祁黄羊请从/从吏夜归
D.席地不容间也/故余愚,卒获有所闻
12.下面四个选项哪一项的“之”是代词,指人的?它指的是文中的哪个人?
A.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D.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
1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
15.你怎样评价文章中的祁黄羊?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艾香悠悠溢端午
钟芳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人们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外,还要去采几束艾草,插在自家的门楣上。我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那一缕袅袅清香,常常把我牵进思念的故乡。
②儿时家乡的端午节,是氤氲在艾草香里的节日,家家户户门楣上都插满了艾草。听长辈们讲,艾草能祛病免灾,驱邪避晦,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端午那天,将它插于门楣,可使人身体康健。可这一插,竟有了上千年的岁月。那一束束斜插在门楣上的艾草,散发出淡雅似草药味的清香。那清香,丝丝缕缕,弥漫在屋子里,弥漫在童趣融融的村庄里。轻轻地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上一口气,顿感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这一吸,那清香便让人终生难忘,岁月流转,内心一直萦绕着这一份乡野浓情。
③艾草是一种芳香型草本植物,碧绿中透出幽幽香气。每年初夏,正是艾草疯长的季节,它们总是挤挤挨挨地长在溪水岸边,叶片浑身泛着白白的茸毛,不施粉黛,绿油油的,充满着活力。那身姿挺拔瘦直,宛如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清秀淡雅,温婉脱俗。轻风拂过,便有暗香浮动,带给你拂面的清凉芬芳,让人不由得吟出《诗经》里的佳句: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④端午节的清晨,母亲总是带着我一大早去河边采艾草。来到河堤边,只见两岸青草苍翠欲滴,河水清清,鱼跃蛙鸣。晨曦中,深绿的叶子闪闪发光,亮晶晶的露珠儿从繁密的艾叶上滚落下来,很是美丽。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回到家中,母亲还会用碎布块缝制成各种精巧的小香包,内装积存的干枯艾叶,让我们佩于胸前。嗅着淡淡的香草味儿,感受到的是母亲的疼爱和温情。
⑤据说艾草全身是宝,有祛湿、散寒、消炎、抗过敏等功效,被称为医草。用艾草泡水洗澡,可以解毒治病。每到端午,母亲总是煮一大锅艾草水,倒入盆中,让我和小弟泡澡。坐在漂浮着艾叶的木盆中,吸着缓缓上升的芬芳香气,相信谁也不会拒绝这份浓缩了大自然草木精华的馈赠。也许是这样的清洗很舒服,小弟的脸上总是露出可爱的笑容。在艾草水的熏蒸下,我们的皮肤变得光洁生香,整个夏天都清清爽爽。
⑥一眨眼,端午佳节又快到了。母亲接连从老家打来了几个电话:今年端午节要记得回家插艾哦。听着母亲的唠叨,那悠悠艾香,又溢满心间。此时我才幡然醒悟,端午插艾草不仅是一种念想,一种母爱的味道,更是一种习俗,一种文化的代代传承。一瞬间,我的脑
海里又浮现出了那一棵棵充溢绿意与清香的艾草来。愿那绿茵茵的艾草,生生不息,艾香馥郁而绵长。
(选自《天津日报》,有删改)
16.作者为什么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请结合文章②-⑤段的内容概括。
17.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