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一、
1.【答案】(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3)八百里分下炙
(4)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5)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解析】填写古诗文,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注意背诵并默写古诗名句,达到万无一失。本题(1)到(3)是连续性默写,只要根据提示对出上下句即可,(4)是理解性识记,注意揣摩,(5)是整首诗的默写,注意识记。
2.【答案】(1)妖娆
(2)迁徙
3)相形见绌
(4)迫不及待
【解析】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平时对同音字、生僻字用法的积累
3.【答案】C
【解析】“不厌其烦”的意思是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有耐心。此处望文生义。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了解词语本身的意义;其次,要看词语是否符合语境。
【考点】词语和成语的运用。
4.【答案】D
【解析】D项,句式杂糅。有两种修改方法:一是改为“《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二是改为“《标准汉语》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5.【答案】(1)示例一:想与苏东坡相约夜游承天寺示例二:想与格列佛一起游历小人国
(2)示例一:想跟随竺可桢先生去解读那复杂多变的大自然的语言示例二:想追随闻一多先生去聆听他那响彻寰宇的最后一次演讲
【解析】(1)要素为:作者名,作品中提及的地点等。
(2)要包含作者名,事情中含有作品名称。
6.【答案】(1)仔细
(2)偏爱
(3)间或,偶然
【解析】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如“私”是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偏爱;“间”是多义词,在这里指间或,偶然。
7.【答案】(1)(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
(2)命令刚下达,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
【解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话:要注意“自视”的意思是看看自己;“弗如远甚”的意思是远远比不上;翻译为:(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第二句话:“初下”的意思是刚发布;“若市”的意思是如同市场;翻译为:命令刚下达,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
祁黄羊
8.【答案】D
【解析】文章开头详写比美,是为下文做铺垫,但并没有起到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这一作用。
【考点】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
9.【答案】B
【解析】A项中两个“为”的意思分别是“担任”“心理活动”;B项中的两个“子”都是第二人称代
词,可译为“你”;C项中的两个“国”的意思分别是“国家”“国都”;D项中两个“闻”的意思分别是“听说”“扬名”。
【考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
10.【答案】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解析】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大意,这句话的意思是: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推荐外面的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故断句为: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11.【答案】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从“大公无私”和“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两个方
面来回答
12.【答案】A
【解析】选项材料说的是逆境,而不是闹境,不能证明“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这一观点,故选A项。
【考点】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13.【答案】C
【解析】说法过于绝对,既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原文,故选C项。
【考点】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
14.【答案】这句话是说心态随着境遇的变化而改变的人是凡夫俗子;心态不受境遇影响甚至能改变境遇的人,就是圣贤。运用对比手法,强调要把握读书的境遇,力求境随心转。
【解析】解答此类问题,需要认真阅读原文,结合第⑤段内容分析
15.【答案】(1)陈叶第一次接到父亲的电话
(2)陈叶看见父亲不敢相认
【解析】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划分选文的段落结构并且总结每层的大意根据题干,题目中的关键词包括“以陈叶为叙述对象”、发生地点、情节发展等第一部分是文章①-③段,陈叶去北京上学,父亲在北京的工地上工作,两个人同时在北京却从未谋面;第二部分是文章第④段,陈叶第一次接到父亲在北京打来的电话,但是55秒钟后就挂掉了第三部分是文章⑤-⑩段,父亲在陈叶学校边的工地上工作,但是没有勇气来“她”,陈叶在礼堂外看到父亲也不敢相认
16.【答案】示例一:舍友与家人远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和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形成对比,表现了陈叶的失落、无奈、慕等复杂的情感。
示例二:收到包裹或电话的舍友与从未收过的陈叶形成对比,表现陈叶的羡慕之情。
示例三:陈叶羡慕舍友得到父母关爱,却不希望父亲来看她,形成对比,这种矛盾的心理表现了她的虚荣。
示例四:舍友的父母经常寄来包裹和打来电话,与陈叶父亲从没来看女儿形成对比,表现了陈父的怯懦。
【解析】解答时,需要结合文中的对比手法,并对其作用进行分析阐述对比的作用是突出人物形象,增强表达效果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概括文章相关语句,言之有理即可。本文讲述了陈叶大学以后,父亲在陈叶大学附近的工地打工,父女二人始终为了保护陈叶的自尊心不见面的故事。
17.【答案】(1)这里有分明,明显之意,既形象地表现出“话吧”老板对陈叶的歧视(或老板的势利)也表现了陈叶的敏感。
(2)这里有固定不动之意。形象地写出父亲的出现使陈叶极度震惊、尴尬、不知所措,表现了陈叶想认又不敢认父亲的矛盾心理。
【解析】答题时,结合上下文对加点字进行分析。对关键字词的分析要从字义、表面含义、深层含义等几个方面展开“鲜明”意思是“分明”“明显”,说明了“话吧”老板对陈叶的歧视和陈叶本人的敏感,“定住”意思是固定不动,指父亲的出现使陈叶极度震惊,也表现了陈叶对是否认亲的犹豫
18.【答案】小说的结局是陈叶父女最终没有相认。
妙处:凸显人物的性格:表现了父女的怯懦,女儿怯懦是因为自卑与虚荣,父亲怯儒是因为自身的卑微和对女儿深沉的爱。深化主题(或点题):反映了世俗的尊卑观对人的影响根深蒂固。
【解析】结合文本内容对小说的结局进行分析阐述由文章可知小说的结局是陈叶父女最终没有相认,对文章结尾的分析可以从内容、结构、表达手法等几个方面入手从内容上进行分析,小说的结局“她与父亲,都是没有勇气的人……”既凸显了人物怯懦的性格,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反映世俗的尊卑观对人的影响,引人深思。
19.【答案】略
【解析】本题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从体裁上看,比较适合写成记叙文。补充好题目后,要围绕补充的内容去选材。行文中,要交代清楚什么是“我”制胜的魔杖,“我”是如何用它制胜的。在情节上,要有波折,引人人胜。表现的主题要积极、深刻,对自己的人生有指导
意义,对他人有借鉴意义。
附加题
1.【答案】1)扇息火焰山过去
(2)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
2.【答案】说话和气有礼、尊敬长者:悟空与老者对话,尊称“老人家”自信、乐观、不惧艰险:老者提醒借扇途中充满艰险,悟空说“不打紧”关心民众疾苦:悟空借扇“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本领高强,神通广大:老者说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3.【答案】一借芭蕉扇,孙悟空先被铁扇公主扇飞,后变成小虫进入铁有公主的肚里,借来假扇;二借芭蕉扇,悟空变成牛魔王得到真扇,又被牛魔王骗回;三借芭蕉扇,孙悟空请来天兵天将,降服牛魔王,终于借到芭蕉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