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河北区一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仲淹)服除①,至京师,上宰相书,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凡万馀言,王曾②见而
伟之。时晏殊亦在京师,荐一人为馆职,曾谓殊曰:“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已为公置不行,宜.更荐仲淹也。”殊从之,遂除③馆职。顷之,冬至立仗④,礼官定议欲媚
章献太后,请天子帅⑤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
为狂。仲淹正抗言曰:“仲淹受明公⑥误知,常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
得罪于门下也。”殊惭无以应。
【注释】①服除:指服丧期满。②王曾:北宋名相、诗人。③除:授;拜(官职)。
④立仗:设立仪仗。⑤帅:统率,率领。⑥明公:此处是对晏殊的尊称。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舍不荐舍:
②宜更荐仲淹也宜: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仲淹正抗言曰:“……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
15. 上面选文通过哪几件事表现范仲淹足以令王曾“见而伟之”的特点?请简述。(3分)
答案:13.①放弃②应该(共2分,各1分)
14.范仲淹脸严肃,反驳说:“……没想到今天反而因为正直的言论而得罪你。”(2分)
15.服丧期满后很快就上万言书,谈论朝政得失和百姓疾苦;升任馆职不久,礼官们请求皇上率领百官在大殿上向太后献礼祝寿,范仲淹直言上奏,认为不可以(不合礼法);面对(举荐他的高官)晏殊的胆小怕事、批评谴责,范仲淹也不留情面,直言反驳。(3分)
二、(2023滨海新区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3~15题。
管仲得其所欲
齐桓公因鲍叔之荐,使人请管仲于鲁①,施伯②曰:“是固将用之也。夷吾③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鲁君欲杀管仲,使人曰:“寡君欲亲以为戮,如得尸,犹未得也!”乃束缚而槛④之,使役人载而送之齐。管子恐鲁之追而杀之也,欲速至齐,因谓役人曰:“我为汝唱,汝为我和。”其所唱适宜走,役人不倦,而取道甚速。管仲遂于齐。
(节选自《智囊全集》,有删改)【注释】①鲁:鲁国。当时,管仲被囚于鲁国。②施伯:鲁国大臣。③夷吾:管仲。
④槛:古指囚禁押解犯人的车子。这里作动词用,指囚禁押送。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寡君欲亲以为戮欲:
(2)其所唱适宜走走: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夷吾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
译文:
15.选文中管仲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原文内容做简要分析。(3分)
答案:13.(2分)(1)想要(2)跑,疾行
14.(2分)(倘若)管仲在齐国受重用,那么鲁国就危险了!不如杀了(管仲),把尸首交给齐桓公。
15.(3分)“管子恐鲁之追而杀之也,欲速至齐”表明管仲担心鲁庄公追杀自己而想快速到达齐国:“所唱适宜走,役人不倦”表明管仲唱的歌曲不仅适合疾行,还能让车夫不感到疲倦,能更快到达齐国。(意近即可)
三、(2023部分区一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何岳,号畏斋,一穷秀才也。曾夜行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之之,恐劝其留金也。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缴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諏箱也,因托以寄去。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节选自《何岳轶事》,有改)【注释】①封识:封好的标记。②利:贪图。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尝:
(2)俟他日来取俟: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译文:
15.请结合原文分析,何岳具有哪些可贵品质。(3分)
答案:
13.(1)曾经(2)等待
14.(何岳)问那人银子的数日和封好的标记。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
15.何岳虽然生活贫穷,但检到银子后及时主动归还失主,表现他拾金不味:(1分)更难能可贵的是
他能够做到数年寄金不取,表现他诚实守信,意志坚定,洁身自好。(2分)四、(2023东丽区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3~15题。
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孤②可。”平公曰:“解孤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③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
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注释】①祁黄羊:人名。②解孤:人名。③午:人名。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遂.用之()(2)国人称善.焉()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15.平公两次称“善”的原因是什么?文中的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案:13.(1)于是,就(2)好(每空1分,共2分)
14.南阳没有守令(长官),那么谁可以担任这一职务呢?(2分)
15.祁黄羊能够做到“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分)祁黄羊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1分)
五、(2023和平区一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王冕,字元章,诸暨田家子也。尝一试进士举,不第,焚所为文,读古兵法。恒著高檐帽,衣绿蓑衣,蹑①长齿屐,击木剑,或骑牛行市中。人或疾其狂。同里②王艮特爱重之,为拜其母。艮为江浙检校,冕往谒,履敞不完,足指践地。艮遗之草履一緉③,说使就吏禄,冕笑不言,置其履而去。归迎其母至会稽,驾以白牛车,冕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皆讪笑,冕不顾也。所居倚土壁庋釜④,执爨⑤养母,教授弟子,以为常。
(节选自《王冕传》)【注释】①蹑:踩,踏。②同里:同乡。③緉:古代计算鞋子的数量单位,犹言“双”。
④庋(guǐ):放置。釜:古代的炊食器。⑤执爨(cuàn):掌管炊事,做饭。
13.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2分)
(1)履敝不完敝:
(2)冕被古冠服随车后被: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艮遗之草履一辆,讽使就吏禄。
译文:
15.《儒林外史》第一回写道:“元朝末年,也曾出了一个嵚(qīn)崎磊落的人。这人姓王名冕,在诸暨县乡村里住。”“嵚崎磊落”意思是比喻品行高洁,与众不同。请你从本文中选择一个角度,结合具体内容谈谈王冕的“嵚崎磊落”。(3分)
答案:13.(1)破旧(1分)(2)同“披”,穿着(1分)
14.王艮送给王冕一双草鞋,婉言劝说让他去取得官吏的俸禄。(2分)
15.角度一:淡泊名利,与世人不同。进士不第后焚烧所写的文章,去读兵书。同乡王良劝他为官取俸禄,他笑而不言。角度二:衣着行为崇尚古意,特立独行。王冕喜欢穿古衣,所作所为也与身边之人不同,以表达他自己内心的坚守,即使是被世人所嘲笑也不以为意。角度三:安贫乐道,与世人不同。即使所穿的鞋十分破旧也不接受王艮所赠之鞋。生活十分贫穷,他侍奉母亲,教授弟子,把这些当作平常事。(3分)
六(2023河东区一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德济斋夫
简仪亲王少应袭公爵,王让其弟,已入西山读书。后屡任封疆①,不名一钱。尝谓.人曰:“人心为风俗之本,未有人心浇漓②而风俗朴厚者。今世不患乏才,而患人心之不复古,非讲学无以明之。”尝与河督高斌议论不合,高欲岁减革扫沙船,王力持之不得。时语先人曰:“古人之制,安可轻易改革?吾年就衰,恐不及见,汝今年少,应见河患之日增,异日当思吾语也。”后癸西秋,水漫张家路头,果如
王所料,时王薨③已二年矣。讲学家尊之为济斋子云。
(节选自《啸亭杂录》)【注释】①封疆:统治一方的将帅。②浇漓:指社会上人情薄,人与人之间缺乏真诚的感情。
③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尝谓.人曰谓:
(2)应见河患.之日增患: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古人之制,安可轻易改革?
译文:
15.请结合原文分析,简仪亲王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案:13.(1)对……说,告诉(2)祸患,灾难
14.古人的制度,怎么可以轻易改变革新呢?
15.年少放弃袭爵,当去任统帅时不名一钱,说明他不慕名利;用讲学来明正人心,说明他有社会责任感,关心民风和社会风尚;预测高斌减少扫沙船必有河患,果如所料,说明他有远见。
七、(2023河西区一模)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15题。(7分)
南阳刘子骥①,高尚士也,善史传,隐于阳岐②。于时苻坚临江③,荆州刺史桓冲将尽讦谟④之益,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⑤甚厚。子骥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⑥亦尽。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①而退。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
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闾所安。
注释:①刘子骥:南阳(今属河南)人。②阳岐:村名。③临江:指兵临长江。④讦谟(xūmó):宏图大计。⑤赠贶(kuàng):赠送礼物。⑥上明:东晋时曾是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松滋南。⑦翛(xiāo)然:超脱自在的样子。
1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祁黄羊(1)缘.道以乞穷乏缘()
(2)甚.厚,为乡闾所安甚()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善史传,隐于阳岐。
15.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刘子骥”是怎样一个人?(3分)
答案:13.(2分)(1)沿着(2)非常,很
14.(2分)南阳人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隐士,擅长史传学术,隐居在阳岐村。
15.(3分)性格高洁,不慕名利,直率超脱,善良亲和。(能答出三点即可得全分。)
八(2023红桥区一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3~15题。
段直,字正卿,泽州晋城人。至元十一年,河北、河东、山东盗贼充斥,直聚其乡党族
属,结垒自保。世祖命大将略地晋城,直以其众归之,幕府承制①,署②直潞州元帅府右监军。其后论功行赏,分土世守,命直佩金符,为泽州长官。多避兵未还者,直命籍其田庐③于亲戚邻人之户,且约曰:“俟业主至,当析④而归之。”逃民闻之,多来还者,命归其田庐如约,民得安业。素无产者,则出粟赈⑤之;为他郡所俘掠者,出财购之;以兵死而暴露者,收而瘗⑥之。未几,泽为乐土。
(节选自《元史·段直传》)【注】①幕府承制:官署秉承皇帝旨意。②署:委任。③籍其田庐:籍,登记。田庐,田地和房屋。④析:分开。⑤赈(zhèn):救济。⑥瘗(yì):埋葬。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多避兵未还.者还:
(2)俟.业主至,当析而归之俟: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命归其田庐如约,民得安业。
15.段直在《元史》中被称为“良吏”,请结合选文,分析他被称为“良吏”的原因。(3分)
答案:13.(1)返回 (2)等到
14.(段直)命令(亲戚邻居)把他们的田地房产如约归还,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解析:归,归还;田庐,田地房产;得,能够;安业,安居乐业。各0.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