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第一年主要是课程学习,第二学年进行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与论文写作,实践教学和论文写作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半年。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为36学分。具体为:学位基础课程6门,共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4门,共1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3门,共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详见附表。
补修课程: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补修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教学论三门课程;师范类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补修运动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两门课程。补修课程须随相应师范专业本科生参加考试,取得合格成绩,不计学分。
实践教学:以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三种形式为主,并辅以日常教学中的助教活动,其中到学院教育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为一学期,教育实习前在学院老师的带
领下以集中培训的形式在校内实行一个月教育见习和微格教学,做好实习准备工作。
四、教学方式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突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实行双导师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负责做好教学实践的指导与实施。
目前学院已有6个校外教育实习基地,师资力量雄厚,场地设施完备,合作关系良好,已为教育硕士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本方向研究生须在第二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写出论文工作计划,并通过论文开题报告论证。通过开题论证后方可撰写学位论文。由导师组负责论文的指导。
学位论文选题以研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实际问题为主;论文选题应针
对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与管理实际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需要,要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理论意义,拒绝与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不相符的或空泛不实,与学校教育无关的选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学位论文必须经过校内、外导师的签字认可后方能申请参加答辩。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体育方向)研究生教学计划
课程 类型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 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学 位 基 础 课 | 00010001 | 英语 | 36 | 2 | 1 | 考试 | ||
00011101 | 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 36 | 2 | 2 | ||||
00011102 | 教育学原理 | 36 | 2 | 1 | ||||
00011103 | 课程与教学论 | 36 | 2 | 1 | ||||
00011104 |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 36 | 2 | 1 | ||||
00011105 |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 36 | 2 | 1 | ||||
专 业 必 修 课 | 00511101 | 体育课程与教材分析 | 54 | 3 | 1 | |||
00511102 | 体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 54 | 3 | 2 | ||||
00511103 | 体育测量与评价 | 36 | 2 | 2 | ||||
00511104 | 体育发展前沿专题 | 36 | 2 | 1 | ||||
专 业 选 修 课 | 00511105 | 运动专项教学理论与方法 | 36 | 2 | 2 | 考查 | 选修6学 分 | |
00011106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 36 | 2 | 1 | ||||
00011107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36 | 2 | 1 | ||||
00011108 |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 36 | 2 | 1 | ||||
00011109 | 中外教育简史 | 36 | 2 | 1 | ||||
00011110 | 教育政策与法规 | 18 | 1 | 1 | ||||
00511106 | 课余体育训练理论与方法 | 36 | 2 | 1 | ||||
00511107 | 体育管理学 | 36 | 2 | 2 | ||||
00511108 | 体育教学的心理学研究 | 36 | 2 | 1 | ||||
00511109 | 学校体育理论研究 | 36 | 2 | 2 | ||||
跨专业补修课程 | 非师范类 | 00511110 | 教育学 | 考试 | ||||
00511111 | 心理学 | |||||||
00500104 | 体育教学论 | |||||||
师范类 | 00511112 | 运动生理学 | 考试 | |||||
00511113 | 体育保健学 | |||||||
实 践 教 学 | 00511114 | 微格教学与课例分析 | 8 | 2 | ||||
00511115 | 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 | 3 | ||||||
00511116 | 助教、见习 | 教育学论文 | 贯穿于培养全过程 | |||||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体育方向)研究生阅读书目或期刊目录
序号 | 书目名称(作者、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或期刊名称、主办单位 |
1 | 陈时见:《课程与教学理论和课程与教学改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
2 | 施良方:《课程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 |
3 | 李剑萍:《教育学导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 |
4 | 陈健绩:《体育教学新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 |
5 | 杨文士:《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 |
6 | 吴增基:《现代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 |
7 | 鲍明晓:《体坛热点解读》,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
8 | 梁晓龙:《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
9 | 《中国体育博士文丛》:人民体育出版社 |
10 | 张力为:《运动心理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 |
11 | B.H.坎特威茨:《实验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
12 | 裴娣娜:《现代课程与教学研究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
13 | 毛振明:《体育与健康课改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 |
14 | 张雪临:《体育教学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第2版 |
15 |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
16 | 《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 |
17 | 《中国体育科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 |
18 | 《体育与科学》,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 |
19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北京体育大学主办 |
20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主办 |
21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主办 |
22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主办 |
23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主办 |
24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主办 |
25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主办 |
26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主办 |
27 | 《体育学刊》,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 |
28 | 《体育文化导刊》,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发展中心主办 |
29 | 《教育科学》,辽宁师范大学主办 |
30 | 《教育探索》,黑龙江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 |
31 | 《比较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