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文化可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社会的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发生发展的教育学论文,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都是一定社会文化的表现。任何一个 国家的教育无不体现该国的文化精神。另一方面,文化总是通过教育的传承作用,促使个体参与文化实践、实现文化创新来保存发展文化的。没有教育,文化就不可 能发展。任何文化都要建立相应的教育作用机制,而教育作用机制又制约着文化的发展。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讲,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讲,它是人类意识形态组成部分的文化艺术活动及表现这种活动成果的物质设施。无论是广义上的文化还是狭义上的文化,都是人类赖以实现其社会性遗传的重要内容。在这一遗传过程中,教育起着关键性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四个方面,分别是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一、教育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
我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无论是文学、艺术、科技都曾有非常多的创造,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假如说,没有一代代的先贤的不懈努力,教育传承,这些有些文化怎样得以流传?
如果人类文化不从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那么,人类文化的保存、积累与发展就将成为不可能。新的一代如果去重复他们的前辈所经历的事,人类就不可能进化,就永远只能停留在结绳记事、钻木取火的蒙昧时代。教育传递着文化,使得新生一代能较为迅速、经济、高效地占有人类创造的文化财富。使一个人从毫无文化内容的“自然人”变成一个具有摄取鉴赏、创造文化能力的“文化人”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的学习能力远远强于动物。而人类最宝贵的就是社会发展千万年所积淀的珍贵文化。比如说,古希腊诞生了无数的思想家,哲学家,比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他们的光辉思想照耀了几千年,如果没有教育,我们现在就无法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春秋战国,我们经历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那个时代,诸子百家各抒己见,著书立说,周游列国,为了天下苍生穷尽毕生精力。正是有了教育,我们今天才能有千千万万的人去学习孔孟之道,捭阖之术。最近几年国学热,从于丹的《庄子》到易中
天的《三国》再到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人类社会越是发展,越是意识到先贤哲人们的伟大思想。正是教育,使得这些伟大思想可以长久发光。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社会性信息,因而也是人类的独有信息,独立于人体之外,不能靠生物遗传方式去为他人获得,而只能通过“社会遗传”。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它以文化为中介,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活动实现文化的传承,客观上起着文化传承和普及的作用。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将人类积累起来的文化,经过选择、加工成教育语言和文字的形式,在与受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传递给受教育者。于是,上一代的文化被传递到下一代,为他们所继承、接受、理解、掌握。文化的传承和保存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实现。
教育通过使人类掌握文化传递的手段和工具实现文化的传承和保存。人类通过教育不仅可以继承文化、保存文化,而且教育亦可使受教育者掌握继承和保存文化的工具和手段。伴随着社会的前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的文化传媒不断涌现,教育一边利用这些传媒高质高效地进行文化传播和保存,同时,也把使用这些传媒的方法教给了学生。于是,学生便可利用这些新的工具和手段,如电视、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等自己去获得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活动中创造的,对个体来说是后天习得的,它不可能通过遗传的方式延续,
而只能通过传递的方式发展下去。文化的传承方式有很多,比如说借助于实体文化,如文物、名胜古迹、媒介符号等;也可以通过物质实体的方式保存下来,代代相传;也可以以法律、制度的方式将文化保存;可以通过战争、贸易、旅游、移民来实现。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因为一方面以物质实体和制度方式保存在的文化还需要人的理解,另一方面,作为人类文化核心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是不可能通过这些形式体现出来的,它只能通过人的培养,体现在每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认识中得以保存。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是传递和保存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教育传递着文化,使得新生一代能够经济高效地占有社会文化。
文化传递有两种情况:一是纵向的文化传承,表现为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二是横向的文化传播,表现为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它以文化为中介,客观上起着文化的传播、传承的作用。而且相比其他文化传递的方式,教育传播的文化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最精华的部分,文化通过人的掌握而得以保存,保存的是深层的精神文化。因此,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文化传递方式。正因为有了教育,文化才从一部分人传递给另一部分人,从一代人传递给另一代人,人类的文化才得以积累,才得以普及。
二、教育具有文化选择的功能
教育进行文化选择的标准:
(1)选择有价值的文化精华;
人类社会浩繁飘渺,而伴随社会发展,必然有五花八门的文化,其中既有优秀的,有价值的,也有消极的,有毒害的。假如我们的教育不加选择,全盘吸收,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还会有希特勒二代,冈村宁次二代,拉登二代。我们的社会还要经历几次几十次的世界大战。
(2)选择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主流文化;
教育活动是由一定的阶级组织的,代表了阶级利益,因此也反映了不同阶级所倡导的主流文化。比如说,在封建社会,统治者要求民众愚昧,忠诚,所以大肆强调儒家文化中的孝悌之道。凡是能死记硬背条文的就是人才,无限效忠与皇帝的就是栋梁。而在今天,习近平提出中国梦,所以全国上下都要学习,学校要有我的教育梦。医院要有我的医疗梦。所以,教育内容是阶级利益的表达。
(3)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和教育、教学的规律,选择适合教育过程的文化。
现在教育的分化越来越多,越来越细,按照年龄,小孩子要学习浅显易懂,简单明了的内容。而大学生应该学习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按照性质不同。医学院应该传授医学知识,而铁路学院应该传授铁路技术。如果说不按教育规律办事,让小学生学习高数,让大学生学习英语字母,让师范生学种田,让警官学校修房子,岂不是要闹笑话?
(4)教育的文化选择形式:吸收、排斥。
教育活动会筛选出自己认为正确的、优秀的文化进行吸收,传承。而对于自认为无价值的、消极的文化进行排斥。
文化选择是文化变迁和文化发展的起始环节,它表现为某种文化的自动选择或排斥。教育虽是文化传递的手段,但教育又不等同于文化传递,因为教育不是对所有文化的传播。教育对文化的传播是有选择的。没有选择的文化传播,就不称其为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教育进行文化选择的标准有:首先,选择有价值的文化精华,剔除文化糟粕,传播文化中的真善美。其次,选择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主流文化。再次,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和教育教学的规律,选择适合教育过程的文化。教育的文化选择形式,总体上有吸收和排斥两种。吸收是对与教育同向的文化因子的肯定性选择;排斥是对与教育异向的文化因子的
否定选择。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传递形式,它必须对浩瀚的文化做出选择, 没有选择,就无法决定传递什么。所以,选择文化是传递文化的前提。当然,我们还不能只在传递文化的意义上认识文化选择的重要性,文化选择的更重要的目的,是以优秀的人类经典文化,促进人的发展。
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它必须对浩瀚的文化作出选择,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去伪存真,向学生提供科学的、有价值的文化。
这既能引导社会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更能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选择和批判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文化选择。这些途径有通过培养目标选择文化,通过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文化,通过教育过程选择文化,通过教师体选择文化,以及通过学校的种种制度选择文化等等。
在动态发展中进行文化选择。纵观人类教育的发展史,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并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的,表现在:选择的范围不断扩大,由窄到宽,由区域文化到世界文化,选择的重点发生转移,由宗教文化到世俗文化,由古典文化到现代文
化。
三、教育具有文化更新和创造的功能
(1)教育总是基于对既定的社会文化的一种批判和选择,根据人的发展需要而组织起来的一种特定文化,这样一个选择、组织、生成、传播的过程,就是文化的重组和更新过程,教育因此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因素;
教育可以通过对前人伟大思想文化的研究来进行创造,比如说,在五四运动期间,革命先驱为了破除封建残余,为新思想新文化开路,所以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严厉批判儒家文化。而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发现儒家的许多思想值得我们学习。这就是由于对传统文化的研究而得到的创造。
(2)教育可以通过科学研究,从事文化创造,产生新的思想、观念和科学文化成果,这是文化创造的一个直接途径;
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尤其是近代大学的出现,为人类科学文化研究提供了主战场。在今天的社会中,无数的前沿科技,文艺理论都诞生与大学。而这些创造,正是来源
于人类对新技术、新文化的研究。
(3)教育可以为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输送具有创新精神的各方面人才,通过这些人才再去创造新的文化,从而使学校间接成为文化的创造地。
现代社会数目庞大的大学,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公式各样的人才。理工科大学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文史类大学为我国社科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教育正是通过培养大批人才,进行了大量的创造。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批判和融合功能,也就是在构建新的文化特质和体系,使文化得到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教育不仅直接产生新的文化,如新的作品、新的思想和新的科学技术,还通过培养创造性人才,来从事文化创造活动 首先,教育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培养了一支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为文化的创造提供了可能性。人是文化的主体,人不仅是文化的承担者,同时又是文化的创造者。教育作为形成人、发展人的手段,就是利用人类已有的文化成果去影响人,塑造人的个性,把社会文化转化为个体文化,外在文化转化为内在文化,使人由愚昧的野蛮人成为开明的文化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无限地发掘了人创造文化的潜能,增强了人创造文化的力量。
其次,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形式的文化创造活动正成为现代教育,特别是现代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能,有科学研究就有科技成果,有科技成果就有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就有新文化的不断产生。因此,从教育与文化发展的历史 来看,高等教育创造新文化是积极的、推动社会发展的。 总之,文化的生命不仅在于它的保存和积累,还在于它的更新和创造,只有时时更新的文化才能源远流长。而教育是实现这一切的最好手段。
(4)文化创新:教育实现多元文化的唯一途径
多元文化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一种哲学观点,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教育改造行动和一种改变教育的惯性结构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来讲,对教育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无疑会起到巨大的作用。但从具体实施上看,多元文化主义要变成一种可供操作的教育模式,必须通过文化创新这一条途径。
从历史发展看,任何一种文化,无论其曾经多么辉煌,如果失去了现实的利用价值,其存在的价值也就随之失去,另一种能够适应新的历史潮流的新文化必然取而代之。这从我国
汉族文化的发展历程和西方文化发展史中都可以得以印证。因此,如果不顾历史发展而人为地通过教育将各种不同的文化保存并不断传递下去,是根本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也必将是徒劳的。然而,如果通过教育,不断为自己的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促进文化自身不断变革和发展,使之立足于自身实际又根据社会发展不断创新,不断保持其魅力与特,那么这种文化仍可存在于世界文化丛林之中,从而实现与各种文化相互和谐存在的目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