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小学英语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充分体现英语课标精神,实现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现依据国家、省有关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纲领性文件精神,基于课堂教学实际,从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和课堂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制定我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堂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研究指的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它是科学、有序、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障。课堂教学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一)学习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充分体现这一点。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教学活动应体现情境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生通过语言交流活动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自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并使用英语,渐进持续习得语言。同时教师应重视小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充分考虑学生差异,在教学目标、内容、过程、评价和资源上尽量满足不同个体需求。特别是语料的选择上应体现文化多样、民族特和时代元素。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给予学生过程性评价,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其建立学
习自信。通过丰富多元的活动,助推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研究教材教法
1.认真研究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教师要反复研读教材,明确教材体系编写的特点和意图,按照教材编写的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灵活性等原则,把握教材主题,梳理教材主线(可按知识、话题或交际应用为主线),再逐层分析各年级、各分册、各模块间的情境、内容、语言等方面的关联,然后解读单元内置版块特与设计意图,逐个分析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同时教师可在深度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挖掘教材的育人价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全面研究教法
教师应全面研究教法。课程标准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教师应采用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如: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法、自然拼读法、全身反应法(TPR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教师应基于课标、充分了解学情,结合教学内容、课型,选用适切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力图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分析教学实际
1.分析实际学情: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状况、环境资源、学习氛围等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多种因素,科学界定学生英语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在“已知”与“未
知”之间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分析实际资源:教师要充分考虑所在区域地方文化特、英语专业教研氛围、学校英语课时设置、英语教学基础设备、团队合作研究能力等因素,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制定切合实际的阶段性目标,力争在每个阶段都能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形成与能力发展。
(四)制定阶段计划
教师应在准确把握小学英语整体学科要求的基础上,依据学情将一二级目标按学段进行目标细化分级,再将教学内容按相关语言知识和话题范围分年级进行梳理。从目标和内容上双项定位教学实施的基准点,促进英语课程理念的落地生根。
小学英语教师应通过集体研讨,制定年级备课组和教师个人教学纲要,分别从学段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等方面考虑,做好课时规划,落实各项工作的细节安排和进度。
在制定学段计划时,教师应明确该学段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如: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内容;应明确相关的功能话题,如:问候、告别、致谢、道歉、介绍等;应明确相关的主题,如:动物、颜、天气、服装、个人情况等。教师还应明确不同学段对听、说、读、写、玩、演、唱技能的具体描述。此外,教师应对不同学段学生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的指导有所侧重。
低段强调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与英语学习习惯养成,高段在维持兴趣和良好习惯养成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思维能力提升。
在制定短期计划时,教师应聚焦具体操作实施的内容及任务。月计划、周计划要有明确的内容和操作方法。教师应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资源、商榷实施步骤和方法、制定短期任务完成检测方式等。
(五)开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课堂教学研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资源共享、集思广益、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升教学设计的有力保障。教师应以年级组为单位,针对一个主题内容,共同完成系列集体教学准备活动:规划目标、确定教学课时、预估重难点、商讨实施过程、收集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课件、制定检测方案等。备课组商定方案后,各成员分别承担备课计划中一部分任务,为本年级
切实、高效地推进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建议小学英语集体备课采用年级划分的形式,即一个年级设立一个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开展以每周一次、每次半天为宜。
二、课堂教学设计
为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教师应对英语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教师应在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等基础上,通过个体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合理地完成教学设计。
(一)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
1.落实立德树人
教学目标应体现小学英语学科全面育人的思想,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健康价值观,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设置分级目标面向全体,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获。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语言材料的过程渗透公共礼仪、行为规范、处事原则、做事条理、仁爱包容、爱国勤奋等,将语言与品格有机融合。教师可以结合图片、文字等挖掘育人元素、强化育人意识;学生可以
通过真实语言、行为、情感进行体会和感悟,再化为日常行为。
2.聚焦学科素养
培养学科素养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师应明确学科素养的具体内涵。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教师应聚焦学科素养,使其在教学目标中得以体现,在教学方法中得以渗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实现。
3.结合学生实际
地域差异、家庭状况、学习能力、教学资源等因素将会导致学生英语能力发展不均衡。课堂教学目标既要以大多数学生的心智水平和学习状况为基准,设定分层目标,还要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特质,发展学生多元智能,促进学生能力提升与教育教学目标达成。
(二)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在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服务于教学目的而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系列课程、学习技能、教材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师生发生交互作用生成的动态素材及信息。
1.明晰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是课堂教学的关键部分。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积累、认知水平和思维层次,精准到学生学习的困难或障碍,定位为难点;到学生必须掌握且需要不断强化的知识点或能力点,定位为重点。
2.融入思想方法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教师应基于英语学科标准,分析不同教学材料间的逻辑关系,筛选适合的语料资源和生活资源融入核心教学内容。教师应注意在结构化过程中尽量克服“碎片化”的知识串联。
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情境和学生生活实际,到语言输入的最佳契机和环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有理有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教师应关注对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并充分挖掘不同学科间的思维关联,为学生提供情境化、开放性的任务。教师应培养学生善于解读图文、乐于思考问题、勇于表达情感的学习品质。
3.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真实情境,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