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中杨⼆嫂⼈物形象分析
鲁迅先⽣的⼩说《故乡》塑造了两个经典的⼈物形象,⼀个是闰⼟,⼀个是杨⼆嫂。先⽣借⼩说中的“迅哥⼉”评价,闰⼟是⾟苦⿇⽊的⽣活,杨⼆嫂是⾟苦恣睢的⽣活。
何谓⾟苦恣睢,就是⽣活的没有道德准则,任意胡为。
杨⼆嫂在⼩说中那些⾏为让我们觉得她任意胡为?
⼀是语⾔尖酸刻薄,说话难听,表现在⾔语上就是不顾及他⼈感受,以打击和讽刺别⼈为主,语⽓上多⽤否定,讽刺,夸⼤事实,嘲讽等⽅式,为了达到⾃⼰的⽬的,不惜捏造事实,贬损他⼈。
在⼩说⾥,杨⼆嫂在迅哥⼉刚刚回到故乡就第⼀时间赶来了,这可不是乡情深切,⽽是有⾃⼰的明确⽬的。她⼀共给迅哥⼉说了这⼏句话,我们看看这⼏句话⾥都包含着什么信息,为什么说她的“任意胡为”⾸先表现语⾔尖酸刻薄,说话难听。
第⼀段“哈!这模样了!胡⼦这么长了!”,这是见到⼆⼗年未见过的迅哥说的第⼀句话,评价迅哥⼉的容貌,突出“胡⼦长”,变化⼤,潜台词,就是衰⽼了很多,这⽆疑是很没有礼貌的。能直指别⼈容貌的弱点,要么关系⾮常密切,不担⼼对⽅⽣⽓,要么就是⼼⾥瞧不起对⽅,觉得对⽅也没什么⼤不了的。这⾥很显然是后者,在她看来,⼀个在外混了⼆⼗年还要回乡买祖屋的读书⼈⼈,显然是⼀个事业上失
败者,所以得罪了也没有什么⼤不了的。
第⼆段:“不认识了?我还抱过你哩!”,在迅哥⼉表现愕然后,马上说“忘了,真是贵⼈眼⾼……”
“抱过你”,原本不是什么⼤不了的事,但在杨⼆嫂眼⾥,这显然是对迅哥⼉的⼀种恩赐,是拉近关系的⼀种绝佳的机会,在迅哥⼉“愈加愕然”后,⽴刻就没有了表⾯上的客套,⽽是⽴刻讽刺——“贵⼈眼⾼”,说这句话时的神态是“冷笑”,是毫不遮掩的鄙夷,这这⾥的“贵⼈”就不是真的贵⼈,⽽是⼀个失败的读书⼈,⼀个可以嘲讽的对象,⼀个失败者竟然不认识杨⼆嫂,这显然是她⽆法容忍的。这句话的嘲讽意味就很浓烈了。
第三段话——“那么,我对你说。迅哥⼉,你阔了,搬动⼜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器,让我拿去罢。我们⼩户⼈家,⽤得着。”
祥林嫂原文
“阿呀呀,你放了道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抬的⼤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毫不肯放松,愈是⼀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的时候还顺⼿拿⾛了母亲的⼀双⼿套)
这段话信息量很⼤,⾸先态度上是,“我对你说”,⾮常强烈的肯定语⽓,有命令的意味,命令什么呢?
“把这些破烂⽊器给我”,这句话才是真正的关键,是这次前来的主要原因,是费劲⼝⾆后的⼼思。
其次是造谣迅哥⼉已经“阔”,放了道台,取了三房姨太太,这就是杨⼆嫂认为“阔”的标准,简单总结就是有权,有钱。
⽊器也变成了“破烂”⽊器,她显然知道迅哥⼉并没有阔,⽊器也并不是破烂,但这样说,⾃⼰强夺别⼈的东西就有了合理性,如果不给,就要背上“越有钱就越越不肯放松”的罪名,在当⾯都可以说,⾃然在其他乡民⾯前也可以这样说。
为了⼀点点别⼈⽊器,假装热情拉关系,明⾥暗⾥去嘲讽,夸⼤其词捏事实,尖酸刻薄话难听,⾛的时候还要顺⼿拿⾛⼈家⼀双⼿套,确实是任意胡为。
⼆是为了私利,诬陷他⼈。⼩说迅哥⼉最后离开故乡的时候,杨⼆嫂发现了埋在⼟灰⾥的碗碟,便毫不犹豫的认定是闰⼟私藏的,给⽼实的闰⼟栽上⼀个贼名,然后就⾃认为这是很⼤的功劳,边拿⾛了迅哥⼉家⾥的“狗⽓杀”。
碗碟到底是不是闰⼟偷的,杨⼆嫂是没有证据的,从前⽂中来看,⽼实的闰⼟应该是不会拿的,也没必要拿,如果开⼝要,迅哥⼉也会送他。在农村,偷东西是⼀项很⼤的罪名,中国⼈对⼩偷⼩摸的⾏为向来是不能容忍的,杨⼆嫂为了拿⾛⼀件很⼩家具,不惜给闰⼟栽上⼀个贼名,并且肯定会回去⼤肆宣扬,为了⾃⼰的⼀点点蝇头⼩利,不惜陷害他⼈,也算得上是任意胡为。
三是欺软怕硬,唯利是图。杨⼆嫂来得⽬的是明确的,就是看能不能占到⼀些便宜,并且不是只来⼀次,⽽是天天都来。⼩到⼀副⼿套,⼀件家具,⼤到⽊器家具,只要她能弄过来的,都要费尽⼼思去试试。闰⼟和“迅哥⼉”显然都是杨⼆嫂所不惧怕的,是可以欺负的,迅哥⼉是碍于情⾯不好拒绝,闰⼟是讷于⾔语不会辩解。所以在她的认知⾥,都是可以欺侮和损害的。如果迅哥⼉真如她所⾔,放了道台,她显然是不敢前来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只为⾃⼰的私利,不讲道德和情感,确实是任意胡为。
杨⼆嫂的⾏为,⽆疑是可恨的,为了⾃⼰的利益,肆意妄为,不惜侵害他⼈,更是可怜的,因为她的⾏为,是环境异化的结果。这样的异化有两个⽅⾯,⼀是物质环境的极端贫困,她原来是卖⾖腐做⼩⽣意的,闰⼟种⽥都要捐⼏次,那么杨⼆嫂这样的家庭捐次数会更多,物质的贫困极端贫困之下,不能通过正常⼿段获取资源,就只能靠掠夺⽐⾃⼰更弱⼩者的资源为⽣。所以她才会对⼀双⼿套,⼀件⽊器那样的费尽⼼机。
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杨⼆嫂不是第⼀个,也不会是最后⼀个,这也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不仅仅是农村衰败萧条,⼩市民阶层也是⼀样。
⼆是个⼈⼼态的异化。⼀个社会,夺取他⼈的东西如果成为了⼀种常态,⽽且这种常态不但不会被认定为不道德⾏为,反⽽当做有本事有能⼒去宣传,那么这样的⾏为就会泛滥。在杨⼆嫂的世界观⾥,是不会有温情存在的,因为⼈们就是那样⽣活的,⾃私⾃利,巧取豪夺,。
从没有感受过爱和温情的⼈,也就不会相信爱和温情的存在。
⼀百多年过去了,杨⼆嫂的形象仍然有着很⼤的社会意义。当今社会,⾟苦的⼈还是很多,鲁迅先⽣作品,总是有着超脱时间的伟⼤,值得我们每个⼈再去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