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翻译: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赏析: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
  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换头五句写赤壁战争。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亮的装束素以羽扇纶巾著名。但在三国之时,这是儒将通常的装束。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一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大江:长江。
祥林嫂原文  浪淘尽,千古风一流人物:千百年来的杰出人物都被滚滚东去的浪涛冲洗尽了。淘,冲洗。风一流人物,历史上杰出的人物。
  故垒:古时旧营垒。
  周郎:周瑜。
  赤壁:地名,周瑜在赤壁曾大破曹军。
  乱石穿空: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冲入天空。
  卷起千堆雪:卷起的浪花就像千万堆白雪。
  一时多少豪杰:那个时候产生了多少英雄豪杰。
  公瑾:周瑜的名字。
  小乔:周瑜的妻子。
  雄姿英发:描写周瑜当年姿态雄健,意气风发的气概。
  羽扇纶(ɡuān)巾:手执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当时文人任元帅的打扮。纶巾,青丝带织的头巾。
  樯橹:摇船的工具。樯,船上的桅杆。
  灰飞烟灭:船队被焚,像烟灰一样消失了。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愁善感,使自己过早地长出了花白的头发。多情应笑我,即“笑应我多情”的倒装。
  一尊还酹江月:还是用一杯酒祭奠江中的明月吧。尊,酒器。酹,以酒洒地祭奠。
  【古诗今译】
  滚滚东流的长江,宛若一条时间的长河,千百年来,荡去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英才。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一插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万堆雪一样的浪花。如诗如画的大好河山哪,那一时期,曾造就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那姿态该是多么的雄峻。手里拿着羽一毛一扇,头上戴着青丝头巾,谈笑之间,曹军的战船就在浓烟烈火中化成了灰烬。游历于古战场之间,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其实就象一场梦,还是用这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赏析】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他出身于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父亲苏洵以文章著名,母亲在他小的时候就教他读《汉书》,嘉佑二年(1057)进士。苏轼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可谓是前无古人。他拓展了词的题材和内涵,打破了词专门表现情爱和愁怨的束缚,笔力纵横,意境高远,开一代豪放磊落之词风。
  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七月,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为黄州一团一练副使的苏东坡乘船游览赤壁。面对古战场,词人感时伤怀,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作者在词作中,借助于追怀古人,表达了他对英雄豪杰的敬仰及成就英雄事业的向往,抒写了自己不能施展才能与抱负的苦闷。
  上阙:咏赤壁,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表达词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一流人物。”作品起笔以“大江东去”这一眼前景象兴起,写长江之水给人以奔流直泻的气势与雄奇壮丽的美感。日夜奔流的滔滔江水,使人感受时光与历史的流逝,引发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触景生情,既状写了眼前大江的景致,又
点明了怀古,气势磅礴,感情饱满。“浪淘尽”三字,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达了出来。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