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鲁迅先⽣的《阿长与⼭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个粗⼈,没有⽂化、粗俗、好事,是⼀个很不幸的⼈。但她⼜是⼀个热望⼀⽣平安的劳动妇⼥,质朴善良、热⼼帮助孩⼦解决疑难。鲁迅先⽣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以下
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8课《阿长与〈⼭海经〉》课⽂原⽂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个⼀向带领着我的⼥⼯,说得阔⽓⼀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我们那⾥没有姓长的;她⽣得黄胖⽽矮,“长”也不是形容词。⼜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个⼥⼯,⾝材⽣得很⾼⼤,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虽然背地⾥说⼈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佩服她。最讨厌的
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个⼿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或⾃⼰的⿐尖。我的家⾥⼀有些⼩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不许我⾛动,拔⼀株草,翻⼀块⽯头,就说我顽⽪,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到夏天,睡觉时她⼜伸开两脚两⼿,在床中间摆成⼀个“⼤”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久睡在⼀⾓的席⼦上,⼜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长妈妈⽣得那么胖,⼀定很怕热吧?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吧?……”
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地问过她。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些空席。她不开⼝。但到夜⾥,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个“⼤”字,⼀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上。我想,这实在是⽆法可想了。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概是我所不耐烦的。⼀年中兴的时节,⾃然要数除⼣了。
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宵,便可以随意使⽤。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泥⼈、糖菩萨……。然⽽她进来,⼜将⼀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哥⼉,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初⼀,清早⼀睁开眼睛,第⼀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年的运⽓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点福橘。”她⼜拿起那橘⼦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年到头,顺顺流流……。”
梦⾥也记得元旦的,第⼆天醒得特别早,⼀醒,就要坐起来。她却⽴刻伸出臂膊,⼀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我⼤吃⼀惊之后,也就忽⽽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掉了”;死了⼈,⽣了孩⼦的屋⼦⾥,不应该⾛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是吃下去;晒裤⼦⽤的⽵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今想起来还觉得⾮常⿇烦的事情。
然⽽我有⼀时也对她发⽣过空前的敬意。她常常对我讲“长⽑”。她之所谓“长⽑”者,不但洪秀全军,似乎连后来⼀切⼟匪强盗都在内,但除却⾰命党,因为那时还没有。她说得长⽑⾮常可怕,他们的话就听不懂。她说先前长⽑进城的时候,我家全都逃到海边去了,只留⼀个门房和年⽼的煮饭⽼妈⼦看
家。后来长⽑果然进门来了,那⽼妈⼦便叫他们“⼤王”,——据说对长⽑就应该这样叫,——诉说⾃⼰的饥饿。长⽑笑道:“那么,这东西就给你吃了吧!”将⼀个圆圆的东西掷了过来,还带着⼀条⼩辫⼦,正是那门房的头。煮饭⽼妈⼦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提起,还是⽴刻⾯如⼟⾊,⾃⼰轻轻地拍着胸脯道:“阿呀,骇死我了,骇死我了……。”
我那时似乎倒并不怕,因为我觉得这些事和我毫不相⼲的,我不是⼀个门房。但她⼤概也即觉到了,说道:“像你似的⼩孩⼦,长⽑也要掳的,掳去做⼩长⽑。还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掳。”
“那么,你是不要紧的。”我以为她⼀定最安全了,既不做门房,⼜不是⼩孩⼦,也⽣得不好看,况且颈⼦上还有许多炙疮疤。
“那⾥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么?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就叫我们脱下裤⼦,⼀排⼀排地站在城墙上,外⾯的⼤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
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向只以为她满肚⼦是⿇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的神⼒。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之后。那时就极严重
地诘问,⽽且当⾯叫她阿长。我想我⼜不真做⼩长⽑,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但当我哀悼隐⿏,给它复仇的时候,⼀⾯⼜在渴慕着绘图的《⼭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个胖胖的,和蔼的⽼⼈,爱种⼀点花⽊,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服的⽵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这⽼⼈是个寂寞者,因为⽆⼈可谈,就很爱和孩⼦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友”。在我们聚族⽽居的宅⼦⾥,只有他书多,⽽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看见过陆玑的《⽑诗草⽊鸟兽⾍鱼疏》,还有许多名⽬很⽣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部绘图的《⼭海经》,画着⼈⾯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着翅膀的⼈,没有头⽽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逼他去寻,他是很疏懒的。问别⼈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百⽂,买吧,⼜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街离我家远得很,我⼀年中只能在正⽉间去玩⼀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海经》。
⼤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海经》是怎么⼀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学者,说了也⽆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多天,或者⼀个⽉吧,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见⾯,就将⼀包书递给我,⾼兴地说道:
“哥⼉,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的书,略略⼀翻,⼈⾯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使我发⽣新的敬意了,别⼈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的神⼒。谋害隐⿏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部刻印都⼗分粗拙的本⼦。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于⼏乎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形的。但那是我最为⼼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的兽;九头的蛇;⼀脚的⽜;袋⼦似的帝江;没有头⽽“以乳为⽬,以脐为⼝”,还要“执⼲戚⽽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印的《尔雅⾳图》和《⽑诗品物图考》,⼜有了《点⽯斋丛画》和《诗画舫》。《⼭海经》也另买了⼀部⽯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的画,字是红的,⽐那⽊刻的精致得多了。这⼀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疏。⽊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世,⼤概也有了三⼗年了吧。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个过继的⼉⼦,她⼤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祥林嫂原文
仁厚⿊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永安她的魂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8课《阿长与〈⼭海经〉》知识点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原名周树⼈,字豫才,伟⼤的⽆产阶级⽂学家、思想家、⾰命家,是中国⽂化⾰命的主将,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1918年,第⼀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学第⼀篇⽩话⼩说《狂⼈⽇记》,1921年完成中篇⼩说《阿Q正传》。主要作品有⼩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集《朝花⼣拾》,散⽂诗集《野草》,杂⽂集《坟》《热风》《华盖集》《⼆⼼集》《且介亭杂⽂》等。
⼆、故事背景
1926年3⽉18⽇,北洋军阀政府杀进步学⽣,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学任教。但⼜受到守旧势⼒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前,只能借回忆少年⽣活写点⽂章聊以⾃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集《朝花⼣拾》,本⽂就是其中⼀篇,回忆了童年时期⾃⼰与阿长相处的⼀段⽣活。
三、⽂体知识
叙事性散⽂以写⼈记事为中⼼,往往带有⼀定的抒情成分。这类散⽂记叙⼈物时以⼈物为中⼼,但在刻画⼈物形象上与⼩说不同,不追求⼈物性格的完整,也不要求全⾯细致地描写⼈物命运,⽽是通过描写富有特征的细节、⼈⽣⽚段或性格的某⼀⽅⾯来寄情写意。
四、理解词义
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
繁琐:繁杂琐碎。
⾯如⼟⾊:脸⾊跟⼟的颜⾊⼀样,没有⾎⾊。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渴慕:⾮常思慕。
疏懒:懒散⽽不习惯于受拘束。
震悚:因恐惧⽽颤动;震惊。
五、课⽂结构
第⼀部分(1、2):介绍“阿长”的⾝份和名字,暗⽰阿长的社会地位卑微。
第⼆部分(3—18):从童年视⾓出发,围绕“我”的感受记叙阿长的⾔⾏举动,为“欲扬先抑”中的“抑”。
第三部分(19—29):写阿长给“我”买《⼭海经》及对“我”的影响,为“欲扬先抑”中的“扬”。
第四部分(30、31):补叙阿长悲苦的⾝世,抒发了“我”对长妈妈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六、问题归纳
1.⽂章介绍了阿长名称由来的⽬的是什么?
“阿长”姓什么叫什么,竟没⼈知道,甚⾄连“阿长”这⼀称呼也是借⽤在她之前的⼀个⼥⼯的称呼。作
者花这么多的笔墨介绍“阿长”名称的由来,是为了告诉我们“长妈妈”是⼀个出⾝低微,平凡普通,⽣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不幸的劳动妇⼥。同时以写名称的由来开头,还能使读者对阿长有个总的印象,从⽽很⾃然地引出下⽂。
2.赏析“⼀到夏天,睡觉时她⼜伸开两脚两⼿,在床中间摆成⼀个‘⼤’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久睡在⼀⾓的席⼦上,⼜已经烤得那么热”
这⼀处是对阿长睡姿的细节描写,⼀个“⼤”字,把阿长伸⼿伸脚的睡姿写得⽣动传神。通过“伸”“摆”“挤”,以及对“⼤”字的特写,可以看出阿长的粗俗、不拘⼩节,也可以看出“我”对阿长的厌烦,既照应前⾯的“我实在不⼤佩服她”,⼜为下⽂“我”发
⽣“敬意”作铺垫。
3.作者为什么“实在不佩服”阿长?这些细节体现出阿长什么性格特点?
作者“实在不⼤佩服”阿长是因为:她喜欢“切切察察”,饶⾆多事;对“我”管束很严;睡相不好。阿长的这些表现体现出阿长没有⽂化、⾏为粗俗、⼤⼤咧咧、不拘⼩节的特点,也折射出阿长的朴实和平凡。
4.⽂中在阿长问起《⼭海经》之前,为什么先⽤⼤段⽂字写远房叔祖?是否离题?
不离题。因为“我”对《⼭海经》的渴慕正是从远房叔祖那⾥引起的,详写“我”与远房叔祖的交往,以及远房叔祖的藏书,也就交代了“我”渴慕《⼭海经》的原因,为后⽂阿长体谅“我”的⼼思,买《⼭海经》送“我”作铺垫。
5.当阿长来问《⼭海经》是怎么⼀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理?
“我”想“她并⾮学者,说了也⽆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化,既不知道《⼭海经》是怎样的⼀部书,更何况她⼀向似乎并不善于关⼼“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慕得到《⼭海经》的⼼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存隔膜乃⾄轻视。
6.当阿长说:“哥⼉,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映?表现出怎样的⼼情?
当阿长买来《⼭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激动,也因此对她“发⽣新的敬意了”。
7.“这⼜使我发⽣新的敬意了,别⼈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的神⼒。”为什么说“她确有伟⼤的神⼒”?
因为这件事“别⼈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热⼼;别⼈也“不能做”,有画的《⼭海经》很难,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
长“确有伟⼤的神⼒”。
8.“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个谁也想不到的⼈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常⼤的震惊,让“我”产⽣感激和“新的敬意”。
9.课⽂结尾补写阿长的悲苦⾝世,有什么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补叙长妈妈悲苦的⾝世。与开头“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照应,再次强调阿长的地位低下,不被⼈重视。过了这么
久,“我”依然把长妈妈记在⼼中,说明“我”对她的感情之深。表达了“我”对她的内疚、同情、思念。
10.本⽂的标题是“阿长与《⼭海经》”,作者为什么⽤“阿长”,不⽤“长妈妈”?
⽂章第1-18段先⽤“抑”笔,侧重从“缺点”上展⽰阿长的形象,与此对应,“我”的情感态度是“不⼤佩服”“讨厌”“不耐烦”“觉得⾮常⿇烦”,如果⽤“长妈妈”,不合常理,⽤“阿长”更合适。再则,将“阿长”与《⼭海经》连接,看似⽭盾:⼀个连姓⽒都没有的地位低下的⽂盲妇⼥与⼀部古典名著是怎样联系在⼀起的?这样的疑问将极⼤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还有,标题⽤的是作者46岁写作时候的⼝吻,⽤“阿长”有亲切之感。
七、课⽂主题
本⽂通过回忆童年时代长妈妈的⼀些⽣活⽚段,真实地刻画了⼀位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妇⼥的形象,寄托了“我”对这位没有⽂化、粗俗⽽⼜⼼地善良、热⼼助⼈的劳动妇⼥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8课《阿长与〈⼭海经〉》教案
【教学⽬标】
1、整体感知课⽂,了解阿长这个⼈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重点研读买《⼭海经》的部分,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3、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重点难点】
1、学习本⽂选取典型事例表现⼈物主要性格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的⽤双重眼光看待⼈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具准备】录⾳机、配乐磁带、幻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
1、说起鲁迅,我想⼤家应该都不陌⽣吧!谁来说说鲁迅?
2、在鲁迅的童年⽣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特殊的⼈物。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章,却在他四⼗五岁那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阿长与》。以纪念⾃⼰童年时期的⼀个保姆,可见对她的感情之深。(背景⾳乐)
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读课题。
3、读了这个题⽬,你有什么疑问?
(⽣质疑)
⼆、整体感知:
1、阿长究竟是怎样⼀个⼈,她与《⼭海经》⼜有什么关系,让鲁迅对他有这样深的感情,让我们带着疑问速读课⽂。
2、说说阿长在你眼中是个怎样的⼈?
(⽣预设:⽆知、淳朴、善良、粗鲁……)
3、师⼩结:
总之,阿长是个好⼈,但⼜不是⼗全⼗美的⼈,她是⼀个复杂的⼈。
三、拎出线索:
1、那么这样⼀个⼈,作者对她的感情怎样呢?
2、⾃由朗读课⽂,同桌讨论:标出课⽂中表⽰作者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句。
(随机板书:不⼤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
四、精读买《⼭海经》部分
1、我们知道世上没有⽆缘⽆故的爱,也没有⽆缘⽆故的恨,从对阿长的憎恶到最后对她产⽣⼀⽣的敬意和怀念,态度发⽣了180度的转变,⽽促使鲁迅有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给“我”买《⼭海经》)
2、轻声朗读课⽂19—29段,四⼈⼩组讨论把最能打动“我”的句⼦出来,说说理由,写上旁批。
3、学⽣反馈
预设:
A、“过了⼗多天,……哥⼉,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出⽰幻灯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她对孩⼦的⼼思观察的多么细致,对孩⼦的愿望多么体贴,为了满⾜孩⼦的正当愿望⼜是那样认真,郑重其事。)
a、齐读这⼀句,最能触动你内⼼情感的是哪⼏个字?(三哼经)
b、⼀个⽂盲,但却能为“我”买来⼼爱的书,可见他是很关⼼“我”,在乎“我”的感受,正是从这三个字中,可以想象她都遇到了什么困难?(⽣想象,并指名说)
c、阿长为“我”买⼀本书可谓是历尽千⾟万苦,但他总是把痛苦六在⾃⼰⼼中,⽽把喜悦传达给我,哪位同学愿意⽤朗读把阿长的喜悦传达给我们?(⽣读——⽣评价——⽣再读——再评价)
B、“似乎遇着了⼀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出⽰幻灯
a、此时,我的⼼情如何?程度有多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读)
b、如果换做是“我”的⽗亲或是母亲为“我”买来《⼭海经》会有这种感觉吗?为什么?
c、当阿长来问《⼭海经》是怎么⼀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
(⽣反馈)
d、师⼩结:正是因为这是令我念念不忘的书,⽽且是我⼀直不以为然的阿长为我买的,使我对他产⽣的新的敬意。
C、“这⼜使我发⽣新的敬意了,被⼈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的神⼒。”出⽰幻灯
a、齐读,为什么说长妈妈具有伟⼤的神⼒?
b、在你的童年⽣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种体验?
(⽣⾃由畅说)
c、到底是什么让长妈妈有这样伟⼤的神⼒呢?
(善良、纯朴、关⼼孩⼦)
d、朗读指导
e、师⼩结:
正是这种善良、纯朴的优秀品质,让制作粗拙的《⼭海经》成了我最为⼼爱的宝书,⽽且影响了我的⼀⽣,让长妈妈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