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一: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俗话说得好:“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中元节,俗称鬼节,是我们家乡特别重视的节日之一,也是我记忆最深刻的家乡传统节日。咱们湖南人过鬼节的热情丝毫不比春节要逊多少,甚至还犹有过之。在鬼节的众多习俗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要数烧纸钱了吧……
今天外婆家里,忙得像一锅煮沸的滚粥,有一大堆稀奇古怪的箱子被运进运出。看到这一场景,我不禁大感好奇,迫不及待地想看看箱子里到底是什么。
妈妈告诉我距离开始活动还有约三个小时。看似短暂的三个小时却犹如三日似的,那耀目的金阳怎么迟迟还不移动呢?
终于,漫长的三个小时可算是过去了,我们经过了漫长的路程,来到了一片空旷的草地。我同时也注意到,草地还有几处埋着古老的墓碑。那些奇怪的箱子终于被撕开了,我立时惊奇万分、面容呆滞、眼露恐惧之。那些箱子不管大小,里面都装着各各样的冥币!
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大家从箱子里取出了不同的冥币,把它们分种类和样式聚集在一起,并在冥币上洒满了犹如恶灵般的灰黑灵粉(火药),洒满火药的冥币散发出了阵阵刺鼻的气味。准备工作做好了之后,大人们就开始堆冥币了:首先,大人们先把最大型号的冥币按照多边形结构向上堆积,其次才是小的。不一会儿,高大的冥币塔都快有两个我那么高了。那冥币塔给我带来了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慑力。接下来就是等待吉时的过程,不管是大人们,还是孩子们,都仰望着高大的冥币塔,等待着吉时的到来。当吉时到来时,所有人的脸都变得凝重了起来,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缓步从人中走了出来,拿出了火把,小心翼翼地点燃了冥币塔,然后快步跑回了人当中。随着熊熊火焰慢慢上升,人们面对着壮观冥币塔的默哀也渐渐进入了尾声。漆黑的灰烬无声地掉落,这不仅寓意着送祖上天,也同样寄托着后辈对祖先财源富足的美好愿望!
随着轻烟缓缓上升,仿佛撑开了一片空间,祖先随着它安详地去了……
篇二: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端午节
在我的家乡,过端午节有包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
据说端午节包粽子原来是喂给水下的鱼儿吃的。古时候,屈原含冤跳江,江上的人们担心鱼儿吃掉屈原的尸体,就发明了粽子,每过一段时间人们就会做粽子投到江里去。
在我们这,端午节前后大家都早早地去摘粽叶,不要枯黄的,也不要破损的。如若摘了这质量不好的粽叶,不仅味儿不地道,也容易漏米。我们把粽叶包成一漏斗状,倒进洗好的糯米。再用筷子插松,然后用手捂紧。最后用绳子捆紧。如果不想吃如此单调的粽子,大可在糯米中添些红豆之类的东西。奶奶总是把粽子放成一挂挂,放进锅里蒸。蒸好后,大家总会把自家的粽子分享给亲近的邻居、朋友。他人也会将自己家的粽子拿出几挂,以同样的方式回赠。小孩子则目不转睛地盯看盘子中的粽子作 文 吧M,此时的粽叶已经蒸得发黄了。把粽叶撕掉,粽子的糯香就渐渐升上天空。沾上白糖,咬上一口,只觉白糖的甜与糯米的软尽在口腔中徘徊了。
传说,屈原跳江以后,江上的老百姓不相信如此为国为民的人竟会跳江而死。于是,江上的老百姓乘着木舟在江上连夜寻已经了无音讯的屈原。才有了如今的赛龙舟。
在我们这,还有赛龙舟等活动。曾经龙舟上是没有龙头和龙身上精致的花纹的。但经过多年的改良和精之二八,使如今的龙舟看起来宏伟壮观、美仑美奂。江上一条条的龙舟上坐
着几十号小伙子,他们整齐有序地排列着队伍。小伙子们一个个眼神坚定,像是要大战一场一般,整个队伍流露出气势磅礴之感,仿佛只要他们大吼一声,天都能震碎。场外人声鼎沸,观众们呐喊助学金威……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端午节!
篇三: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跨年
春节有不少习俗,不过,在除夕这一天,我最喜欢的,便是年夜饭和守岁了。
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俗。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吃,从掌灯时分就席入座,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就有了吃年夜饭的习俗。
不过,我们的年夜饭有些不同,先是到爷爷奶奶那儿吃一顿大餐,随后又去外婆外公那儿吃一顿汤圆,令我好不快乐。对于大餐,倒是没什么可说的,我真正喜欢的,是汤圆。馅
里放了豆腐和肉等,把它们用面包起来,做成水滴状,再一个个下锅,等到煮熟了,再用大碗盛起来,倒上些酱油,便成了,我一般可要吃两三碗呢。
吃完年夜饭,接下来便是守岁了。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是中国民间的活动之一。白居易的《客中守岁》中的“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襟”足见“守岁”活动由来已久。守岁的时长不定,古时一般是守到第二天天亮,现在也有守到十二点多的,而我们,就是如此。
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的,吃完了饭,便开放起了烟花,有各种花样的,比如,先放会喷火花的,在放的同时,又点上旋转式的烟花。这时院子里,俨然成了一个火花的舞台。这便是放烟花了。还有吃夜宵,烧些面条,荷包蛋什么的,再加上一杯奶茶,令人好不欢喜……
不知不觉,已到了12点。实在拗不过时间的倔强,小孩的眼皮开始打架了,应该睡觉了,于是便向前一年道一声再见,随后沉入新年的第一个梦。
篇四: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感恩生命,珍惜生活
——记正月初一扫墓活动
新年的第一天,也许很多地方,很多人都是高高兴兴地出门拜年。可在我们这里却不同,这一天,我们要去给已故的祖先们扫墓。
这看似很平常一件事,但实则大有学问呢!这一天,我们要起得特别早,要抢在上午扫墓上坟。出发前我们要准备好蜡烛、肉、香、鞭炮、银元、酒、筷子等祭祀用品,一切准备就绪,爸爸便驱车带着我们一家老小前往墓地。公路上的汽车寥寥无几,且大多行驶于墓地的方向。我们虽来得不算迟,但早已有人开始扫墓、祭拜,鞭炮声此起彼落……
我们先来到奶奶的墓前,爷爷先把肉、饭、酒、筷子、蜡烛摆放好,这时大伯点燃了鞭炮,“噼里啪啦…。”,我刚开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便问妈妈“为啥要放鞭炮?”妈妈说“鞭炮是用来叫醒奶奶告诉她过年了,我们来给她拜年,让她多吃点东西,跟我们一样开开心心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鞭炮放完大家都来到墓前,点燃香每人3根不能多也不能少。这又是为什么呢?没等我问,爷爷告诉我:原因有三,第一根是敬天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第二根是敬地希望来年大丰收、第三根是敬去世祖先感谢祖先留下的基业。如果不懂的人少一根都是大不敬。我拿到香后,妈妈说:“按照我的动作做好。”只见妈妈双手拿着香在奶奶墓前鞠三个躬,嘴巴里面低估着,像是让奶奶保佑我们之类的话。然后妈妈把香插在奶奶墓前,并将酒洒在墓前。我按照妈妈的样子照做一遍,家族的人也便依次烧香、祈福。我实在不能理解,这样真的能保佑我们一家吗?
我想起了奶奶生前对我们的好,她是多么希望我们一家人过上好日子啊!她对我的好,仍历历在目,有什么好吃的,她第一个就想到我……雨天替我送伞,热天给我扇风……她曾无数次的鼓励我要认真学习……奶奶温暖的手,温和的声音,慈祥的面容……至今还一直在我的脑海温存。今天扫墓,让我回想到很多的往事……(加上这个小节,回忆奶奶的好,你才能与下文悟出扫墓的意义相衔接。必不可少哦!)
我突然明白,祭祖是为了感谢祖先们赐予我们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从而更加懂得感恩和珍惜生活中一切。
新年第一天,和家人一起扫墓,意义非凡。
篇五: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端午粽子
“石溪久佳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每每提起端午,谁不是先想到那香气扑鼻的粽子来呢?
当这美味的粽子入口后,不禁会想,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在我国战国时期,有一位非常受人爱戴的诗人和政治家——屈原自沉于汩罗江,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后来当心凭吊的饭团被鱼虾所食,就想出用树叶包裹饭团并外缠彩丝,慢慢地发展成了现在的粽子。
包粽子的工序也不简单。首先要把采来的棕榈树叶子一条条撕开来,然后一段一段结成绳子备用,再将包粽子的粽叶提早一天洗净并泡在水中使其变软。第二天将糯米洗净过滤掉多余的水,之后按家里人口味拌上酱油盐等备用。再就准备粽子馅:有芋头的、有肉的、还有板栗的、豆沙的……这些备好后,拿出泡好的粽叶,两片粽叶打底,加上一勺糯米,放上自己喜欢的馅,面上再铺一层糯米,之后用另外一张粽叶盖上,最后用棕榈树叶做的绳子将整个粽子一圈一圈把它绑好,这样一个粽子就做好了。
粽子全部做好后就把他们放进锅里加上水先用大火煮,等水开了之后,那棕叶的香味,棕榈树叶的香味,还有糯米的香味,混合起来,慢慢的从锅盖缝隙里钻了出来,闻着这些香味,我实在忍不住,总是一会儿就去闻闻,一会儿就过去提起锅盖看看,并不断的问外婆:“熟了没,熟了没?”外婆笑着对我说:“等一会儿”。可没过多久我又跑去问外婆,外婆笑眯眯的说:“再等一会。”我就一直这样子等着、盼着,总觉得时间过的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