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传
  苟攸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殆将有奸!”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何进秉政,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侍郎。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顒、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 “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毅、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事垂就而觉,收颐、攸系狱,颥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 (《三国志•魏书》)
  [注]本文涉及到的与荀攸有关的人物有:荀攸的祖父叫荀昙,叔父叫荀衢。殆:大概,恐怕。寤:醒悟。何进:东汉灵帝时大将军。董卓:东汉灵帝时前将军、并州牧。桓、文:齐桓公、晋文公,春秋时霸主。事垂就而觉: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被发觉
  了。
  12.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董卓无道,甚于桀、纣 于:
  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 以:
  14.翻译下面这个句子。(3分)
  此吏有非常之,殆将有奸!
  答:
  ]5.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荀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9——13题。(15分)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
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目似瞑 (2)将舐其喉 (3)信不诬哉 (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叫嚣乎东西,突乎南北 D.而顷刻两毙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 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
  C.更不止于野心矣/所欲有甚于生者 D.乃杀之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13.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睨:斜眼看。
  6. 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2分)
  吴广素爱人 素
  比至陈 比
  时时而间进 间
  天下之疾犬也 疾
  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
  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
  8.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
  答:
 
  9.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
 
 
韩信拜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日:“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日:“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 ”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上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
韩信也,一军皆惊。(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上:指汉王刘邦 顾王策安所决耳: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 东:向东进军,与项羽争天下 为公: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
  20.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 诸将亡者以十数( )
  王必欲长王汉中( ) 上许之( )
  2 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22.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3分) 【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
  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
  D.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
  23.根据上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韩信最终被刘邦以隆重的仪式拜为大将,其原因有哪
些? (3分)
 
 
(二)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节选自苏洵《谏论》)
  22.下列句中加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且告之曰(将要) B.跳而越者与千金(给予)
 
  C.顾见猛虎(回头) D.而越之如康庄矣(宽阔平坦的大道)
  △△
  23.下列句中加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 B. 能跳而越此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乃记之而去
 
  C. 不然为怯 D. 其怯者犹未能也
 
  士卒多为用者 其真不知马也
 
  24.这段文字认为“勇”与“怯”皆为“以势驱之”。其中的“势”内涵丰富:对勇者而言,是指 ▲ ;对半勇半怯者而言,是指 ▲ ;对怯者而言,是指逃命。(2分)
  25.本文认为人没有勇和怯之分,关键是情势驱使他罢了。你是怎样认为的呢?(2分)
 (二)(10分)
  读书佐酒 (元)陆友仁
  苏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公深以为疑,
使子弟
  觇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研北杂志》)
  【注释】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外舅:岳父。 率(lǜ):标准。
  子弟:家中的晚辈。觇(chān)偷看。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好饮酒 (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3)遽抚掌曰 (4)此天以授陛下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以一斗为率(把、用) B、击之不中(指代副车)
  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 D、与上会于留(在)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24、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四) (8分)
  吴富遗事 罗隐
  越心未平,而夫差有忧。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参政事者以听百姓之痰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视之以伍员.未三、四级,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俾嚭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曰读书佐酒:“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高,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
  王赐员死,而拓用事。明年,越入吴。
  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 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 俾:使。 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 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 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 嚭:伯嚭,吴国
太宰。 倡:宣扬。 这句意思是说嚭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 用事:专权,当权。
  18.解释文中加“▲”的词。(3分)
  兵: ▲ 毕: ▲ 固: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句)(3分)
  夫差不悦,俾嚭以代焉。
  岂臣之欺乎!
  翻译: ▲
  20.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2分)
  答: ▲
 
  答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
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文者气( )之所形也
  称( )其气之小大
  动乎其言而见( )乎其文
  恣( )观终南、嵩、华之高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A.思之至深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甚矣,汝之不惠
  10.结合文意翻译下面句子。(2分)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译句:
  11.这篇以议论为主的书信体文章谈论的中心话题是 ,作者在文中所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 。(2分)
  12.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养气”的两条途径,其中一条途径是 ,另一条途径是 ,并强调自己特别重视通过 的途径来“养气”“治文”。(2分)
  13.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联系全文看,你认为他的目的能达到吗?为什么?(2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
  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
  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
  之怅然。
  [注] 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
  敧:倾斜。嵌:张开。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置州:设置州郡。
  1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1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以其境过清 清:
  南流数十步 南: 不可名状 名:
  1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1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