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名人读书故事8篇
古今中外名人读书故事(篇1)
  生与死,对人是重大的考验。愁老忧死是可笑的,贪生怕死是可耻的,但决不是说,任何情况下的任何一种死都是勇敢的。
  苏联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战争中多次负伤,又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从事繁重的.劳动,最后,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剧烈的疼痛在日夜折磨着他,但他没有,而是拿起笔,开始了从来没有干过的文学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就是这样问世的。当时,对奥斯特洛夫斯基来说,这样的生比死更需要勇气,更难上千百倍。
  在我国杭州银行西湖办事处有一位姑娘祁黎萍,二十四岁得了不治之症一甲状腺癌,发现时,癌细胞已经扩散。病魔、死亡威胁着她,然而,热爱生活的姑娘战胜了“以求遭死”的念头,忍受着疾病缠;身之苦,练活了因患病而僵硬的指头,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科学地去掉多余的动作,大大提高了记帐速度。她参加了全省会计比赛,在三个比赛项目中,她取得两项第一,一项第二,荣获省级会计能手证书。。她很有感触地说;“在某种意义上,生要比死
更难。死,只需要一时的勇敢,生,却需要一世的勇敢。”事实正是这样,人生遇到坎坷时,勇者斗争,弱者轻生。
 
古今中外名人读书故事(篇2)
  法国著名科学家安培,小时候有着神奇的记忆力。他五、六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父母对账到了很晚还没有结束,看到父母劳累的样子,安培就对父母说道:“你们快休息吧,我来结算。”他连账簿都不用看,便报出一个个准确的数字。他的父母都惊呆了。
  父亲问他:“你怎么那样熟悉账目?”
  安培回答说:“你们几乎每天都议论当天的账目,我都听到了。”
  母亲又问:“你就听一次,就记住了?”
  安培说:“是的,这些数字就像印在我脑子里一样,非常清楚。”
  虽然有着天赋的记忆力,安培仍然十分刻苦。他的学习自觉性更是惊人,遇到问题随时学习,一定要把难题攻克了才罢休。
  有一次,他在路上行走,边走边在解答一道复杂的算题,他沉浸在计算之中,几乎忘记了世界的存在,走了一段路后,他已到了解答算题的途径,正好看到眼前有一块木板,他就掏出粉笔,在木板上运算着,直把那块板都写满了,他的问题也解决了。他沉思了片刻,还想把这道题复核一遍,一抬头那块板却不见了。
  原来,在安培的面前停着一辆马车,那块“板”就是马车的车厢档板。马车的主人径直赶着马车走了,他并不知道有人在他后面的车厢挡板上计算。
  安培由于天赋好,勤恳好学,很快便在数学、物理学筈许多科孤领域都取得杰出的成就。
 
古今中外名人读书故事(篇3)
  在我们公司聘请的设计师中,有一位韩国的设计师叫承孝相,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设计师。
《SOHO小报》上曾刊登过他写的一篇*,叫《你知道为什么作诗》,其中他写了两个诗人的对话。一个诗人说:“我知道如何作诗。”另一个诗人说:“你会作诗,但我知道为什么作诗。”
  这篇*引发了我好多的思考,由此我们可以一连串地想下去:你会盖房子,我知道为什么盖房子;你会写*,我知道为什么写*;你会吃饭,我知道为什么吃饭;你知道活着,我知道为什么活着;你知道的更多的是技术的、科学的、工艺的,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我知道的“为什么”就是哲学的、宗教的层面才能回答的问题,归结起来就是追寻“意义”。
  我们需要时不时地从生活中抬起头来,问问为什么,这样生活才不会失去方向。问过了,得到解答之后,我看还得继续埋头苦干,进入工作中的乐趣中去。
  万事万物背后都有一个“为什么”,它是事物意义之所在。生活中我们或许能够熟练地掌握某种技艺,算得上是合格的工作者。但倘若我们能知晓工作劳碌中的“为什么”,那么我们离优秀就更近了。多用“为什么”来考问自己吧,因为爱思考才会让我们的人生更为深刻。
 
古今中外名人读书故事(篇4)
  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在进入英国皇家学院之前,曾和介绍人戴维进行过一次这样的谈话。
  “非常抱歉,我们的谈话随时都可能被打断,但你的运气不错,此时仪器还没有爆炸。法拉第先生,我看过你的信和笔记本。不过,在信中你并没有告诉我你毕业于哪个大学,对吧?”戴维问。
书的故事  “先生,我没有上过大学。”法拉第回答说。
  “是吗?但从你做的笔记可以看出你懂得大学的知识,你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戴维惊诧地问道。
  “我投入全部的精力,尽可能去学习一切知识,还在自己房子里建了个小实验室。”法拉第说。
  “年轻人,你的执著精神让我很感动。之所以你愿意到我这儿来,可能是因为你没有到实验室中干过,科学太艰苦,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报酬却是微薄的。”戴维说。
  “但是,只要能做这件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报酬啊。”法拉第说。
  戴维笑着说:“年轻人,你可要想好啊,看看我眼边的`红疤吧,这是在氢实验中引起的一次爆炸留下的,我想,你装订的书籍总不曾将你炸痛,让你遭受皮肉的痛苦吧。”
  “是的,我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但当我翻开装订的科学书籍,它的目录常使我目瞪口呆,神魂颠倒。”法拉第答道。
  听完法拉第的话,戴维高兴地笑了,他破格让法拉第当了自己的助手,从此法拉第便在科学领域中尽情地发挥他的聪明才智。
 
古今中外名人读书故事(篇5)
  莎莉·拉斐尔是美国著名电台广播员。在她30年的职业生涯中,曾被辞退过18次,可是每一次她都放眼最高处,确定更远大的目标。她说:“我遭人辞退18次,本来大有可能被这些遭遇所吓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结果相反,我让它们鞭策我勇往直前。”
  在莎莉求职的最初,由于美国的无线电台认为女性不能吸引听众,没有一家肯雇用她。她好不容易在纽约一家电台谋到一份差事,不久就遭辞退,说她跟不上时代。莎莉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她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又向国家广播公司电台推销她的清谈的节目构想。电台勉强答应了,但提出要她在政治台主持节目。“我对政治所知不多,恐怕很难成功,”她曾一度犹豫,但坚定的信心促使她大胆地去尝试了。
  在她对广播轻车熟路后,利用自己的长处和平易近人的作风,大谈7月4日:美国国庆节对她自己有何意义,还邀请听众打电话来畅谈他们的感受。听众立刻对这个节目产生兴趣,她也因此一举成名。
  如今,莎莉·拉斐尔已成为自办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曾两度获奖。在美国、加拿大每天有800万观众收看这个节目。
  在拉斐尔看来,被辞退,并不意味着失败,真正的失败是别人不再录用你。
 
古今中外名人读书故事(篇6)
  曼德拉在担任总统期间,曾有人批评他在处理南非艾滋病的问题上,重视不够,既没有提供急需的药物,也没有提供金补助,导致了很多人的无谓死亡。面对民众的批评,他没有遮遮掩掩,而是很坦率地向公众道歉说:“我那时的确只关心国家建设,而没有注意到其他的事情。”
  又有一次,曼德拉乘坐一架小型螺旋桨飞机去纳塔耳演讲。当飞机快降落时,有一个发动机坏了。当时,飞机上的很多人都惊恐不安,只有曼德拉在静静地看着报纸,气定神闲,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飞机最终安全着陆后,当曼德拉和同行的《时代》杂志编辑斯坦格尔回到车上时,斯坦格尔问他:“你当时真的不害怕吗?”曼德拉马上坦率地回答说:“天哪,我刚刚害怕极了!但是作为一个领袖,我不能让人们知道这点,为此,我当时不得不装一下门面。”
  一直以来,在南非民众的`心目中,曼德拉是一个神一般的人物,是一个圣人,是不会犯错误的。面对民众对他的顶礼膜拜,素有自知之明的曼德拉,多次公开坦率地提醒他们说:“我不是一个圣人,我也会犯错误,而且犯过很多错误,但我来到人们当中,又总是不得不装成圣人的样子,这实在是无奈之举。我希望你们在评判我时,不要看我站得有多高,而要看我多少次跌倒了,又重新站起来。”
  这就是曼德拉,虽然贵为总统,又是世界级的偶像,但对于自己的失误和缺点,他都能坦率地面对,毫不掩饰。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坦率地面对自己的不足,这样,你反而会赢得别人更多的尊重和支持。
  作为南非的领袖人物,曼德拉勇敢地面对民众的批评,并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歉意,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降低自身形象,反而因为内心坦荡增强了公众对他的信任,这或许就是曼德拉的过人之处吧。
 
古今中外名人读书故事(篇7)
  英国化学家戴维,是一位木器雕刻匠的儿子。虽然他小时候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却贫穷不改凌云志,坚持刻苦学习,二十岁时就发现了一种能使人发笑不已的气体--笑广七(一氧化二氮),从此闻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