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民间故事类课文教学要点及教学策略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神话和民间故事
神话故事历史悠久,它起源于人类的童年时期,是人类最早的故事。它反映古代人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方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神话最大的特点是神奇,充满了奇特的幻想,主人公一般是神。
民间故事年代久远,是由广大的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充满奇特想象的口头文学作品。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名人趣闻,也有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既有名山大川的典故,又有各个传统节日的传说。与神话故事相比,它的幻想性减弱,更接近现实生活,主人公也多为普通劳动者,故事往往表达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道德精神的追求,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娱乐功能。
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了解和学习它们,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些“老故事”会让孩子获得原始的生命能量,不竭的创造力和蕴含其中的生命智慧,有助于孩子的精神成长。
一、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在统编教材中的安排及教学要点:
1.神话故事在统编教材中的安排及教学要点:
2.民间故事在统编教材中的安排及教学要点:
占比还是比较多的,四五年级开始明确向学生提出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文体,并以单元整组推进的方式学习,人文主题鲜明,语文要素明晰,中高年级,重点抓住单元语文要素来确定教学要点。低年级的重点是完成识字、写字、朗读、积累,在此基础上,还可围绕本篇课文的语文要素,也就是课后习题来确定教学要点。不难发现,不管哪个级段,不管是神话故事还是民间故事,一个共同教学要点就是讲故事或者复述故事。不同级段在能力上的发展和提高是逐步进阶、螺旋上升的过程。
二、统编教材实施以来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教学现状:
(一)讲述层面
1.忽视口语表达
2.教师琐碎分析
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
从讲述层面来说,存在着忽视口语表达现象。讲和复述故事是神话、民间故事的教学要点,但我们经常在课堂上舍不得把时间给孩子讲故事,而是把它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效果可想而知,对于大部分孩子形同虚设,导致孩子在言语表达能力上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犯这样的错误,本是想指导学生学讲故事,变成了老师教故事,方法指导变成了教师琐碎的分析,占用了孩子大量的语言实践时间,孩子讲练时间严重不足。
(二)学生阅读层面
3.阅读缺少方法
从学生阅读层面,孩子阅读缺少方法,他们喜欢读故事类书籍,但不管是童话、寓言、神话、民间故事,大多数孩子只关注情节的发展,缺少阅读故事的方法。
另外,我们偶尔还存在着过于关注语文要素,忽视双线融合,忽略感受传统文化独有的魅力等现状。
三、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的教学策略
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怎么教?针对上列现状,我与大家交流一些策略。关于讲述方面存在的问题居多,有关讲述的策略多交流一点。
(一)理清结构,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要想讲好故事,首先要夯实讲的基础。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学会理清故事的结构,把握故事主要情节,为讲故事、复述故事做好准备。
1.抓“六要素”法
神话故事的情节比较简单,透过题目就能发现,都是写主人公做了一件事。二年级可以借助课后提示、表格内容来讲,四年级引导学生运用抓“六要素”法,
出时间、地点、人物,梳理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引导孩子梳理故事经过也是有技巧的。譬如有些神话,虽然只写了一件事,但时间跨度大,以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为例,就有“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天和地分开后”“就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倒下以后”这五个时间,其中四个是标志性的时间节点,后面跟着富有传奇彩的主要情节,浓缩成小标题就是:巨人沉睡、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引导学生根据这四个小标题概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就水到渠成了。这样教给孩子方法,提升学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
2.归纳合并法
而民间故事一般比较长,统编教材中最短的民间故事也有两页半,题目都是以主人公为题,(《漏》《枣核》《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其中《漏》比较特殊,是隐藏的、不曾出现的主角。故事围绕主人公可能只写了一件事,但情节一波三折(《漏》),也可能是写了两件事(《猎人海力布》),或更为复杂的写出了主人公的成长经历(《牛郎织女》(一)(二))。除了《漏》,其他都不适合用“六要素”法了,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先分版块归纳出几个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合并串联起来,这样先分解后综合,化难为易来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同样是故事,不同的故事结构,用不同的方法把握主要情节,为讲故事做好准备。
(二)研读文本,探寻规律讲好故事
不管是讲还是复述故事,低中年级教材编写者特别用心地在课后习题中为孩子提供了支架,降低了难度。譬如详细复述,可以借助表格、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顺序复述,还可以迁移运用二年级学过的“讲故事”的方法。
是不是有了这个支架,孩子们就会复述了?还真不一定!譬如《漏》这篇课文,全文一千多字,总计20个自然段,语文要素是详细复述,课后提供了示意图和文字,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五个,每个地点都可以看做是故事的“节点”。每个节点都要逐一复述,对于三年级的孩子难度系数非常大。然而,如果能在每个节点上到规律,就可以化难为易。通过研读文本,发现这个故事的情节推演,确实有着显见
的规律:
规律一:互相指认对方为“漏”。即老虎认为贼是“漏”;贼认为老虎是“漏”。
规律二:老虎总是在下位,贼总在上位。例如,在屋子的时候,老虎在驴圈里,而贼则在屋顶;跑路的时候,老虎在路上跑,贼则在老虎背上;遇到歪脖树,老虎是在树跟前歪着身子,贼则是蹿上树。
都差不多,句式差不多。这是民间故事的语言特点,角交替出现,句式语言大致相同。
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主发现并记住这几个规律,复述时,只要记住地点的变化,在每次变化时,都依据“规律”进行复述,这样就简单多了。
相信认真研读教材,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些规律可循。
(三)精讲多练,提升言语表达能力
知识是可以教的,而技能要依靠不断地练习,就像小鸟学飞,只有多练习,才能学会飞,我们的课堂就要给学生“飞”的时间,“飞”的机会,最终他们才能把技能转化为能力。
复述是一项重要的语文技能,只有不断练习,才能转化为能力。练习的时间哪里来?这就需要教师精讲、精指导,留足时间让学生多探究、多实践。例如昨天吴老师执教的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把“创造性复述故事”作为主要的任务驱动。让学生去探究“如何创造性复述?”,问题抛出,给足时间,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组际交流,教师适度点拨引领,最终达成问题解决,知道可以从“改变角、增加情节、变换顺序”等方面进行创造性复述故事。当然,这样做,还仅仅停留在言说和纸上谈兵的层面。为了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吴老师在课堂上花了20多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真刀实地进行讲故事的练习,或独立讲,或合作讲;或讲局部,或讲全部,把讲故事进行到底,切实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当然,前三个关于讲述的策略部分也适用于其他故事文体。
(四)“瞻”前“顾”后,提高故事阅读效果
把课外阅读纳入到教材体系当中,是统编教材的创新点之一。神话和民间故事两个主题单元也都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和外国的神话和民间故事。但是前面我们指出,孩子阅读故事,普遍存在着不管是什么类型,只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缺少阅读故事的方法,阅读效果甚微。
温儒敏指出,课堂上,除了精读本单元课内的文章,也可以在课上精选课外故事进行阅读。我们可以瞻前顾后,课堂上,除了精读本单元课内的文章,也可以在课上精选快乐读书吧推荐的故事进行阅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阅读方法。
例如,教学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孩子们感受到神话最大的特点是神奇,也交流了课文中的神奇之处;还通过含英咀华,感悟盘古勇于献身的人物形象。
紧接着,我这样设计教学:
1.都说读书的方法应书而异,不同的体裁,阅读的方法不一样。说说你们怎么读神话故事的?(读情节)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应该怎么读神话故事?(关注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形象)说到能做到吗?实践一下。
2.学生实践阅读《炎帝尝百草》片段
阅读时提示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有的孩子用笔划出神奇之处,有的孩子圈出关键语句,写下感悟到的人物形象。
3.现场拍下写得好的展示,夸奖他们会读神话故事了。然后让孩子汇报故事的神奇之处及炎帝的人物形象。
4.小结阅读神话故事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养成习惯。
就这样,在阅读实践中巩固、运用课堂所习得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提高故事阅读的效果。
(五)比较阅读,感悟传统文化魅力
教师可用比较阅读的方式选择一组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拓展学生对这类文本的阅读深度和广度,如我们学完了《牛郎织女》,比较阅读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通过表格梳理出故事基本的情节、人物形象、故事的主题等等。
通过横向、纵向比较发现,故事情节基本相似,男女主人公真心相爱,情投意合,本可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但是都遇到了重重地阻挠,让他们的爱情历经磨难,最后的结局难免让人同情、感伤;而男女的主人公身上都有着中国劳动
人民的传统美德,比如说勤劳、善良、纯朴、坚忍、执着等等;故事的主题,都是爱情故事,都表达了民间众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语言特点、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讨论,培养了阅读民间故事的能力,探寻了传统文化现象,让学生在文化感悟中深度成长。
学习神话故事,也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我想起了孙双金校长执教的《盘古开天地》,他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1.不同版本对比,感悟故事情节魅力
把教材中的《盘古开天地》和另一个版本的进行对比,发现部分情节不同,问学生喜欢哪个版本?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同时感悟到神话故事在口头传播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版本,这是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不一样的地方。
2.古今文白对比,感悟语言文字魅力
白话文是从文言文中演化而来的,语言的源头在我们祖先的文言文里,通过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对比,学生发现了文言文语言很凝练,句式有特点,对仗句多,读起来非常有韵味,从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语言的巨大魅力。然后引导学生品读白话文“化生万物”的片断,感受白话文语言文字同样拥有魅力,并向教材学习表达,进行语用实践。
3.中西神话对比,感悟人物精神魅力
学习了中国版的创世纪神话《盘古开天地》,再来看一看西方神话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引领学生读西方的《圣经》的创世纪,然后问学生:西方的创世纪神话和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你更喜欢哪一个?
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西方是神给你什么就是什么,得来全不费工夫。而中国的传统神话太了不起了,有故事,有情节,更有牺牲的精神和创造的精神,整节课当中,通过不同版本的对比,古今文化的对比,中西文化的对比碰撞,让学生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切实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曾说,以我一辈子做学问的经验来看,可能要说思维方式的培养,最重要的无出其右,就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不也做到了让孩子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老师们,让我们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也能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用不一样的课堂,绽放同样的精彩!说得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