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新课标[人]
第八单元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组是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将再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除一个语文园地外,一共选入四篇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是精读课文,《夸父追日》是略读课文。另外,选读课文中的《除三害》可以用来配合阅读。
本组的学习目标:一是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二是识记生字词,积累生动的语言;三是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
热爱之情。第三个学习目标在导语和《古诗两首》后作了布置。
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中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
经验为
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组课文,除仍然围绕专题、注重整合外,还带有总结全册、盘点学习一组课文收获的任务。如《夸父追日》课文后面安排的小伙伴说“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就提示学生,本组的学习,必须统览全组,融入感情,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一吐为快,才能更好地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
1.识记本单元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表演《西门豹》这个故事。
6.学习课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7.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8.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9.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10.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11.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重点】
1.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地破除迷信的;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2.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古诗两首》2课时
《西门豹》2课时
《女娲补天》2课时
《夸父追日》1课时
语文园地八4课时
总课时11课时
29 古诗两首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1.识记本课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重点】
1.识记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1.课前,教师可适当准备一些介绍作者或诗作的赏析资料,如《唐诗鉴赏辞典》的相关文章,在学生理解诗的大意时,相机介绍。也可以引导学生先读读“资料袋”中的内容,对乞巧节有大致的了解。
2.课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可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学生互相交流后,教师可重点提示,“乞”与熟字“气”的区别,“烛”是翘舌音,不要读错。要求会写的字有8个,可引导学生注意难写易错的字,如“乞”不要多写一横,“晓”右上部不要多写一点,“霄”上下部分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要适当。
3.理解诗歌的大意是体会诗中丰富想象的前提。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可以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
4.要重视学习伙伴的提示,注意拓展延伸。课后小伙伴吐了一个泡泡:“我要去再收集一些民间故事。”不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完成,它要贯串全组的课文学习始终,为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的学习做准备。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收集民间故事,也可以让长辈们给自己讲一些民间故事或传说。
【教师准备】
1.搜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资料,收集阅读民间故事。
2课时
第课时
1.识记本课生字。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并背诵古诗。
3.热爱祖国的神话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重点】
1.指导学生读懂古诗内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2.了解神话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难点】
指导学生读懂古诗内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方法一
交流方法,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两年来,老师与你们共同诵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名句。在你的“古诗积累本”中,积累了哪些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出来,读给大家听。
(学生交流积累的古诗句)
师: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古诗时,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吧!你可以先说说吗?
(学生介绍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师:原来学习古诗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啊!可以多读、多背、多记,也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看注释,还可以向别人请教。那就带着这些好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吧!
方法二
师: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精练的语言、明快的韵律、丰富的内容、悠远的意境,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这些古诗或描写自然美景,或反映亲情友情,而今天我们则要学习一首记录传统文化的古诗。
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题目。师提示:看看这个“乞”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板书:乞—气。“乞”字中间少一横。)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哦!记住这一对形近字:气、乞。(学生交流注意的地方)
一、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读出课题。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关于林杰,你知道多少?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一首诗。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学生自由读古诗)
师: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用点标出来)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快向字典请教吧!字典真是我们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交流识记“宵”和“霄”。齐读古诗)
师:古人云:独学而无友(生:孤陋而寡闻)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对,那就到你身边的同学,用上你们
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想一想,议一议,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交
流的时候提出来解决!
师: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通过合作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也正应验了孔子的话:三人行(生:必有我师焉),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就要学会与他人交流,向他人请教!
(学生交流读懂的古诗内容)
那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古人云:敏而好学,(生:不耻下问)我们在读书学习时,就应当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学生交流自己读诗后的疑问)
二、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师: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知道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师: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指诗第一行)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晚上,人们看着“碧霄”,
什么是“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
(出示课件:夜空图。)
师:看到这样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吗?在点点繁星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吗?(牵牛星和织女星)
师: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啊!在星空下,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教师示范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你能读好这两句诗吗?
(学生练习读诗句)
师:是啊,在这样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句。可以看看课后资料袋里是怎么说的。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
师: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节日啊?想想你们在过节时,周围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那古人在过乞巧节时又会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再读读三、四句,闭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说说,争取说得更好!
(学生读三、四句诗,同桌交流过乞巧节的情景)
师:你从哪些地方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
(学生交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
师:她们穿了多少条呢?真的有几万条吗?在第四句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
师: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自主质疑,抓重点字词“尽”“家家”理解这首古诗,结合文中插图、课件感悟这首诗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引导不同层次的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感悟诗情。
三、体验升华,熟读成诵
师: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同学们,诗中的疑问,你们都解决了吗?那你们能读好这首诗吗?
(学生尝试朗读古诗)
师:看见有的同学都已经闭上眼睛,仿佛沉醉于诗中。我想,他一定是能背出来了。你们能背吗?一起背吧! (学生练习背诵古诗)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生: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光背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积累下来,和往常一样,打开“古诗积累本”把它记下来吧!
四、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
都留下了许多诗篇。老师这里还收集了一些和七夕有关的古诗,读读看,你对哪首感兴趣?读给大家听!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把它记在你的古诗积累本中吧!
师:通过古诗的学习,我们充分地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其实,不光在课内,在课外我们也可以去朗读更多的古诗,了解更多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一、拼一拼,写一写。
qǐqiú() qiǎo miào()
yún xiāo() píng fēng()
làzhú() chángé()
二、加偏旁,将下面的字变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肖( )( ) 度( )( )
尧( )( ) 俞( )( )
三、辩字组词。
乞(气(渡(
度(
绕(
晓(
偷(
喻(
四、补充诗句。
云海屏风,
长河沉。
嫦娥应悔。
夜夜心。
五、默写《乞巧》。
六、抄一抄,争取积累下来。
月如水月溶溶月明星稀花好月圆
月黑天高清风明月月朦胧新月如钩
【参考答案】
一、乞求巧妙云霄屏风蜡烛嫦娥
二、霄(云霄) 渡(渡河) 晓(春晓) 愉(愉快)
三、乞巧生气渡河温度绕口令春晓偷东西比喻
四、烛影深渐落晓星偷灵药碧海青天
五、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六、注意书写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