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定期举行乞巧节系列活动,而乞巧节背后有着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神话——牛郎织女。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情人节,又称为乞巧节、七夕、女儿节。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七夕被中华儿女视为忠贞爱情的象征,为此便有了女儿家们在当天晚上以瓜果朝天拜,想女神乞巧,除了乞巧针织女的技巧,同时也乞巧婚姻上的巧配。
文学创作的重大题材
正如我们所知,自魏晋以来,牛郎织女故事和民俗节日结合,使得这个故事成为后代文人创作的重要素材之一。
而该故事本身是反映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悲剧,在每个人的心中都留下了深刻哀婉的印象。因此该故事与传统的大团圆结尾的爱情故事相比,极具艺术感染力。在秦观的《鹊桥仙》中,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点破了这个凄美爱情故事背后最动人的本质所在。为此无数的文人墨客都乐此不疲地进行创作,这种哀
而不伤、韵味悠长的情思正是他们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
在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文学达到了鼎盛时期,七夕诗歌也沿着唐宋七夕诗歌的道路发展。而在戏曲小说等叙事文学中,牛郎织女故事也成为了文人关注的题材。如明代万历年间朱名世的《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和清代邹山的传奇《双星图》。而且这一民间故事也在《殷芸小说》《郭翰》《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牛郎织女传》《双星图》等一些叙事文学、历代的七夕诗歌和民间故事流传的基础上构成的。
由此可见,牛郎织女故事在文学创作领域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具备一定的生活哲学,因此是重要的文学创作题材。同时,民间故事也在文学再创作和众的传播中获得新生,焕发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天文探索的重要体现
牛郎织女故事是非常贴近民间生活,反映的也多是普通民众的故事。但是,本故事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元素,就对天文现象的描写,其中里面出现的“牵牛星”“织女星”“牛郎星织女星相会”“银河”等情景都是可以通过现代天文知识做出解释。由此可见,民间故事内容包罗万象,
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涉猎人类社会的文化、历史、民俗、民族、哲学、宗教以及天文、地理、气象、生物等各个领域。
而这里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和在银河相会的场景也是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天文现象的启发和指引,为此有一定的现实依据的民间故事更能让读者中拍手称好。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在生活中极其自然地抒发、表达着对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观点。尽管这个故事受到了生产力水平和认知水平的限制,没办法正确地认识天文知识,但是却充分地反映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民间故事不是机械地呈现科学面貌,而是往往带着想象和艺术的成分,因此其文化价值是非常独特的。
除此之外,牛郎织女故事对当代文化传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乞巧节的核心故事,故事本身蕴含着对普通老百姓精神的赞扬,对于文化传承和文化节日的推广都有着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