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必背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1) 惠崇:北宋名僧能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2)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可入药)  3)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学名,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5) 上:指鱼逆江而上。
  译文一: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译文二:这是一派和煦的风光: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生姿。桃竹相衬,红绿
掩映,春意格外惹人。一江春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的讯息,它们首先感知到了。万物逢春气象新。江边,生长茂盛的蒌蒿铺满了地面,芦苇也抽出了短短的嫩芽来。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
    题西林壁    苏轼
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3)侧:侧面。      (4)各不同:各不相同。(5)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6)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形状。      (7)缘:因为;由于。    (8)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9)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夏日绝句      李清照
原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译文: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赏析: 这首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代    陆游
原文: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注释:(1)将晓:天将要亮了。  2)篱门:篱笆的门。  3)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
4)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5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rèn):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6)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  7)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8)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9)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10)南望:远眺南方。(11)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宋代  范成大
原文: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小池  宋代  杨万里
村居古诗原文
原文: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 1)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2)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3)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4)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不读轻声。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    杨万里
原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注释  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④毕竟: 到底  。⑤
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⑥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⑦同:相同。    ⑧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⑨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春日  宋代  朱熹
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 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3 寻芳:春游赏花。    4 泗水: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5 滨:水边;河边    6 光景:风光景物      7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 东风:春风
十一    题临安邸  宋代  林升
原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  美丽的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地呈现我眼前。西湖游船上轻歌曼舞日夜不歇。游客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昏昏欲睡,怎么还会记得丢失的北方领土,沦落的旧都!他们简直把暂时脱身的杭州,当成了如梦般繁华的汴州!
注释:  1、题:写。  2、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邸(dǐ):府邸,官邸(dǐ),旅店,客栈。这里指旅店。    4、休:暂停、停止、罢休。    5、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6、熏:(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或沾上气味     7、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贵族     8、直:简直。
十二    乡村四月    宋代    翁卷
原文: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注释(1)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映着天光。川:平地。  2)子规:鸟名,杜鹃鸟。
3)才了:刚刚结束。蚕桑:种桑养蚕。插田:插秧。
十三  竹石  清代  郑燮
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 一作:韧)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注释:①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②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③立根:扎根,生根。④原:本来,原本,原来。
⑤破岩:破裂的岩石。  ⑥磨:折磨,挫折,磨炼。    ⑦击:打击。    ⑧坚劲:坚定挺拔。    ⑨任:任随。      ⑩尔:你
十四 村居    高鼎(ding
原文: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⑴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⑶散学:放学。    ⑷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⑸东风:春风。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 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十五    大风歌  两汉    刘邦
原文: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译文:    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我威武平定天下,荣归故乡。怎样能得到勇士去守卫国家的边疆啊!
注释:(1)兮——表示语气的词,类似现在的    2)海内——四海之内,也就是全国。
创作背景:   顺治十七年,富阳典史孙某解饷北上,穿过高邮时,见湖中夜间有光,命人在水中搜索,得玉玺一枚。玉玺方四寸六分,盘龙双钮,辨其篆文,正是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 。孙某高兴地将其献于朝廷。这方印不仅精致绝伦, 富有艺术之美,而且其印文可与文献中的《大风歌》相互参照印证。[1]在古代时期的汉高祖:刘邦有一枚大风歌印章:有古: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那时候刘邦的 《大风歌》虽万世传诵,熟知并且能背诵下来的人多了,但后世人却还是让人难以琢磨。有关此印的记载出自清代王士祯的笔记 《池北偶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