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学习效率的⾼低,是⼀个学⽣综合学习能⼒的体现。在学⽣时代,学习效率的⾼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影响。当⼀个⼈进⼊社会之后,还要在⼯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个⼈学习效率的⾼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作成绩,继⽽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可见,在中学阶段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较⾼的学习效率,对⼈⼀⽣的发展都⼤有益处。下⾯是为您整理的《初⼀地理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仅供⼤家参考。
  【篇⼀】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
  ①地球是⼀个两极稍扁,⾚道略⿎的椭球体。
  ②葡萄⽛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次实现了⼈类环绕地球⼀周的航⾏。
  ③地球表⾯积5.1亿平⽅千⽶,周长4万千⽶,⾚道半径6378千⽶,极半径6357千⽶,平均半径6371千⽶。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N”表⽰;⾚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S”表⽰。
  ③以⾚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道以北是北半球,⾚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E”表⽰;本初⼦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W”表⽰。
初一地理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于20°W或⼤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于20°W或⼩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向周期产⽣的⾃然现象
  ⾃转地轴⾃西向东约24⼩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西向东⼀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
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阳光直射现象,⼜⽆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纬:60°--90°
  ⑤⾃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例尺、⽅向、图例。
  ②⽐例尺类型:线段⽐例尺、数字⽐例尺
  ③⽐例尺⼤⼩的判断:分母愈⼩,分值愈⼤,是⼤⽐例尺;分母愈⼤,分值愈⼩,是⼩⽐例尺。
  ④⼤⽐例尺,表⽰范围⼩,表⽰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例尺,表⽰范围⼤,表⽰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某个地点⾼出海平⾯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线。⽤等⾼线可以表⽰地⾯的⾼低起伏。
  第⼆章、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71%是海洋,29%是陆地。(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道。
  4.七⼤洲:亚洲⾮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洋洲
  四⼤洋:太平洋、⼤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板块⽰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较活跃,是世界⽕⼭、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第三章、天⽓与⽓候(P42)
  ⼆者差别:⽓候是⼀个地⽅多年的天⽓平均状况,⼀般变化不⼤
  天⽓反映⼀个地⽅短时间⾥的⼤⽓状况;同⼀时刻,不同地⽅的天⽓可能差别很⼤。
  1.天⽓有两个重要特点:天⽓反映⼀个地⽅短时间⾥的⼤⽓状况;同⼀时刻,不同地⽅的天⽓可能差别很⼤。
2.风向及风⼒参见课本第45页图
3.4。
  3.⽓温及其分布
  ①⼀天中的⽓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温出现在⽇出前后。
  ②⼀年中,北半球⽓温,⼤陆上7⽉,1⽉最低。
  ⼀年中,南半球⽓温,⼤陆上7⽉最低,1⽉。
  ③从⾚道向两极,⽓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致海拔每升⾼100⽶,⽓温约下降0.6℃。
  ⑤⽤等温线图表⽰⽓温的⽔平分布。
  4.降⽔和降⽔的分布
  ①从⼤⽓中降落的⾬、雪、冰雹等,统称为降⽔。降⽔的主要形式是降⾬。雾、露不是降⽔。
  ②由⾚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陆东岸降⽔多,⼤陆西岸降⽔少。
  ④在温带地区,⼤陆内部降⽔较少,沿海地区降⽔较多。
  ⑤⽤等降⽔量线图表⽰降⽔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极”——乞拉朋齐;世界“⼲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地的迎风坡降⽔多,背风坡降⽔少。
  4.世界的⽓候
  ①⽓候是⼀个地⽅多年的天⽓平均状况,⼀般变化不⼤。
  ②世界⽓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道附近(热带⾬林⽓候);两极地区(寒带⽓候);回归线附近的⼤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候);回归线附近的⼤陆西岸(热带沙漠⽓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陆性⽓候)。
  ④热带⾬林⽓候特点:全年⾼温多⾬;地中海⽓候特点:⾼温时期少⾬,低温时期多⾬。
  ⑤影响⽓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温和降⽔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1.⼈⼝与⼈种
  ①⼈⼝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然增长率=出⽣率—死亡率。
  ③⼈⼝密度表⽰⼈⼝疏密的程度。⼈⼝密度⼀般指平均每平⽅千⽶内居住的⼈⼝数。
  某区域的⼈⼝数(⼈)
  ⼈⼝密度(⼈/平⽅千⽶)=
  该区域的⾯积(平⽅千⽶)
  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稀疏地区:极端⼲旱的沙漠地区、⽓候过于潮湿的⾬林地区、终年严寒的⾼纬度地区或地势⾼峻的⾼原、⼭区。
  ⑤⽩种⼈主要分布地区:⾮洲北部、欧洲、⼤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种⼈主要分布地区:⾮洲南部、⼤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洲⿊⼈贩卖到美洲为奴⾪,以弥补美洲劳动⼒的不⾜。
  2.世界的语⾔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数最多的语⾔,英语是世界上使⽤范围最⼴的语⾔。
  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俄罗斯
  法语——法国、⾮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语——西班⽛、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亚洲西部、⾮洲北部
  ③世界三⼤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⑥各主要宗教建筑名称: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们的居所,也是⼈们进⾏劳动⽣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聚落发展:⼀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等⽣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业、服务业等⼯作。
  ④⽬前,在⼀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较密集;在⾼⼭、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楼或⽵楼(⾼脚屋或⾼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的特点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洲。
  2.从陆地⾯积看,的是俄罗斯,其次加拿⼤、美国,中国位居世界第四位。
  从⼈⼝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些还没有获得独⽴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和领空,总称领⼟。
  7.⽬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洋洲。亚洲的⽇本也是发达国家
  8.⽬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部分是⼆战后新独⽴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前,世界上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
  ⑴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
  ⑵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⑶举例:今天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过去曾经是海洋。
  【篇⼆】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向、⽐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地图上确定⽅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向。
  3、⽐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般来说,所画范围⼤,内容简单,选⽤⽐例尺⼩,反之,所画范围⼩,内容
详细,选⽤⽐例尺⼤。⽐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例尺就越⼩。
  4、地球是⼀个两极部位稍扁⾚道略⿎的不规则球体。0°纬线⼜叫⾚道,⾚道就是0°纬线,⾚道周长约为4万千⽶,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N和S表⽰。0°经线⼜叫本初⼦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E和W表⽰。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
  5、以⾚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范围:0°30°NS为低纬度;30°60°NS为中纬度;60°90°NS为⾼纬度。
  7、⽐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名称形状长度指⽰⽅向
  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向
  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向
  8、地球表⾯,陆地⾯积占29%,海洋⾯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9、七⼤洲的名称按⾯积依次为:亚洲、⾮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洋洲。
  亚洲和欧洲连成⼀块合称亚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洲;亚洲是⾯积的⼤洲。
  10、四⼤洋分别是:太平洋、⼤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积的海洋;⼤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洋。
  1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脉、乌拉尔河、⼤⾼加索⼭脉和⼟⽿其海峡(沟通⿊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洲的分界线是:苏伊⼠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西洋)。
  12、地表各种⾼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原、⼭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3、地形图上⽤海拔来表⽰地⾯的⾼低起伏。绿⾊表⽰平原、蓝⾊表⽰海洋、黄⾊表⽰⾼⼭⾼原、⽩⾊表⽰冰川。
  14、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地⾯平坦;
  ⾼原:海拔较⾼,地⾯坦荡,边缘陡峻;
  ⼭地:海拔较⾼,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起伏,海拔不⾼,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中间低。
  15、地球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量和外部⼒量共同作⽤的结果。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圈由六⼤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乎全部是海洋。
  16、⼀般来说,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较活跃,最容易发⽣⽕⼭和地震。
  17、世界上的地震和⽕⼭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18、到1999年10⽉12⽇,世界⼈⼝总数已超过60亿。⼈⼝的⾃然增长主要由出⽣率和死亡率决定的(⼈⼝的⾃然增长率=出⽣率-死亡率)
  19、⼀般来说,经济发展⽔平⾼的国家,⼈⼝的⾃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平低国家,⼈⼝的⾃然增长较快。
  20、世界⼈⼝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