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有两大基本派别,一为婉约词派,一为豪放词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漱玉集》《姑溪词》《六一词》为流传千古儿经久不衰的宋词经典之作。
豪放派,中国词风流派之一。北宋诗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满江红》《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是豪放派的代表性作品。
词起源于隋代,她的诞生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她所配合的曲调,是同时兴起的,以汉族民间音乐为基础,糅和少数民族音乐及外来音乐而形成的新声燕乐。词的全名为曲子词,曲子指她的燕乐曲调,则指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辞。由于‚曲子的唱法今已失传,现在我们所
能欣赏的,就只剩下文辞了。因此‚曲子词也就通行省称为‚词虽起于隋,但隋代的词作却未能保存下来。人们仅能从某些打有隋代印记的词牌名称上去辨认她们的蝉蜕。因此介绍词的发展历史,便不得不从唐代说起。
唐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 晚唐文人词在艺术方面的长足进步,是以社会内容的消减为代价的。推究其原因,殆由于温词半是替权臣代 笔去取悦那笃好声的宣宗皇帝,半是为了供给青楼女郎侑酒时的歌唱之需,并不以展示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为宗旨。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五代时期的《花间集》就很明显地展露了词美丽绚烂的文采,但是这期间的词题材还仅限于描写闺情花柳、笙歌饮宴等方面,可以说还显得很小气。虽然艺术成就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但是在思想内涵上层次还不够。宋代初期的词一开始也是沿袭这种词风,追求华丽词藻和对细腻
情感的描写。像曾因写过婉约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当时的词被认为是一种粗俗的民间艺术,不登大雅之堂,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当上宰相之后,对于他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自己写的。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它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才子们一起共同推动了词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广泛流传。但是,随着词在宋代的文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词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提高。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奠定了边塞词在宋词中的地位,使只闻歌筵酒席、宫廷豪门、都市风情、脂粉相思之类的世人一新耳目。到苏轼词首开豪放词风,宋词已经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娱乐和表达儿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当时的士大夫对时代、对人生乃至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宋词彻底跳出了歌舞艳情的巢窠,升华为一种代表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说起婉约词,不得不说李清照。不妨以《如梦令》解析婉约词整体风格。《如梦令》选自《漱玉集》。原名《忆仙姿》,为后唐庄宗李存勖所作,因嫌其名不雅遂取尾句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中的如梦得名。又名《宴桃园》,《不见》,《如意令》,《无梦令》,《比梅》等,有单双调。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时常
记起。“难忘”的意思。溪亭:溪边的亭子。日暮:黄昏时候。  (chén)醉不知归路  沈醉;大醉。沈:同“沉”。这里说“沈醉”既有饮酒过量的意思,也暗示溪亭景宜人,令人陶醉,乐而忘返,并为下面“误入”句伏笔。 两句点明时间(日暮)、地点(溪亭)和事件(沈醉不知归路),并以“常记”总领,引起后面的描绘。  兴尽晚回舟,  兴尽:游兴得到满足。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藕花深处。  误入:不该入而入。藕花:荷花。因游兴沉酣,乐而忘返,所以错过了光线较好的时刻,才把船划到荷塘里。  两句承上“沈醉不知归路”,启下“争渡”。  争渡,争渡,  争渡:抢着把船划出去。争:争着,抢着。  酒意未消、游兴未减,全然不顾误入歧途,非要夺路前进不可,活画出少女天真烂漫的情态。“争渡,争渡”,按《如梦令》词牌规定要用短韵叠句,这里巧迭“争渡”,突出了沉醉之态和急追之情,妙造自然。  惊起一滩鸥鹭。  惊飞了栖息在沙滩上的水鸟。惊:惊动。起:飞起来。一滩:满滩。鸥鹭:鸥本指海鸥,鹭即鹭鸶,这里泛指水鸟。鸥鹭惊骇,拍翅飞起,与主人公的“争渡”融合一起,形成一个优美欢畅的意境,极天真之能事。
《满江红》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它体现了豪放派的代表思想。这是一首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传世名作。绍兴十年,岳飞 挥师北伐,大破金兵于偃城。 进抵距汴京仅四十五里的
仙镇后, 他对部下说:直抵黄龙(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与诸公痛饮耳。这是以恢复为己任的岳飞的素志。此词即抒发他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全词声情激越,气势磅礴。开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人、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
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莫等头二句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耿耿之心,拳拳之意,尽见于字里行间。它和《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少壮水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样,是被后人奉为箴铭的警策之句。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韵铿锵。
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驾长车句表达自已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壮志二句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回京献捷。全词以雷贯火燃之笔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因而一向广为传诵,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情。
中华民族曾经辉煌灿烂,但也经历了近代的屈辱历史。如今民族崛起的号角已经吹响,如何树立好今天的强国心态,我们不妨钻进古典诗词中的灿烂篇章,以资参考。这其中有鼓舞人心、激励人民的雄心壮志初唐边塞,有民族主义豪情洋溢的满江红,在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降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的情况下。在西方强势文化的猛烈攻击下,如何保留自己的民族特,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央,就需要我们坚持优秀传统,自觉抵制外来文化的侵蚀。古典诗词是绝无仅有的精神宝库,她涵盖了一切中国人的精神情感。无论世界多极化如何发展,国际情势如何复杂,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中国人都不会失去信心,那一首首绮丽诗篇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