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婉约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刘青春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第07期
        摘要 以婉约派宋词为视角,分析宋词的主流——婉约派词风的形成原因,阐述婉约派在宋代的发展历程,历数两宋时期著名婉约派词人的风格和贡献,对婉约派宋词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 宋词;婉约;风格;中国诗歌
       
        1 宋词概述
        诗、词、曲三者是中国诗歌的三类载体,它们的发生、发展、变异,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诗歌文学的全貌。研究上承诗下启曲的词,有助于更为深刻地把握三者的特质及相互联系。词的全盛时代为宋朝,从时间上看,也正好介于分别代表诗和曲的最高成就阶段的唐诗和元曲之间,因此在文中只以宋词为考查范围。
        词原是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辞。至唐末期,诗的音律美的发展已达到最高点,再要更好地发展,若仍在五、七言句法内去探寻新境地,已不可能。于是借助于音乐曲调艺术的繁荣,便生发开拓而产生出词这一新的诗文体裁。历史上无数语言音律大师从此得到一个崭新的天地,来显示他们的才华智慧。
        作为诗的衍生物,词是古典诗歌中最富抒怀的奇葩。它与《诗经》、楚辞、汉乐府一样,都来自于民间,与音乐有密切的联系,都走过了由“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的地位转变过程。词兴起于唐末、五代,兴盛于宋。词发展到宋代,出现百花争妍、万紫千红的空前盛况,显示出极高的艺术魅力,取得光辉灿烂的成就,与汉乐府、唐诗、元曲相映成辉。
        词本来是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也无非是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乎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然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也更为精妙,并且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宋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始终是以婉约风格为主线而贯穿始终的。从这一婉约的审美追求出发,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词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被认可。即使以豪放派词人名士的苏轼和辛弃疾,也创作了大量婉约风格的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