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的《浣溪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婉约词1. 理解词中描写的景物作者情感
2. 品味古诗词凝练的语言,深入理解作品意境。
3.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提高自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词中情感,深入探究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品味凝练的语言,探究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深入理解作品意境和作者情感。
2. 探究法 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鉴赏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和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众多的古代文人中,有一位被誉为“北宋风流才子”,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写下了许多清新动人、脍炙人口的佳作。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风流才子的内心世界,去领略他的词章中所蕴含的独特魅力。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官员。他出生于封建知识分子家庭,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为苏轼倡导的豪放词风不受当时广大听众的欢迎,而在文人中广为传播。秦观为了弥补这种艺术缺陷,从过去诗词传统的表现手法中汲取营养,学习前辈词人善于铺叙、曲折取舍的长处,形成自己的词风。
在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而尤以婉约词最为出。这首《浣溪沙》就是他优秀的词作之一。
三、整体感知
1. 播放音频朗读,学生边听边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内容。
2.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奏、停顿和重音。
3. 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音、停顿和重音。
4. 学生齐读,感受词的意境和情感。
四、问题探究
1. 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霜草苍苍,残阳依依”一句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凄凉之景。“枯藤老树昏鸦”一句将老鸦等晚景描绘得凄凄惨惨。“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给人一种安静详和的感觉。“古道西风瘦马”
一句则刻画了马之瘦、路之古、风之凄凉的景象。“斜阳”一句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它不仅与起句“霜草苍苍”相呼应,而且再次强调了时间特征。“斜阳”之下,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凄凉的彩。如此凄凉的秋景必然蕴含着作者无限的悲情。他勾勒出了一幅凄苦悲凉的黄昏秋景图,透过这凄凉的画面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那颗凄苦悲伤的心灵。所以这里的景物不仅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移入。也就是说在这里起兴的意象已经不再是纯客观的景物,而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意象。作者正是以这些意象来抒发自己的主观情感,这样的情景交融恰恰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这里所谓“融情于景”,简单地说就是将情感赋予具体的景物上。这样的诗句在古典诗歌中是很多的,如唐诗中的“不知乘月几人归”。大家在学习诗歌时要注意这种表达情感的技巧。当然我们在欣赏诗歌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技巧上,还要看意境是否真切、深刻。“斜阳”一句正是情景交融手法的绝佳例句之一。它的深刻之处在于作者用景物的彩变化来暗示自己内心情感的变化。景物由一开始的“凄凉”变为夕阳斜挂时的“凄惨”,就蕴含着作者情绪的变化。“夕阳”之所以“依依”,大约也是因为不肯离开得太快以致“辜负天际西山雨”(参看元•白朴《天净沙·秋思》)的心情吧!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里运用了反衬手法,“古道西风”与“斜阳”都给人以萧瑟凄清之感,“西风”“斜阳”更衬出秋天的寥落;“瘦马”以简练的笔墨刻画了诗人为生活所迫常年在外奔波劳碌的穷困潦倒的生活
状况;“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凄凉。也正是因为在苍凉的背景之上更有斜阳、西风、古道、夕阳、西山雨等景的映衬才使愁情、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