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的婉约词
[石占德]
内容摘要:
文学史上婉约词的词作传统对苏轼的影响使其创作了大量的婉约词,但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对婉约词进行了重大的突破与革新,树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因此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苏轼婉约词:一苏轼写婉约词有其历史必然性。我用以下四个观点为论据来证明:首先,纵观词的发展,从词的产生到北宋中期,基本上仍是婉约词一统天下。其次,从词本身来看,词最初并不是专供观览的案头文学,而是配合新兴乐曲演唱的歌词,所以词又有曲、曲子、曲子词之称。其三,从苏轼的经历和思想来看,他也有写作婉约词的情感基础。其四,就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来说,它们并不是水火不容相互排斥的。二苏轼对婉约词的革新。(一)开拓了婉约词的题材、内容。1、描写农村题材的词。用[浣溪沙]《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为论据。2、悼亡词。用《江城子》《西江月》两首词的内容、意境、构思分析,的悼亡词与苏轼悼亡词比较为依据。3 、咏物词中的柔美情怀,苏轼的咏物词使婉约词的气质和词品得到了提升。《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为论据。4、苏轼词诉说了真挚的亲朋情感。以《沁园春》苏轼赴密州任旅途中寄子由的分析为据。5 、苏轼词展现了清新秀丽的水山光。《虞美人》“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为论据。6、苏轼闺阁
词中的少女情怀7、苏轼婉约词中的思乡情怀。例如:[醉落魄]离京口作(二)苏轼婉约词追求“以雅为美”。 1、他的词婉约词洗脱了“脂粉气”,变得明丽净洁。以[洞仙歌]为例“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说明。2 、用语文雅也是苏轼婉约词刻意追求的。对[永遇乐]《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这首词的分析为论据。(三)苏轼的“婉约词”与他人之作也有明显的不同,同样显示出其鲜明的个性。第一:同样是写“婉约词”他突破了糜烂生活的低俗气味,词中流露出一种清新明丽之情。第二:他的婉约词不再多做缠绵悱恻的抒情,语气变的爽快利落,且时时做旷达之想。第三:词本来是常见的生活小景,但经词人加工提炼之后,却显得异常生动而富有情趣,极富有情趣,极富有艺术感染力,向来为人们传诵。第四:情感化和个性化的审美去向。(四)苏轼婉约词蕴涵深刻的人生哲思。[蝶恋花]“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三通过以上对苏轼婉约词粗浅的分
- 1 -
析,不难看出,不读苏轼的婉约词,难以窥见苏词的全貌,亦难以全面了解苏轼的思想和为人。苏轼凭着他的天才、学识和独特的气质、经历,对传统婉约词进行了大胆的刷新,他拓展了婉约词的题材,他变传统婉约词的"以俗为美"为"以雅为美",在技巧上他以诗为词,给传统婉约词注入了活力和生气。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苏轼的婉约词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名,确立了他在词史的大家地位。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开拓,题材,以雅为美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他是古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历经磨难笑谈人生,思想自由,做人坦荡旷达,品格坚贞高洁。他的文章,如行云流水;他的诗,如天地奇观;他的词,横空出世,指出向上一路。他出生于寒族地主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远大的志向和过人的才识。苏轼的一生三次在朝,时间都很短,三次到外地做官,共十九年;两次谪居,共十二年,历尽沉浮。他前后两次受到新党打击,中间又受到旧党派斥,耿直敢言使他成了党争的牺牲品。由于他仕途坎坷,倍尝了人世艰苦,但包揽了祖国山川,广泛地接触了人民,因此他创作大量的优秀作品。今存《东坡全集》,包括诗、词、文共一百一十卷。苏轼出入儒道,濡染佛禅,思想兼容并包,宏博复杂。他为人重操守,不以时迁,毁誉不计;一生热爱学问事业,中心乐之,自进不已。他能做到随缘自适,知足常乐;处逆境而不颓唐,处顺境而不淫逸。他有治世济民的政治抱负,但在北宋昏暗政治斗争中成了牺牲品。苏轼的一生,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一幕悲剧。
然而,苏轼作为一代文化伟人,并以苏东坡的文名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而我们论及中国文学史不能不提到他。苏轼在诗、词、文、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而他的词成就更大。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人知东坡古诗、古文卓绝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又。”历来流行的说法认为苏轼词的风格是豪放,但事实上苏轼创作了大量的婉约蕴藉之作。今天我就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谈谈苏轼的婉约词。
-
2 -
第一节苏轼写婉约词有其历史必然性。
苏轼在文学史上历来被看成是豪放词的开山祖师,被置于和“婉约派”对立的位置之上。这一传统的盖棺论定再加上人们习以为常的接受心理定势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束缚着人们对于苏轼词的认识,吴世昌先生在《有关苏词的若干问题》一文认为,苏轼词风根本不能用“豪放”来概括,此后许多学者纷纷撰文发表不同的意见看法。虽然问题本身至今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但苏轼一生创作了数量众多的婉约词却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吴世昌先生统计,苏轼一生共留下词作三百四十多首,其中提起苏轼的词,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像“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等等这类词句就会浮现在人们的脑海里。其实像这样典型的豪放词,仅有六七首而已,而婉约词在苏轼的作品中数量却相当多,因而我认为仅以“豪放派”定论苏轼是片面的。事实上,在那个时代,苏轼写出数量很多的婉约词是有其必然性的。
首先,纵观词的发展,从词的产生到北宋中期,基本上仍是婉约词一统天下。
敦煌曲子词取材比较广泛,其中有许多是吟咏男女之情的,但总体上以婉约词居多。后蜀赵崇祚于广政三年编成《花间集》中的花间词大都极力描写女性的姿、绮罗香泽之态及其生活情状,吟咏男女
相思自苦,写花间酒下的伤感,并诉诸艳丽的词藻,给人强烈的感官刺激,婉约词风初步确立起来。南唐时期婉约词婉转绸缪的基本风格并未发生改变。北宋建国初词的发展呈现出两种倾向,即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封建文人士大夫的“富贵词”和以柳永为代表的俗词,这两种倾向最终都是沿袭着婉约词的老路走下来的,可以说,从花间词到南唐词,再到晏殊、欧阳修以及柳永的词,婉约词的创作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并逐渐根深蒂固。一代大家的苏轼也不可能完全摆脱传统婉约词对他的影响。所以他一面浩气四塞“以诗为词”革新词体给词注入“士大夫”气写了一些横放杰出的豪放词,一面他又“以词还词”,完其本,写了婉转绮丽的婉约词,在他的《东坡乐府》里写情奇艳绝丽,细腻温柔的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可见在这一时期苏轼写出如此之多的婉约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次,从词本身来看,词最初并不是专供观览的案头文学,而是配合新兴乐曲演
- 3 -
唱的歌词,所以词又有曲、曲子、曲子词之称。基于词的这一特点,文人们通常在筵席之上即兴作词娱乐。《花间集》中的很多婉约词作就是在这种形之下产生的。苏轼作为封建士大夫,生活中筵席之上借词娱宾遣兴佐酒侑欢也自然是常有之事,这一点也应该是苏轼婉约词数量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从苏轼的经历和思想来看,他也有写作婉约词的情感基础。苏轼的一生坎坷不平,由于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言,加之才华横溢,遭人妒忌,大半生一直处于新、旧两党的夹击和陷害之中,有时位
极人臣,有时身陷囹圄。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云:心似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问吾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随波漂泊于生灭流转的人生苦海,郁郁不平之气不可能尽为豪情所掩,又常生活在江南佳丽之地,沐浴南方文化婉约清丽之风,在加之词人婚姻家庭之不幸对亡妻得苦思等,缅邈凄婉之词流于笔端也是人之常情。就思想来说,苏轼很杂兼有佛、道、儒,儒家的外在淑世与佛道内心化解人生苦难形成其“外儒内佛”的情感世界,也造就其复杂格性:浩然旷达有之,随缘淡泊有之,虚静孤独有之,风流潇洒有之,感伤细腻有之。格性的丰富,是他的词风多样:豪爽狂放者有之,婉约蕴藉者有之,清秀淡逸者有之,奇艳绝丽者有之。从这两方面来看苏轼有婉约词也不足为怪。
其四,就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来说,它们并不是水火不容相互排斥的。苏轼豪放洒脱又情深义重,对宇宙人生万物感受极敏锐而见理极深透,因而他的有些词刚健含婀娜两种风格兼而有之。如:[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这首词咏物抒情颇多传统词的婉约风味,但也不失“拣尽寒枝不肯栖”的豪放。我认为今人说其豪放是从他遣词驰骋,意境超脱,扩大词境的总体倾向来说的,而其娴熟的还应是传统的婉约清丽词。
婉约词第二节苏轼对婉约词的革新。
婉约言情的词作是当时词坛创作的主流,苏轼也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创作,而且他还对婉约词进行了新的开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拓了婉约词的题材、内容。
苏轼对于词的题材的开拓、内容的扩大,在词的发展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苏轼
- 4 -
以前,婉约词的主流是“言情”,多写男欢女爱,读之让人筋骨酥软,所以词被认为是只能剪红刻翠的“艳科”或者旖旎温柔的“情语”。“艳科”、“情语”在词中成为最有势力的的题材,文人们在填词的时候,几乎完全排斥了较广阔的生活画面和比较重大严肃的内容,“妇人语”、“妮子态”是苏轼以前婉约词的主要内容。苏轼以其大量的婉约词作,对婉约词的题材、内容有了新的开拓。除了当时词人常以之入题的惜别、伤春、宴乐之外,农村生活、悼亡、咏物、山水风光,亲朋之情,爱慕之情,思乡之情在苏轼婉约词中都能到。刘熙载在《艺概,词概》中评价苏词的特点时说:“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1](p3690) 。苏轼对于婉约词的题材、内容开拓的范围很广。
1、描写农村题材的词:[浣溪沙]《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麻叶层层菻叶光。
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白杖青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以词写充满乡土芳香和生活气息的农村,是苏轼以前词人从未关注过的领域。在这组词中,苏轼以“使君元是此中人”的身份,多角度的描写了徐州乡村景和农民百姓的生活情态。前四首词中,作者既写了农村小伙子见到大官惊恐又活泼的情状;也写了农村姑娘们那种好奇又怕羞的心理、动作和情态。既写了预庆丰收的祭神日子里人们的欢乐情趣;也写了缫丝妇女忙碌而欢声笑语的生活……俨然一幅封建社会官民同乐的画卷。最后一首写作者巡视归去,仍陶醉在那美好的农村风光中,以致忘情的呼出“使君元是此中人”。像这样如此真切的描绘出农村的美好景,如此众多的各类人物,接触到劳动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的词,在以前的婉约词中是绝无仅有的。
2、悼亡词。夫妻之情在古人眼中是人伦的一项重要内涵,庄重而神圣。用词来抒发对妻子的情感,是苏轼的一大创举,《江城子》: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