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两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梳理“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逐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习惯。
2.学习刻画人物入迷状态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
3.学习用逐条说明理由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观点。
4.朗读并背诵《春日》,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梳理“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逐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习惯。
2.学习用逐条说明理由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观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梳理“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逐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习惯。
2.学习刻画人物入迷状态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语文要素
板块一交流平台,梳理策略
1.回顾:围绕“有目的地阅读”这个阅读策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和心得?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第一步,明确阅读文章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步,大致浏览文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相关的内容和无关的内容,相关的内容细读,无关的内容略读。
第三步,细读相关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如出中心句、提取关键信息,勾画关键句和关键词写感受,梳理情节、出关键句进行想象、查其他资料等。
第四步,整合信息,解决问题,完成阅读任务。
3.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方法。
引导:
(1)如果我们的阅读目的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讲一个故事,要选择什么方法?
(2)如果我们的阅读目的是要说明一个事物或解决一个问题,要选择什么方法?
(3)如果我们的阅读目的是要体会人物的特点,要选择什么方法?
4.小结:看来我们的阅读目的不同,选择的方法也不一样,读书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5.思考:阅读教材上几位学习小伙伴交流的内容,想想学习小伙伴的交流和我们刚才的交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交流平台”的内容)
6.学生交流。
预设:
(1)相同之处:第一个学习小伙伴告诉我们“要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这就是“相关的内容要细读”;第二个学习小伙伴告诉我们“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就是“无关的内容略读”。
(2)不同之处:这两个学习小伙伴都用了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该怎么阅读。
7.拓展运用阅读策略。
(1)确定阅读材料,出示阅读任务。
过渡:在前面两个单元我们学过的几篇课文中,篇幅较长的是《开国大典》,请大家根据下面提供的几个阅读目的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准阅读重点,看看是否能快速而高效地完成阅读任务。(出示课文《开国大典》全文)
课件出示:
·阅读任务一:想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升国旗的场景。
·阅读任务二:想通过阅读感受的伟人风采。
赞美老师的诗·阅读任务三:对阅兵式比较感兴趣,想详细了解。
(2)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目的,分组交流,汇报阅读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梳理“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和策略,并与“交流平台”的内容进行比较,让学生对“有目的地阅读”有更深刻的认识,让阅读方法在不同的语境中得到印证,并逐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习惯。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学习方法
1.朗读词语,感受“入迷”。
课件出示:
全神贯注凝神专注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目不转睛乐在其中
走火入魔废寝忘食如痴如醉孜孜不倦神魂颠倒欲罢不能(1)指名读词语。
(2)引导:读了这些词语,你们有什么发现?
明确:这些词语都描写了人入迷、专注的样子或程度。
2.阅读句段,感受“入迷”。
(1)思考:阅读“词句段运用”第1题的3个句子,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他们的入迷。(板书:入迷)
(2)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引导发现:从“一圈”“攒着”“跺脚拍手”“咋咋呼呼”,感受到同学们下课了挤在一起观看斗竹节人的投入情景。
课件出示: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引导发现:从“伸长脖子”“恨不能”“探过来”,感受后面的同学上课时被“我们”的竹节人吸引的样子。
课件出示: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塑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舒了口气。
引导发现:从“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眼睛闪着异样的光”“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感受罗丹修改塑像时的投入;从“痴痴地微笑”“轻轻地舒了口气”,感受罗丹修改完毕后满意的状态。
3.归纳提炼,小结方法。
(1)思考:想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出他们“入迷”的样子的。
(2)学生交流。
预设:
①动作描写:跺脚拍手;伸长脖子;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轻轻地舒了口气。
②神态描写:眼睛闪着异样的光;像喝醉了酒一样;痴痴地微笑。
③表明时间推移:等老师进来;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
明确: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相结合,表现了罗丹对工作的痴迷;用时间的推移反映了他忘我工作的状态。
(3)教师小结:入迷是一种状态,表现这种状态的最直观的方式就是直接描写人物的神态,如“全神贯注”“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痴痴地看着”。但是只通过神态描写就显得太单薄了。我们要抓住人物入迷时的动作、语言、心理等多个方面,从细节去完善。课本上的三个例句的共同点就是把神态和动作结合起来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入迷的状态。
4.联系生活,运用方法。
(1)引导: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类似的“入迷”的情景?可以是一个人入迷的样子,也可以是一人入迷的情景。
(2)学生交流。
(3)学生练写。试着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表现某个人或一人对某件事入迷的情景。
(4)同桌交流。
课件出示:
交流提示
·将作品读给同桌听。
·同桌评价是否写出了入迷的情景,并提建议让其描写得更生动。
(5)根据同桌的建议进行修改。
(6)选择优秀作品在全班分享,并交流写得好的地方。
【设计意图】本教学板块按“学方法—用方法”的教学思路展开。首先,引导学生读句子,发现可以从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入迷的状态。然后,引导学生迁移表
达方法,联系生活,试着写一写类似的情景,从读到学写,读写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逐条说明理由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观点。
2.朗读并背诵《春日》,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板块一研究例句,迁移运用
1.研究例句,发现表达方法。
(1)思考:默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的发现。
课件出示:
人们认为天体上若有生命存在,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
..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一般应在-50~150℃之间;二是
..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
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
有生命;三是
..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
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
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
..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
提供能源。
(2)学生交流。
预设:①这句话是总分结构,先总说,再分说。②有序地列举了相关条件,逐条说明。
③几个条件之间用分号隔开。
(3)思考: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呢?
(4)学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