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22 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
《伯牙鼓琴》教案
【课前分析】
1、课文内容分析:
《伯牙鼓琴》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特点是语言简练,但是内涵丰富。《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仅用83个字讲述了高山流水的故事,展现了伯牙和子期的真挚友谊,融入“知音”这一文化意象。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成为千古佳话,从此“高山流水”成为名曲。伯牙所弹的“高山流水”虽然失传了。但是后人依据这一故事创作了许多流派的“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也成为“知音”代名词。从此,一但听到“高山流水”的曲子,就会想起这段佳话,就会感慨知音难觅,更会珍惜难得的友情。
《伯牙鼓琴》里的伯牙和钟子期二人志趣相同,都热爱音乐。一人善于弹奏:伯牙能通过古琴表现高山之巍峨,流水之浩大,这里有艺术家的创造,也有古琴特有的音魅力。一
人善于倾听:子期能听出伯牙琴音里那巍峨的高山,那浩大的流水。二人对音乐都充满喜爱,能用音乐交流思想,交流感情,能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这就是音乐艺术的魅力。
音乐能表现高山流水等自然风光,能讲述故事,也能表达思想感情。而今,因为这段佳话,不懂音乐的人,一听到高山流水的乐曲,脑海里就会浮现连绵巍峨的高山,时而潺潺、时而浩大的流水。
2、阅读策略分析: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艺术之美”,阅读策略的目标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伯牙鼓琴》需要学生对于音乐艺术展开想象,将声音转换成文字。
3、重点词的分析:
本课的多音字有“少、汤”,对疏通文意有影响,教学时需要重点解读。
顿号的用法【学情分析】
1、学生虽然从三年级就开始接触文言文,但因其晦涩难懂,跟现代文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他们要读懂文意是有一定难度的。
2、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文言文的学习要注重朗读、背诵。读分两步:一、借助注释或者插图略读课文,读通顺,读正确;二、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揣测、详读课文,甚至是熟读成诵。最后深入领会,感悟课文。
3、我班占百分之五十的孩子独立完成疏通文意主观意愿是不强的。(因为把文言文转换成学生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详实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老师激励得当,这个比例会增加。至于能独立且有能力顺利疏通文意的,班上就那么七八个。
【教学目标】
1.会写“哉、巍、弦”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从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佳话里,体会音乐艺术之美。
【教学过程】
一、出示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任务。
明确七单元是双线组元: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人文主题是“艺术之美”,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过渡:这节课我们就要借助文字展开想象,体会音乐艺术之美。请翻到第22课文言文二则。
二、新课导入:
1、听说过高山流水的故事吗?(抽生讲述故事)
孟浩然、李白、王安石这些著名诗人是著名诗人是如何评价这个故事,评价伯牙钟子期的友情的呢?
(ppt出示课后阅读链接李白等诗人提及伯牙钟子期的诗句)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文言文版的高山流水的故事。
3、揭题,板题。
二、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了解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1915年以前,文言文是中国的官方正统文体,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书面语言。1919年五四青年运动之后,白话文才取得正式书面语言的资格。文言文是修饰过的语言形成的文章(相对口语而言),比较生涩难懂。现代文则接近口语,浅显、通俗易懂。
2、回忆文言文的学法。
虽然文言文晦涩难懂,但是办法比困难多。之前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呢?
预设1:读是重要的法宝。初读时借助注释或书上插画,边读边揣摩句子大意。
预设2:还可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意思。
预设3: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反复读,有时可以背诵下来。
预设4:在几乎完全读懂每句话的基础上,再深入领会文章蕴含的道理,思想等。
三、结合插图理解题意,了解古琴。
1.解题意。
(1)看书插图,题目意思是什么?
预设: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邦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著作,又称《吕览》。
(2) PPT出示古琴图片,这琴又叫瑶琴,今称七弦琴。伯牙所奏的古琴传说是伏羲氏所制作,价值连城。
四、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略)
五、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预设:这句话的意思是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1)抓重点词“哉”
分析字形、记忆字形—— 分析字义(相当于语气词“啊”,如:妙啊,就说“妙哉”美啊,就说“美哉”)
(2)这句话的意思是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像大山一样高峻”。
(3)指导读好“善哉乎”,读出赞美的语气。
3、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读好多音字“少”、“汤”。
根据字义选择读音:少选的意思是一会儿,所以读shǎo;汤的意思是水流浩大的意思,读shāng。
(2)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像流水一样浩荡。”
省考报名网站(3)指导读好“善哉乎”,读出赞美的语气。
4、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是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这句话的意思是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5、读一读(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齐读全文,读出节奏)
六、抓重点句,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之情,并通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音乐艺术之美。
1.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
预设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预设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预设3: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2、请说出理由。
预设1:伯牙与钟子期二人志趣相投,心意相通。伯牙弹琴时“志在太山”,钟子期赞叹到“巍巍乎若太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感叹“汤汤乎若流水”。
预设2:二人都热爱音乐、了解音乐。一个善长弹琴,将心里想到的巍峨太山、浩大的流水,通过古琴表现出来。一个善于欣赏,从古琴音里听出巍峨的高山,浩大流水。
预设3:他们二人通过琴声成为朋友。因为志趣相投,心意相通,彼此互相欣赏,成为知己,成为知音。
预设4、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代名词,也表达了知音难觅,要彼此珍惜之意。从此,
人们一听到高山流水的曲子,就会想到巍峨的高山、险峻的高山、绵亘蜿蜒的高山……,就会想到浩荡的流水、波澜壮阔的流水、波涛汹涌的流水……
(教师播放高山流水曲子,学生倾听并想象。)
诵读 :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并想象画面。
企业入党申请书范文小结:音乐多么奇妙!它可以表现感山流水等自然风光,可以讲述故事,可以传情达意,音乐多么奇妙!它可以以此为媒介,到知己,到知音。
思乡的故事可是,知音难觅,有的人终其一生,也照不到知音,正因如此,钟子期死后,伯牙做出了惊世骇俗之事,什么事呢?
七、交流对最后一句话的感受
出示: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伯牙做了哪些事儿?
预设1:破琴 绝弦 终身不复鼓
知音难觅预设2:伯牙摔坏了自己最心爱,最珍贵的古琴,决定一辈子不再弹琴。
(2)伯牙为什么这样做?你感受到什么?
预设1:因为伯牙认为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值得为他弹琴的人了。
预设2:伯牙失去“知音”之后悲痛欲绝。
预设3:两人因为音乐而相互了解、相互欣赏,他们有着无比深厚的情谊。
八、补充资料,加深对二人情谊的理解。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节选)中药精油
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九、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
伯牙 钟子期
志在高山 巍巍乎若太山
志在流水 汤汤乎若流水
破琴绝弦, 死
终身不复鼓
知音难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