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的结构
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
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
一、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两位市长直接关怀 大港“油郎”喜结良缘》(新华社1990 年1月6日电讯稿)、《地球三分钟 净增五百人》(新华社1996年7月13日电讯稿)、《杭城新事见新风 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
正题是消息的主题目,反映一则消息的主要事实或中心思想。引题也称眉题或肩题,标在
正题上面,用以引出正题,往往起交代背景、烘托气氛的作用。副题也叫小题或辅题,标在正题下面,它是正题的补充,往往是一则消息的主要事实或结果的提要。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有引题、正题、副题,有的只有正题,有的只有引题和正题,有的只有正题和副题。标题要求与消息的内容一致,旗帜鲜明、简洁明快、生动活泼、新颖通俗且有吸引力。
例:
创业家的理想 科学家的态度 探险家的精神(引题)
市服装三厂——本市工业战线勇于改革的一个榜样(主题)
在改革中闯出生路,改一项成一项,“长城牌”风雨衣畅销中外(副题)
二、导语
导语是指消息中具有可读性或启发性的富有吸引力的开头。导语是指导和吸引公众阅读消息的媒介。它将新闻事实中最重要、最精彩、最生动的部分,置于消息之首,以使公众迅速掌握消息的主旨或像磁石般吸引住公众急切阅读下文。导语是消息所特有的,是消息的触角,在消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导语的一般形式有:
直述式。直述式又称为“浓缩导语”。因为它用最少、最精的文字,开门见山地直接叙述出新闻事实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它是倒金字塔结构中最常用的形式。直述性导语利于制作消息标题和提炼为一句话新闻或简讯。
如: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描写式。这是文学手法在新闻中的渗透。它要求抓住一个富有情趣的场面、人物、情节做传神的描写。通过导语的现场感、情趣感吸引读者。
如: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刺猬”、“蝴蝶”,外形酷似乐器的小“琵琶”,黄白方格相间的“魔方”,还有一座“玉带桥”……百余种造型奇巧,用粗粮、细粮或粗细粮搭配而制成的面点、小食品,摆满了20多米长的评比台上。这是最近西城区德外街道举办托幼园所烹饪比赛的情景。
悬念式。在导语中勾起读者的悬念,造成急于了解下文的效果。
如: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评论式。在简要展现新闻事实的同时,对新闻加以点睛式评论,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意义,这种导语就叫评论式。
如:“本报讯 本市自1985年以来的几年间,可供市民消暑的西瓜一年比一年多,北京市民怎么会有这样的口福?原因在于,这期间,西瓜的生产、消费、经营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显示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
引语式。在导语中引用权威的、有代表性的名人话语或俗语、谚语、诗句等以提示事物的特点和意义,这种导语称之为引语式。例如:“杭州作为第一个国际会议中心,完全有希望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际会议竞争”。这是在杭州作了三天考察的美国会议与协商顾问公司总经理赖特先生的考察意见。”
除此之外,还有对比式、摘要式、概括式、公告式、断言式等。
不管我们采用什么导语形式,都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目的是提供消息。第二,要尽量简短。第三,要生动,有吸引力。
三、主体
主体是消息导语的展开部分,它通过对消息导语的展开叙述,进一步完整地深化消息的主题。消息的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主要对消息的内容作具体的叙述和进一步的说明。
主体的作用主要有两条:第一,阐述、解释导语中提出的有关事实,使事实更加具体、清楚、详尽,满足读者深入了解的需要。第二,对导语中提出的或没有提到的有关事实进行补叙,以使消息丰满、充实,保证新闻内容的完整。
撰写消息主体应注意的事项有:第一,要紧扣导语。第二,内容要充实、具体。第三,表达要尽量使内容产生波澜,吸引读者看完。第四,段落分明,层次清楚。第五,要避免与导语内容重复。尤其是倒金字塔式结构的消息,更应格外注意。
四、结尾
结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好的结语,可以增加消息主题的深度和消息的信息量,能够提高消息的可读性。
消息常见的结语方式有以下几种:
提问式。如《北京晚报》的《从电磁灶市场“潮汐”看消费者心理折射》一则消息,在记叙了电磁灶从热销到滞销的转化过程后,结尾写道:“怪谁呢?反正不能怪消费者。尽管市场需求变幻莫测,但这变幻不也是有些规律可循吗?”
补充式。如《中国商报》刊登的一则《北京市解决“洗衣难”问题初见成效》的综合消息,结尾是:“此外,他们还和市洗染协会一起开办了洗染学习班,为全国各地培训洗涤、熨烫技术人员。”
总结式。如:“两年来,这个供销社通过各种服务,不仅增加了广大农民收入,也增强了企业活力,去年通过服务增加企业收入26万多元。”前例是归纳、概括事实,加深读者印象。后例是进行点睛式议论,得出结论,突出新闻主题。
激励式。比如《北京晚报》刊登的消息《官园鸟市每天有数千小鸟惨遭涂炭》一文,结尾就是一句话:“救救可怜的小鸟吧。”用祈使的语气来激发人们的爱鸟之心。
描写式。如《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的《外国游客看西藏》一则消息,以外国游客发表现场观感的形式,客观地报道了西藏人民现在拥有信仰自由的情况。消息的结尾通过对一位外国教授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批驳了西方记者对西藏的歪曲报道,作者是这样写的:“到底什么样子才算西藏风格呢?”这位教授笑了一声问道,“我自己也被他们搞糊涂了。”
自然式。新闻事实一一叙述完毕,已能给读者相对完整的印象,就此言尽意止,这样的结尾可以称之为自然式结尾。它常用于倒金字塔式的消息或时间顺序结构的消息之中。
五、背景
背景是对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现实环境的说明。它往往能揭示出比新闻事实更为深刻的东西,使广大公众从背景中了解到新闻事实的更多的社会意义。
背景材料用于新闻稿件之中,其作用主要有:增加新闻价值,补充新闻事实,表现作者倾向,提高消息的可读性等等。
背景材料按其功用可以分为对比性材料、注释性材料和说明性材料等。对于背景材料的安排,可以在结尾单独成段,也可以先行于标题之中;可以溶于导语之中,也可以穿插在主体叙述的间隙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