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和课后练习,以及相关资料,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导语: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
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
二、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陈子昂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军事眼光的人,武则天当政时,契丹南侵,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敌,任陈子昂为参军。陈子昂提出的正确主张武攸宜都不予理睬,结果兵败,但武攸宜不思悔改,反而把失败的责任推到陈子昂身上。陈子昂内心无比痛苦,他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吊古伤今,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
幽州台:
如何提高心理素质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为战国燕昭王所建,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的大兴县
三、初步感知
1、板书课题《登幽州台歌》,齐读课题
2、有没有同学对幽州台有了解的?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幽州台在哪儿?(登上幽州台的感受)到底是怎样的感受呢?(心旷神怡、豪气、空旷、不防融入自己的想象再读课题吧!)
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千古流传的诗吧。
4、初读古诗。
生自由读诗,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2)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
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读准了字音,诗的节奏把握很准,读出了诗的韵味。相机划出诗的节奏)
赛读(男女小组)、齐读。
四、深入理解
(现在我们已经读通读顺了诗句,其实每一首诗句字里行间中都隐藏着作者别样的情怀,下面我们就走进陈子昂诗人的心里,一起去感受他的悲情吧!
了解古诗我们还要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体会。请大家用我们刚学到的默读的方法读读吧。
1、学生自读、出示学习要求:
(1)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3)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提问:此诗的后两句为什么会多了一个字?
“之”“而” 在这里表示音节的停顿,是虚字,它们的用处是使此诗的音节舒缓流畅,体现了作者无可奈何、长叹的情绪。让学生根据停顿进行朗读,加深对古诗的印象。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不被赏识,无人能理解的孤独愤懑。
4、《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他内心满怀悲愤。
五、总结全文、默写古诗
1、这首诗歌,句式有何特点?这有什么作用?
前两句,每句五字中,三个停顿,音节比较短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每句六字,四个停顿,音节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诗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摊位2、《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3、默写古诗。
师:是的,诗人是不幸的,报国无门,独上高台,知音难觅,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诗人的遭遇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他留下了这样一首足以万古不朽的诗作,我们也是幸运的,在一千多年以后能欣赏到这样一首名垂千古的诗篇,让我们拿起自己的笔,把诗人的情怀也流淌在我们的纸上吧。
(生:默写古诗)
水蛭六、拓展
1、课外读读陈子昂的诗作
2、试着改写这首诗,注意人物的心里描写
七、板书设计磁滞回线
登幽州台歌
前 后
(寂寞苦闷)
悠悠 怆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