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I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 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的远古人类是(  龙门石窟在哪
A.半坡人 B.河姆渡人  C.元谋人  D.北京人
2.在已知的考古发现中,下列早期人类从事原始农耕的是(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人  ④河姆渡人
A.①④  B.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3.炎帝和黄帝结成部落联盟,与另一部落首领蚩尤大战于( 
A.阪泉  B.涿鹿  C.牧野  D.官渡
4.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王位世袭制破坏了禅让制
B.迁都导致的社会动荡
C.外族入侵
D.统治者残暴,残害百姓
5.下列早期国家活动中,哪一选项不死出现在夏朝?( 
A.建立军队  B.制定历法  C.设置监狱  D.迁都到殷
6.我国哪个朝代最先发现了甲骨文( 
A.清朝 B.唐朝  C.夏朝  D.商朝
7.春秋五霸是( 
①齐桓公  ②宋襄公  ③秦孝公  ④楚庄王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④
8.战国七雄不包括(   
A.齐国  B.晋国  C.赵国  D.燕国
9.在战国后期,逐渐成为实力最强达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的是(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燕国
10.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 
A.秦穆公  B.齐桓公  C.秦昭王  D.秦孝公
11.“无为而治”是(  )的主张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
12.下列哪一项不是秦朝在中央设置的机构(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县令
13.公元前207年,项羽消灭秦军主力,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14.西汉王朝的第一个皇帝是( 
A.项羽  B.刘邦  C.刘彻 D.刘秀
15.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实行“三十税一”,这一政策的主要作用是( 
①减轻农民的赋税  ②有利于农业发展
③加强中央集权  ④削弱诸侯国势力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②  D①②③
16.向汉武帝建议实行“推恩”的大臣是( 
A.主父偃  B.董仲舒  C.李斯  D.商鞅
17.黄巾军起义爆发于( 
A.公元183  B.公元184  C公元173  D.公元174
1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A.造纸术  B.《伤寒杂病论》  C.《资治通鉴》D.《麻沸散》
19.唐朝诗人杜牧在诗中写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的“折戟”应该属于(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夷陵之战  D.逍遥津之战
20.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包括( 
①官渡之战  ②赤壁之战  ③逍遥津之战④夷陵之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1.南朝的四个朝代更替的顺序正确的是( 
A.宋、齐、梁、陈
B宋、梁、齐、陈
C.宋、陈、梁、齐
D.宋、齐、陈、梁
22.北魏建立以后,定都平城,北魏孝文帝迁都到( 
A.长安  B.许昌  C.洛阳  D.
23.贾思勰的著作是(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资治通鉴
24.《水经注》的作者是( 
A.贾思勰  B.郦道元  C.司马迁 D.王羲之
25.北魏建立以后,定都平城,下面哪一个石窟在平城(  )
A.云冈石窟  B.龙门石窟  C.驼山石窟  D天梯山石窟
II 材料题(共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分)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8分)
 
3)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7分)
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答题卡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