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数硬盘查询
从美学角度鉴赏电影《霸王别姬》
(PS:老师我真的非常欣赏这部电影,所以我在这份影评中不仅从美学角度分析,还从别的视角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应该没有关系吧~)
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堪称中国历史上百年难遇的好电影。主题是围绕京剧的戏班子徐徐展开,主人公程蝶衣和段段小楼在中国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上演了一出慷慨悲壮的人生大戏。
知音难觅“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部电影错综复杂的主题与人物爱恨交织的鲜明情感不得不令我感慨万千。
影片中的每个场景、每个画面都是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真实写照,导演并且很巧妙地将文化与人物的生存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风貌:街市、四合院、古老的城墙、传统的小吃、鸟笼、蛐蛐罐儿、大烟等等……这些中国独特的人文景观被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影片之中,就连胡同中的各种吆喝声都被渲染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当然,片中的京剧更是不可或缺的一大文化亮点。因此,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部有着深刻中国
文化内涵的影片。 《霸王别姬》的对白很精炼,最大的特点很有京味,把那种京剧,京腔味表露得一览无余。《霸王别姬》的人物对白简短但很倾注感情。当然,对白在蒙太奇中也发挥着发挥重大的作用。譬如一些台词:“要想人前显贵,您必得人后受罪”(梨园里师傅对刚入喜福成科班的小豆子的训话),这些对白在一定程度也交代了人物以后的命运发展。用一句北京话说:“很有艺术的范儿!”正是这种诸多表现元素反映了中国的古老的文化底蕴,对中国的古老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展现。
初中物理课本    段小楼代表的是真性情、勤恳踏实的真实人这一典型形象,他见证了这段时代老实憨厚的人是怎样一步一步被社会摧残从而堕落的。他本是踏实做人、勤恳做事,从小在戏班子里就认真刻苦,面对强暴爱打抱不平,尽管他有着普通男人本能的爱好——去逛花满楼,也曾偷懒堕落一度沦为卖西瓜的大汉和斗蛐蛐的老爷。一身傲骨的真男人小楼敢爱敢恨,从小就是为小豆子打抱不平的好“师哥”;面对菊仙遭受的羞辱他敢于挺身而出,兑现自己的诺言;面对疯魔入戏的师弟他在关键时刻总是不惜一切代价去“霸王救虞姬”;面对袁四爷的鄙夷他不畏惧权贵而敢于反抗;面对日本鬼子的入侵和闹事的军阀,他铮铮铁骨宁死不屈。然而残酷的现实却一步一步啃噬去了他高贵的灵魂、击垮了他对于真善美的社会的期待、逼迫他放弃了一直以来对“好人有好报”的笃信。他反抗闹市的军阀最终换来的是菊仙的
流产和戏班子的赔款、面对日本人的威胁最终还是依靠袁四爷的权贵被迫说假话得以拯救了蝶衣。他最终放弃了自己一直以来承担了很久的责任,具有象征意义的是,电影镜头展现给我们的是他无法再往脑门上拍砖,就算硬拍也不行——因为他已经不是过去那个他了。时期面对红小兵的暴打让他屈从于所谓的“劳动人民”无奈上台,出卖师弟、放弃了菊仙。他已经忍受了很久,他累了,倦了,被生活折磨得无力抵抗了。既然自己是为了能换回一个好的生活而不断努力,可是努力到最后发现放弃抗辩、逆来顺受才能换回好的生活,那何必努力?何必追求真善美?这着实是悲哀的。小楼不懂生命的哲学,他与蝶衣最大的区别在于他是追寻自己的生命的本能而生活的,他是同时代那些广大普通人民的缩影,假丑恶可以换来和平安稳的生活,而真善美在残忍的现实面前都不值一提,甚至屡屡给自己制造麻烦,何必一如既往“从一而终”地做人?当最后的时候,当他发现自己的生命是多么珍贵,而所承担的责任又是多么的虚幻的时候,他选择了苟且偷生。这不能怪小楼选择了堕落,这是一条同时代人多数选择的道路,顺天知命,这是中国人的“忍“,忍得无奈。他们面对绝境和命运的不公也曾挣扎也曾反抗,可是有什么用呢?还不是同样的结局?人最终还是社会的,人性也就麻木了,淡漠了,妥协了。
而蝶衣的纯粹就在这个时候起作用了,如果那个遮蔽自己的保护伞消失了,你的选择是什
么?与被迫屈从于现实的秀颜国际假霸王小楼恰恰相反,“真虞姬”蝶衣为了他内心至高的理想选择了“从一而终”,为了他的京戏,为了纯粹,为了美,他选择了死,“霸王别姬”式的死。正如电影里小楼每次演完戏都卸妆和蝶衣出现的镜头多是带妆一样,蝶衣一直生活在虚幻里。蝶衣饰演的虞姬风华绝代,虞姬给他带来了荣耀与喝彩——程老板的名气红遍大街小巷,荣华富贵的生活伴随着他,从封建社会下袁四爷等权贵开始一直到辛亥革命北洋军阀时期、日本军队侵华、国民党掌权、共产党执政、哪怕是时期,“虞姬”这一角都是光荣的、耀眼的、万众瞩目的。幼年的小豆子受尽了人世间人情淡漠,他不成熟的内心面对恐惧和强暴选择的不是勇于面对,而是将所有的责任都转移到了虞姬这个旦角上。他以为这是一种解脱和面对,其实他是在逃避假丑恶的世界,逃避真实的自我。蝶衣他始终没有走出那场戏,因为他真实的过去是不忍直视的,他以为都是师哥和虞姬的原因他才拥有了现在的一切。他缺爱,缺少安全感,他对于人和世界的理解并不完整,但他渴望爱,渴望认同,他最高信仰是他虞姬的“从一而终”。所以他无法宽恕师哥选择了菊仙、不曾拒绝懂戏的日本人青木邀请他唱堂会,与真正懂戏、懂他、懂虞姬的袁四爷保持着暧昧的关系。那也许也不算是暧昧吧,不像小楼最终诋毁他那样是袁四爷的“”,至少还有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纯粹之情吧。他不关注现实不关注人情世故,他眼里没有人情冷暖,没有国家大义,
没有是非之别。一切都是为了戏,一切都是因为戏。那句“他倒是入了化境,不分雌雄“形容蝶衣着实不假。他看似不合人情的倔强与执念,都是源于他的精神支柱。正如蝶衣这个人的虚幻一样,他的美和纯粹是他自欺欺人的工具,他从来没有真正纯粹过,他一次又一次因为世界的原因割舍原本的自我,以至于他的结局是必然的死。他这是个悲剧--现实连一个借口,连一个虚幻的角落都不曾为蝶衣留下。死亡是他离崇高的理想最近的方式,现实的残酷已经无法包容一个为戏而生为戏疯魔的人。影片为我们探讨了人生的终极问题——虚无与存在的意义。究竟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终究是像蝶衣一样看透世间百态人情冷暖,以虚幻之态活于世间,为最高理想而终结自我还是像小楼一样生活在真实底层的社会中,在命运的洪流中反复挣扎苦苦追求,被生活磨炼至心力憔悴,为现实所屈从?这一切造就了整个悲剧式的霸王别姬,不仅仅是一出悲情的戏,更是一代人悲剧的人生、一段中国历史的悲惨阴暗的一面。
而蝶衣的性别认同问题也是影片中最具独特的一笔。小豆子年幼时即惨遭母亲的遗弃,初来乍到的他没有体验过父母爱的温暖,可以说连人性温暖的一面都没有接触过。面对戏班子非人性化的严苛的训练和底层社会人民水深火热的社会状况,他的童年灰涩而充满了恐惧,他幼小而无力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一切屏障,哪怕一点点鼓励和温暖都不曾有,
那应该是来自母亲的爱啊,可全都不曾笼罩过小豆子。影片中年幼的小豆子——无助而孤苦的大眼睛、瘦削的身子几乎一直以一言未发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为了一串冰糖葫芦与小赖子逃跑后亲眼看着他上吊身亡,而影片中反复出现小豆子总是背错的台词“我本是少年郎,又怎是女娇娥”和年幼的小豆子被张公公的玩弄,影片用这样一种血淋淋的寂静无声镜头为我们展现出了中国辛亥革命以后残存的封建社会丑恶的一面。场面的调度和人物的调度尽善尽美。在本片中,所安排的演员的调度形式的着眼点布置在于保持演员和他所出的环境的空间关系、在构图中的完美,更主要在于反映人物的性格,拍摄时更强调遵循人物在特定环境下必然要进行的动作逻辑。 为了使电影形象的造型更具艺术感染力,在处理电影场面调度时,更注重从剧情出发,灵活运用各种场面调度。使这部电影的过渡也显得自然而流畅,在前一个主题结束之后,画面悄无声息地由亮转暗、由暗转亮,婉转而出下一段主题。比如:在片子的开头,小豆子被切去手指,小豆子的脸部特写,手部特写,反复两三次出现街道,再结合音响“磨剪子来,镪菜刀”以及“低沉的鼓声”。
    一直以来对于爱与信任的渴望让小豆子成年后成为蝶衣仍然没有改变对于师哥的依恋。他眼里师哥是他的庇护所,虞姬是他的全部,他幼年即否定了自我,否定了周围的所有人,他只能在潜意识里紧紧用“戏”中的形象将自己包围,将自己取代,为的只是躲开所有的
阴暗所有的虐待和所有的人,他也就远离了真实生活,远离了人性的温情。加上被母亲的抛弃、小楼为了女人而离开让他潜意识里对于菊仙充满了厌恶和误会。这是一种病态的爱和占有欲。他的“不疯魔不成活“,是他爱到深处求之不得的无力和悲怆。曾经的蝶衣活在他的霸王护着的世界中,无需担忧外界一切纷扰,任他世道再乱,也是小楼的霸王,他的虞姬。蝶衣的爱,在冷漠残酷的世界里,自私而专一地献给了”霸王“,献给了他的理想。可悲的是,他最终发现自己的爱自己付出的一切都在被践踏,他的最高理想也在被侮辱和践踏,最终他含恨含泪的狰狞地说出“你们都在骗我,全都在骗我”那句话,是他最后一道防线的崩溃——连“霸王”都下跪了,屈服了,“虞姬”又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历史和现实的映照,足见是他最终放弃了拯救自我,放弃了对小楼、对所有人和社会的一切幻想,他已经分不清你们、他们和自己了。究竟是谁在骗谁?究竟生命是幻象还是真实?一切都已经无足轻重,一切都已经无关紧要,他,程蝶衣,心死如灰,无力再爱。所以他最终选择疯狂地报复,但他实在无法忍心、也无法接受自己亲手“揭发”自己的师哥这一事实,他最终选择报复自己一如既往憎恨的人——菊仙。“你们斗她啊!斗死她!”可笑可笑,蝶衣斗的哪里是她啊,斗的是命啊!他撕心裂肺地哭喊,发了疯似的破口大骂,那是被命运折磨和摧残了多久之后的宣泄啊,斗菊仙那是一次机会,自己高尚了太久,下三滥的人太多,既然假丑
恶能顶替真善美,他也要作践自己一番,那就让自己痛苦,那就折磨自己,首先把最爱自己的人折磨至死,这样最好——他内心忍受着无限的痛楚抑郁而终。这样一种病态的心理难以理解,可这是蝶衣内心深处的无力的哭喊和无限的绝望啊。菊仙懂她都懂,她从一而终地隐忍而包容。蝶衣对现实的质疑和拷问让他选择了死亡,小楼对现实的质疑和拷问让他选择了屈服,而菊仙对现实的质疑和拷问,她坚定如一,选择了善良、宽容和爱 ,人性之美在她的身上得到了全部的体现。可电影有意思地赋予了菊仙旧社会的这一角,她面对着社会的歧视和命运的不公忍辱负重,可终归她不是“霸王”,她也是个普通人,一个需要爱的女人,她渴望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生活,有小楼,有和小楼的孩子这是她最基本的愿望,小楼是她“哪怕我跟着你去街边乞讨“也不绝望不放弃的人生依靠,可电影还是巧妙地为菊仙画上了悲剧的一笔,“窑儿终归是窑儿,一辈子也翻不了身”。菊仙在面对小楼的放弃之后选择了死——脱下了那双红绣鞋,走的时候干干净净,离开花满楼也好,离开这个已经人情尽散的世间也好,她选择“从一而终“,纯洁地高贵地离开,这是她坚定而一如既往的信念。 但她的人性之美本身超越了爱、情,而恒久的存在下去。是,菊仙一直是对蝶衣、对所有的一切,从一而终的人,她顾大局、有骨气、勤劳干练、貌美如花、外柔内刚、无私无畏。不为流言所动摇,不为世俗所玷污,坚定地做着一个真正的人。她展现了
人在生命的苦难中可以达到的最高境界和生存苦难下的人性的坚忍不拔。可是在当时的社会,她是那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啊,曾记菊仙说过,“人纵有万般能耐,总也敌不过天命”,影片中也反复出现“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这样无奈的人生感叹。菊仙为了小楼她失去了孩子,放弃了富贵,被蝶衣和众人鄙夷唾弃,命都可以不要,却最终敌不过小楼亲口说出的那句“从未爱过菊仙“;蝶衣为了自己的戏,为了虞姬疯魔,曾一度风华绝代却最终在时期被打倒,被技艺拙劣的小四儿取代虞姬的角;小楼一步步的堕落,袁四爷从高高在上的权贵被打倒成反动派分子处以死刑,影片中的人物情感鲜明,他们反抗、奋斗过,苦苦挣扎奋力追求却最终不敌命运无常。影片中也道出了人之于历史长河之中时是多么渺小,沧海桑田,世事无常,小人物在大历史中抗争命运的无助感和注孤的漂泊感也着实令人伤感,不禁嘘唏一番“人命天定”了。
直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