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互评互改教学的好处
锦华实验学校  张宝玲
    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写,老师改,耗时费力又收效甚微。更重要的是,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评改的结果,没能参和评改的过程,也就失去了一个学习写作的重要机会,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作文教学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相互学习,相互评改的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
让学生主动参和到评改作文的活动中,在评改中学会修改、发展、提高。学生评改作文,就使学生成为批改作文的主 人,变被动为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学生主动参和创造了空间,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互改互评作文的能力,在文章修改过程中检查文字、完善主旨、丰富材料、调整结构、润语言,从而使写作能力不断提升.
习作进行互评互改的好处很多,我大概从以下几点来说:
    一、学生之间互改互批作文可以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让学生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习
惯。小学生都有这样的心理:他们对同龄人的作文具有一种好奇心,都想了解对方的作文写得怎样,愿意看别人的作文,更愿意给人家挑毛病,而且也总能到不少毛病。每次作文都让不同的学生互相修改,对于修改的人来说,每次改的对象不同,改起来有新鲜感;对于被改的人来说,自己的作文每次都换人修改,可以看到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修改和评价,也有新鲜感。修改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收获、一种成功的体验。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二、学生完成作文互批互改后,然后把修改后的作文投影出来,让全体学生浏览,再各自修改他人的文章发表自己的评改意见,教师从旁对各种意见进行点评,让学生反复地改,尽情地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被评改的习作小作家,由于直接地感受到别人的反应,面对面地接受批评、表扬,体味到了写作的不易及修改的快乐。还可以评讲学生修改成功的例文,让学生谈修改的体会。学生有了兴趣,就能积极地去推敲、去琢磨、去创新。
  三、在互批互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在修改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可以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
对其缺点也能引以为戒。使学生既了解别人又了解自己,通过对比,认识了自己在此次作文中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同时也锻炼了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学生也会因为自己的作文要给其他同学改,写作时就会格外认真,以尽量避免出丑。
    四、修改他人的作文,往往可以从新的角度对文章提出意见,这是修改自己的文章做不到的。 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的印象越来越深刻,同时提高了自己发现错误的能力,也培养了自觉修改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在作文时就会不自觉地在自己的作文中体现这些要求,使作文水平稳中有升。
五、互批互改过程中,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他们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和平台,通过互相的沟通、启发,学会了合作和评改,在相互的探讨中到了作文评改的真谛——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作文,用真诚地态度对待作文,用合作的态度帮助同学。指导学生互批互改作文,好比教师给学生一根“拐杖”,刚学走路可能困难,走多了,学生可以丢掉“拐杖”,自己走路。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举一反三”,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学生好习惯作文作文水平也就会有质的飞跃。
经过一学期断断续续的“互评”活动,学生逐渐品尝到互改互评的甜头。同学们始终处于主动
探究的状态,互评互学,取长补短,通过阅读不同同学的作文,增强了思维的发散性,很多同学在收获和感悟栏都写到,通过互评活动,扩大了阅读量,拓展了阅读视野,开阔了思路;同时通过训练评语和建议、体会,既增加了练笔量,又练习了不同文体的作文,一举两得。而还有一得是无形的,也是最为重要的,那就是经常进行作文评阅训练,学生会于无形中养成检查修改作文的习惯,从而在自己作文后能反复斟酌推敲,以提高作文质量。这样,审美能力、阅读能力、自我纠错能力便得到了同步发展,这些也进而对写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总结表彰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青少年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学生尝到了甜头,写作就有了动力。
作文互评活动课实践性特别强,让学生在互评互改中理解作文的方法,从而培养作文能力,也培养修改作文的好习惯。但教会学生作文、改作文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并不是一两节互评活动课便能轻易做到的,需要不断的、反复的实践训练。本学期虽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但借鉴的偏多,创造性嫌不足,系统性有方方面面落到实处还做得不够。另外,互评的方式也显得有些单调,下学年可根据班型和具体写作内容采取不同的互评形式,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和写作和评改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