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锣鼓操编排意图及其现实意义
团体操是一项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综合性集体表演项目,表演者按规定做各种体操或舞蹈动作,并进行队列变化。动作造型、队形图案和艺术装饰(包括音乐、服装、道具等)是它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它舒展大方的动作、变换巧妙的队形、鲜艳的服装、悦耳的音乐都能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我们学校创编的“太平锣鼓操”正是这一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校,以下就我们学校太平锣鼓操编排意图及其现实意义作一详细阐述。
一、太平锣鼓操的由来
2011年9月搬迁到新校区以后,在学校领导不经意间的交流过程,我们发现原有的“太平锣鼓”的组织、训练与表演存在着很多问题,大家在一起思考着“太平锣鼓”的出路。如何让省级非遗项目能惠及所有学生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2012年11月23日,市文明办主任吴浩英、原市文化局副局长强伟祝、原市科协主席严雪华三位领导来校调研学校文化建设,在交流过程中,三位领导对学校“太平锣鼓”为市文化建设方
面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对“太平锣鼓”传承与创新有着深深的担忧。我们在提出“太平锣鼓”这一省级非遗项目要惠及所有学生时,三位领导给予高度肯定,同时强伟祝副局长当时就表态,将为学校省级非遗项目“太平锣鼓”积极争取省级传承补助资金。
2013年5月,在晚饭散步的时候,不经意间认识了市文化馆的万良辉老师,交流中谈到了戴埠“太平锣鼓”的现状和问题,我提出了要编排一个操,来为“太平锣鼓”的发展作基础,万老师听了后很感兴趣,也很肯定。在他的积极安排下,由市文化馆万良辉、谢  、徐莉莉三位老师组成的“太平锣鼓操”编写团队成立。
2013年9月,以广场舞曲为基调的“太平锣鼓操”正式开始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三位老师和学校的全体教师都非常辛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思考了“太平锣鼓”原有的旋律、原有的乐器,并为各个年级安排了学生使用乐器。
2013年11月,市文化局通知,省文化厅已把学校申报的非遗传承资金立项。
2013年12月,市文化馆的万良辉老师聘请常州市文化馆徐馆长一行来校观看、指导“太平锣鼓操”,观看后,徐馆长对学校的这种精神表示赞赏,同时对三位老师编排的广场舞为底的“
太平锣鼓操”给予了肯定,但就“太平锣鼓”的传承与发展表示的异议,他认为,以广场舞为底的“太平锣鼓操”不符合“太平锣鼓”的传承与发展,没有自己的特点,没有自己的音乐,没有自己的舞蹈动作,这样的“太平锣鼓操”谁都会编、谁都会跳。他的一席话,点醒了我们,我们要有自己的特、自己的东西,为此学校果断暂停了原有的“太平锣鼓操”,思考重新编排新的有自己特、有自己东西、有自己元素的“太平锣鼓操”。
2013年12月,在万良辉老师的介绍下,我们学校一行专门到常州市文化馆,请教和聘请徐馆长,为我们学校编写“太平锣鼓操”,徐馆长欣然同意,并积极组织编创人员。这个过程中,历时五个月,我们之间多次交流、讨论,初步达成的“太平锣鼓操”相关事谊,初步编定了一套“太平锣鼓操”音乐,同时学校也相应的购买了各年级的乐器。但由于徐馆长退休,要组建自己的文化企业,没时间管理我们这一“太平锣鼓操”项目,这一次的努力又以失败而告终。
2013年12月底,省文化厅下了15万元作为戴埠小学“太平锣鼓”传承与发展的基金,并要求专款专用。
2014年4月,同样是在万良辉老师的介绍下,我们认识了江苏省文化馆的寇文主任,寇主
任在省文化馆正好是负责非遗项目的,我们提出聘请他编创“太平锣鼓操”时,他说,负责指导省级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是他的义务,用操的形式来传承非遗项目,他第一听到,也非常感兴趣。
2014年11月,学校与南京      公司签订“太平锣鼓操”编创合同,“太平锣鼓”大型团体操项目才真正落实。
二、太平锣鼓操编排意图
1、主题思想的编排意图
我们创编“太平锣鼓操”,试图通过生命生长历程的艺术再现,突显学校是生命园地,学校也是文化殿堂的发展理念,展现出戴埠小学的全体师生在“诚善文化”的引领下,结出丰富多彩的硕果,体现孩子们健康乐观阳光快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力争这一主题能够体现届下面四个方面。
⑴体现学校文化的精髓
学校文化是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即价值观念、办学思想、体意识、行为规范等,也是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新学校建成以后,在全体教师共同商讨下,我们确立了以“诚善”为校训的校园文化,通过几年的努力,“诚善”文化取得了一些成绩,享有的一定的声誉。 而“太平锣鼓”虽是戴埠小学的一张名片,但把“太平锣鼓”作为学校文化就显得肤浅,为此在编排“太平锣鼓操”时,我们更多的考虑“太平锣鼓”与“诚善文化”相结合,使其真正体现学校“诚善文化”的精髓。
例如,我们为“太平锣鼓操”每一幕取上相应的名称,“第一幕·晓风诚韵、第二幕·志在千里、第三幕·蓄势待发、第四幕·众志成城、第五幕·勇者无敌、第六幕·凯歌高奏” 这些词语,无不与学生的“诚善”贴近,无不有着“诚善”的味道,无不体现着学校的“诚善文化”的精髓。
⑵体现地方文化的特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造就了戴埠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千百年的积淀,使戴埠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特文化。作为戴埠镇文化名片最亮的一星“太平锣鼓”无疑是最具地方文化特的。
我们戴埠小学,自1996年以来,一直把传承和创新“太平锣鼓”作为第一已任,多年来一批批学生,踏着“太平锣鼓”的鼓点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为“太平锣鼓”的传承和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在创作“太平锣鼓操”时,更要为“太平锣鼓”的传承和创走好更坚实的一步,使其真正体现地方文化的特。
⑶传承和创新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传承至今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的具有知识性、技艺性和技能性的文化事项。
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争论彼多,有的认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只能“原汁原味”的传承,不能有偏差;有的认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必须创新,不能固守陈规。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我们学校“太平锣鼓”的传承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也有过迷惘。但就“太平锣鼓”“原汁原味”的传承存在着很多问题,演员(学生)的逐年变动、音乐教师的不断变动、老艺人的生老病死等等,都为学校“太平锣鼓”“原汁原味”的传承带来的困难。更何况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的遗产,它需要由传承人代代相传,随着时代的变迁,传承人所生活的社会也不断发展,遗产也会发生变化。如果遗产工作者仅是教条、机械的对遗产进行保护,不
注意随着社会发展改变保护手段,并且总是希望遗产处于一个历史的时间点,与遗产有关的一切都一承不变,那么这种保护就成为了一种过渡的保护。
因此我们认为,“传承是根本,创新才是生命力所在。因为创新不仅沉淀着文化,象征着财富,更是永远挡不住的诱惑;创新不仅证明着质量,标志着品位,而且是一篇永远写不完的史诗;因为创新引领着时尚,装点着生活,是文化与文明进程中一道谁也阻挡不住的风景;创新是过去的总结,更是呼唤未来与照耀着未来的多彩的霞光。您可以漠视一切,但您的眼睛不能拒绝风景;您可以愤世嫉俗,但您的心灵不能抗拒美丽;您可以家财万贯,但您不可能将世界据为己有,世界上还没有人因为太阳有黑子而拒绝光明。这就是创新的风采,这就是创新的魅力所在。创新带给人们的是美的享受,且不论男女、老幼,创新带给人们的,是博大的世界;且不分种族、肤,生活因创新而更加精彩!文化与文化遗产都因创新发展而传承,没有创新发展和利用,传承就失去了存在的全部意义。”*周雁翔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贵在创新发展
所以我们创编“太平锣鼓操”是对“太平锣鼓”的合理利用,更是对“太平锣鼓” 传承功与发展
⑷传播健康向上的理念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也是一个地方影响力和软实力的载体。我们创编“太平锣鼓操”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把着眼点放在人上,分别达到凝聚人心,树立共同理想,规范行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形象扩大社会知名度的目的。
我们试图通过“太平锣鼓操”锻炼学生身体、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愉悦学生身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从而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和思想教育价值。
2、总体结构的编排意图
在我校省级非遗项目“太平锣鼓”基础上,我们创编了“太平锣鼓操”,它以一套故事性篇章展开,旋律和器乐搭配,浑然天成。
“太平锣鼓操”共分八幕每一幕都有其相应的故事内容、基本风格特征和艺术处理手法。现详细叙述如下:
序    梦回太平 (穿越时空,定格记忆;余音萦耳,追梦太平)
表现意图:鼓,是春天生命的歌鼓,是豪迈粗犷的舞鼓,是刚劲奔放的魂,鼓,是
奋进的诗。咚咚作响的鼓乐声、“嗒嗒”入耳的马蹄声,拨开了眼前不断弥漫的飘渺雾气,眼前是哪儿?这不正是曾多次出现在梦里的地方,这不正是一个个男儿魂牵梦绕的古代战场?穿越成真,梦想成真,好男儿志在千里,驰骋疆场!再见了,我温暖的家,再见了,我最亲爱的父母,再见了,我最亲密的伙……从此,踏上征途、奋勇争先,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表现形式:六年级学生上场表演,招军、旗帜、大鼓、大锣为主,吹奏招军的学生场中跑位,手拿旗帜的学生围绕两圆形跑位来表现“穿越”的构想,有一种周而复始的感觉,大鼓呈三角队形演奏,大锣一字排开,立于表演区西面,整个场面欢快激烈,气势恢弘其他年级跑步上场,战鼓阵阵,催人奋进;呐喊声声,豪气冲天
第一幕  晓风诚韵 (旭日东升,雾绕南山;良好开端,成功基石)
表现意图: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树洒在地上,随着微风的吹拂而跳跃着,一点点、一片片的,茂密的树林中偶尔传出鸟儿清脆婉转的歌声,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几名早起的战士舀水、洗漱,动作娴熟、神情自若,陆陆续续结伴而来的战友们,或蹲、或站、或倚,伴着鸟鸣和着水韵,唱响嘹亮的诚之曲。太阳终于跳出了云层,给大地送来了光明,
带来了希
表现形式:一年级学生上场表演,每个学生一个响板,以蹲和站的姿势击打乐器,体现生命起始的律动场上同学呈现“品”字队形,“品”代表品行,放在这儿作为“太平锣鼓操”的起始,又是一年级学生表演,一年级是小学的起始年级,一个人的“诚善”要从出生开始抓起,因此,这儿安排“品”字,有“品”之始、“品”之源、“品”之初之意。
第二幕  志在千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追寻梦想,矢志不渝)
表现意图:马,从远古战场驰骋而来,它,是疾风中肆意奔腾的精灵,是暴风雨中勃然奋飞的海燕。戴埠镇马场里,山清水秀、草肥水美,这里是一片绿的海洋,海洋上点缀着无数疾速飞跃的黑点,那是成的骏马在奔腾着,跳跃着,嘶鸣着,一个接一个、一个重叠着一个,凝成一个整体,飞快地向前推进,那是一幅奔腾与力量交织在一起的奇异画面。这正是赋予马儿以精神的主宰者,精心呵护、细致关注,慧心独具地抚育,才让那一匹匹骏马奔起了力量,奔起了对未来的憧憬,奔起了追求。
表现形式:二年级学生上场表演,学生手拿铃铛木鱼,用快节奏三拍来表现过程众志成城什么意思。
前后四个方阵如同四条骤然跃出水面的蛟龙,彗星扫月般向场中央蜿蜒。飞奔的身影澎湃着燃烧的激情,闪射的瞳仁蕴藏着坚定的目标,往直前无可匹敌追寻梦想,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