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沉没影评(观后感)
第一篇:日本沉没影评(观后感)
我们应该从灾难中学习什么
来自: 桥同船(草长莺飞,兵荒马乱)
去年,在大屏幕上看这部电影时候,还在埋怨拍的太过偶像,还在感叹日本人的忧患意识,还在瞎操心中国人需要反思和警醒。没想到,灾难就这样突如其来;更没想过,电影中那惨绝人寰的画面竟然会变成真实的新闻镜头。
感觉完全不同。
每一张图片,每一个画面,每一条消息,都在告诉我们,这是现实,血淋淋的现实!没有观看电影时的视觉震撼,却有一股痛彻心扉的感觉在心里蔓延。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啊,就这样消失了;那一个个温馨的家庭啊,就这样毁灭了;那一个个关于未来的希望和梦想啊,就这样慢慢变凉,变冷,变硬。此后,不想再看什么灾难电影了,我无法再对这样的电影保持欣赏的心态和距离。
可惜,我们的一些媒体人,还是在把这个灾难慢慢导演成了偶像剧。
一场巨大的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肝肠寸断的灾难,就这样,在媒体的引导下,变成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一场正在上演的救人大戏”——其预设的结果,当然是“取得圆梦成功和伟大胜利”;数万被埋在废墟中的亡灵,转眼就成了这场斗争或者大戏的背景甚或道具。悲痛很快就转化为力量了,万众一心了,众志成城了;可是,那些在灾难中失去家园和亲人的同胞们,他们的悲痛真的就这么快被转化了么?当我们的记者在不断的引诱他们说出人定胜天和感谢拯救之类口号的时候,可有考虑过他们此刻真正的需求和想法?当我们的镜头在不断的逼视和拷问他们刚刚经历的苦痛,把他们置于镁光灯下煽情放送,以榨取更多人泪水的时候,可有想过他们那时内心的煎熬?我知道,当前需要用意义引导来凝聚民心,协调行动;但是没有深入心灵的凝聚,又能持续多久?
一位老师发问,痛苦向文字转换为何失重?可谓振聋发聩。这种失重,我们可以把它积极的理解为善于减压,善于转化,有人甚至说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我们很会放下包袱,继续生活;但这也孕育着另一个更严重的后果,说明我们善于遗忘,不善于汲取教训,习惯于回避,缺乏直面的勇气——我担心的是,现在举国哀悼和全民救援的情形能持
续多久;如果不能把这种悲悯、感动和关爱逐渐内化为一种日常的行为和心理,这场地震,于没有亲身经历的人而言,也不过是一场更加真实的电影罢了。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尤其是近代以来,天灾人祸不断,苦难的深重,几无民族可比。但我们对苦难和痛苦的态度,对痛苦和苦难的感悟能力、反思能力与其他民族相比却实在汗颜——也许体验到了,但缺乏内心的追问,也许追问了,但对痛苦的表达能力欠缺。因为我们习惯了回避沉重,习惯了转化和升华,习惯了轻描淡写。苦难产生伟大的文学,这话在中国不对。近代以来我们有很多很多的苦难,却没有产生伟大的文学。我们的文字,都载“道”去了。
或许可以说,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救援,反思和体悟是以后的事情,现在考虑操之过急;很有道理。但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我们有价值的反思有多少?南京大屠杀这么多年了,我们有厚重的作品出世么?
看到这条新闻——“今天,中国作协向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作家发出慰问信,并号召文学界及时用笔记录抗震救灾过程中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英勇壮举,用文学的形式生动反映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涌现的感人事迹与伟大精神,与全国人民一起夺取抗震救
灾最后的胜利。”——又想想柏杨先生当年写“丑陋的中国人”竟遭到那么多人唾骂的情形,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一个不善于从苦难中学习的民族,未来会更好吗?为了让我们的苦难更少一些,就先从苦难中学习吧。
《日本沉没》与日本人的焦虑心态
来自: 空山无人
这部电影确实是日本难得一见的大制作,灾难场面做得很真实,直升机、军舰和潜水艇都用上了。
我觉得这个片子反映了日本人一直以来的焦虑心态。日本是一个岛国,土地狭小、资源缺乏,加上地震、火山和海啸等自然灾害严重。因此日本人有很严重的危机感。日本之所以热衷于侵略别国跟他们的这种焦虑心态有密切的关系。
《日本沉没》把日本人的这种焦虑扩大化,设想在最严重的情况下日本应该怎么办。“日本沉没”是一个象征,代表了日本人心头驱之不去的焦虑。
当然,这个片子是日本人拍给日本人自己看的,当然会强调他们的爱国精神,起到激励国民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也是一部励志片。
灾难中,那些感动我的人
来自: 蓝风密码
众志成城什么意思选在5.12这个日子来看这部电影很应景,于是看的时候心情也有些异样。不知是不是日子特殊的原因,几乎片长一半的时间我都处于哭的花容失的状态。完全没把它当作一部电影来看,更不用说当作“商业片”,整个影片中,完全忘却那些技术,特效,甚至是很多人所纠缠的政治问题,情节漏洞等等,只是简单的被感动,被震撼。所以,即使情节不算新颖,即使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它在我心目中已站稳五星的位置,即使给它评五星的人那么少的可怜。
转入正题吧。尽管我觉得自己的思维其实很混乱。故事本身没有什么好说的,确实单看情节的话确实是很简单,基本上我一路都猜到下面发生了什么。然而这是一部宏大而又细致的电影,总是在 一些非常细小的地方突然间打动我,让我心情起伏不定。
首先,撇开一切政治原因,非常敬佩日本人面对灾难的态度。生活在这样一个自然条件很不稳定的岛国的人民或许有着那种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吧,然而也正是这样,他们这一人面对突然降临的自然灾难,有过绝望,有过痛苦,却依然是从容镇静地去应对它。我深深地爱上地震发生的一刻依然沉着的“阿姨,关上火”的叮嘱,爱上当首相对大众宣布日本即将沉没的消息的时刻民众虽然惊恐却依然冷静的神情,爱上当自己的生活进入倒计时的日子里依然淡定地过着平凡生活的人们:那刚刚失去亲人却那么乐观的一家人,听到日本即将沉没的消息,瞬间沉默了一下,接着却像讨论茶余饭后的闲话一样嘻嘻哈哈的讨论起政府会把自己移民到什么地方,有没有机会去世界著名的赌城看一看这样的话题来。而当自己没有等到移民的名额,几乎就是等死的时候,他们却把曾经挂在自己家居酒屋的灯笼挂在避难所的帐篷上,围着火堆烧烤,喝酒,轻松地谈论这件事,仿佛与自己无关一般。那个经营着酒库的女子,笑容可掬的把自家的酵母送给即将移民的顾客,叮嘱他们在国外用这样的酵母依然可以酿出同样的好酒„„在他们的笑容里仿佛家园的沉没这件事是那样的简单,不值得为它烦恼。而这样的笑容却让我看了心痛无比。冷静地面对灾难的态度,或许在这样的灭顶之灾面前是迫不得已的,然而这样不屈服于必将到来的毁灭,以这样的淡定面对自然灾难,正是作为人类的一种大智慧,是人类尊严在自然神威面前最后的反抗。我崇敬这样的平凡而伟大的不屈精神。
其实从头到尾,看到城市一个个毁灭的时候我的心头充满着无比悲凉的情绪。在这一刻抛弃国界的限制,让我从人类的角度去想,家园无可避免的废失是如此让人痛心疾首。作为这样一个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辛辛苦苦经营到了这一步,却在自然面前毫无反抗之力,眼看着自己的国家这么多年积累下的智慧的结晶瞬间毁于一旦,看着那些象征高科技的电脑,汽车,大桥在海水中绝望的漂浮,真是有种一瞬间信念崩塌的感觉。因此我不能怪那位白发苍苍的首相动情地说“就我自己而言,我很想不采取任何措施,就这样和自己的家园一起沉没”。安土重迁啊,似乎这种古老的情结已经植根人类的本性深处。即使在这样的年代,我们越来越习惯漂泊,然而毕竟家园还在那里,就在那里,因此我们是安心地离去。当有一天家园面临永无挽回的沉没,或许每个人心底的那种情结就会被激起,然后让自己的心与废失的家园一起沉没吧。在这样的绝望面前,我深深体会到人类在自然灾难面前的无力,然而我们是不能期待超越人类的力量的救赎的,至少对于绝对无神论的我来说,除了自己,无可寄托。可是啊,在这样的灾难面前,无力如孩童的人类又能如何去面对?这一刻,虽说脆弱的科技无法匹敌自然灾难的力量,我却依然坚信这是唯一的自救之道。明知不可而为之,这才是我们人类应该有的勇气。这样的时刻,只有看到依然忙碌于工作的人,看到大家团结一心的行动,绝望的心情才能稍稍得到安慰。
一直一直地在想这样的问题,怎样去做一个人,才不枉费自己这一生。最近舍友在对我说这样一种说法,人性是兽性与神性的融合。不知怎么会在这样的场合想起这句话。这场灾难中,有形形的人,芸芸众生如我,在政府的指挥下井然有序然而心情迷茫的在撤离,在迁徙,在等待救援。这样的方式,你我都会去做,并不知其目的,只是茫然地追逐“生存”的第一需求,本性使然。然而人中总是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他们有着更多的知识,更优秀,更杰出,却也担负了更沉重的责任。当一个人身上有着对许许多多人的责任的时候,他便不再茫然,他便在这人中显得那么突兀,只因为那种目标明确的眼神。那么,这样的时刻,责任感便驱使着一个人超越了人性,产生了神性吧。这样的一人,他们到了自己需要保护的人,到了自己需要坚守的信仰,因而他们的选择也就超脱了自己的生命。当那个强势的女性官员(不知道怎么称呼她><)哽咽着说“我想要救更多人,一千个,一百个,十个„„哪怕一个也好”的时候;当那个苍老的首相平静地说出“然而这不能代表一个首相的观点,因为当一个人出生的时候,他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日本人,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的时候;当科学家对着我们那位可敬的潜艇说出这趟航行注定有去无回,而他却只是眼皮也不抬的忙于整理资料,有些敷衍地说出“我知道啊”的时候,我控制不住地泪如雨下。是的,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啊,然而你们是为了谁而放弃了自
己?作为一个领导者的责任,作为一个优秀到能够在海底像耍杂技一样操作潜艇的科学工作者,那是你们的责任——去保护他们,那些需要你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