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丑了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句很常见的口语,人们往往用它来调侃或自嘲。比如,一个小孩子把鼻涕蹭到了裤子上,他就会大声嚷道:“看我的!”或者,对着镜子照了半天也挑不好衣服,干脆别穿了,块布条披身上算了。但在唐朝的时候,“献丑”可是一件十分严肃认真的事情呢。
    “献丑”有两种解释:一是自谦之辞;二是献上自己拿不出手的东西。无论哪种意思,都不能把其当成玩笑话,因为那关系到一个人做人的品德问题。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学术家、文学家颜之推曾经写过一篇《颜氏家训》,其中谈及“诚实”的内容。书中讲述了一则故事:汉代的刘向去拜访同乡学者王烈,想让他指点一下自己所作的诗歌。王烈非常高兴地接待了他,并且与他交流切磋。临走前,王烈提醒刘向:“明日你将要进京面圣,希望你考虑清楚再动笔。”谁知第二天,刘向竟然把昨晚构思的全部诗稿给烧掉了。等到了皇帝面前,刘向便告诉皇帝:“昨夜睡梦中得到一首诗,觉得太美了,以至于没有忍住,把它给烧掉了。”皇帝听后哈哈大笑,觉得这样的人才堪称国宝啊。由此可见,王烈提醒刘向只是怕他犯错误而已,并不是真正的担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当初王烈直言相劝,那么刘向的形象岂不是更加伟岸?又怎么会被人传诵千古呢?
调侃什么意思
    《宋史》记载说,司马光每次开会讨论军国大事时,必定反复强调三个字——“毋欺”。意思是说,决策的人应该遵守信约,保持公平公正,这样的人才值得依靠和信赖。倘若失信于民众,那么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惨败收场。据说,西晋的时候,赵王司马伦起兵造反,篡夺了政权。然而在战争的过程中,他却违背了承诺,不仅没有按照约定分给士兵土地,还抢占了许多城池。战争胜利后,他又拒绝兑现诺言,导致许多百姓逃亡。此举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危机,许多官员纷纷起兵讨伐他。最终,司马伦被杀,但随即爆发了八王之乱,西晋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