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论据失误例谈
作者:汪义芳
来源:《高中生学习议论文论据·高二版》2015年第10
        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儒的典故。诸葛亮以其滔滔雄辩的口才,驳倒江东诸多发难的儒生之后,有一个名叫严峻的儒生提了一个带有刁难性质的问题。严峻发难道:孔明之论,都是强词夺理,皆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
        孔明此时若如实以对,一来掉格,似小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一样;二来极易授人以口实。聪明的诸葛亮是这样回答的: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孔明的这一段话,当时便使得严峻低头丧气,无言以对。是什么让孔明的话如此有力呢?
        是引经据典,诸葛亮历数家珍似地指出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治何经典,使得他的无须治何经典力有千钧。这就是论据的魅力!
        对于一篇议论文而言,如果说论点是其灵魂,那么,论据便是其血肉。有灵无肉,灵就成了飘荡的孤魂;有肉无灵,肉不过是一具行尸而已。灵与肉这种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启示我们,在议论文的写作时,万不可轻视论据的作用。但同学们在使用论据时还有如下误区。
        误区一:语焉不详,论据失真
        论据失真有两种情况:一是道理论据引用失误,一是事实论据引述失实。前者是指引用名言、公理、法则等时未经核实,仅凭似是而非的印象张冠李戴;后者是指在叙述有关的事例时不去核对,只根据模模糊糊的记忆妄加陈说。无论哪种情况,都是议论文写作中应当竭力避免的。
        例如,一位同学在论述天才与勤奋的关系时有这样一段话:
        人的成长是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一个人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自己后天的努力。牛顿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智商。可见,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