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词的意象分析
作者:曾国全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5年第01
        摘要:南唐后主李煜的词超越了感官刺激的层面,向心灵、情感的深处挖掘,把词的抒情功能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代表了晚唐词的最高成就,他的词用不同的意象承载不同的悲情。本文分析了李煜词的主要意象——梦、落花、水、雨、月。
        关键词:李煜;;意象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018-01
        李煜(937-978),原名从嘉,字重光,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他经历了从帝王到臣虏的人生巨变,悲剧命运导致李煜的词充满了沉重与沉痛,营造出独特的情感世界。
        意象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能营造出诗词的意境。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万千事物,由诗人词家的精心筛选而成为抒情主体的观照对象,经过作者情感与意识的加工并呈现在诗意的语境中,成为诗词作品中个性鲜明、面目各异的意象。李渔在《窥词管见》中说:"词虽不出
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说:李煜词"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意象是作者情感表达的载体,是读者能直接感触到的实物。我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十分丰富,不同的意象承载和传达着不同的感情。李煜在词中很有讲究的使用了不少的意象。
        1.
        ""是李煜词的主体意象,出现的频率很高,在李煜将近30首哀情词中至少有一半出现了""""既是词人内心世界的折射,又是笔下丰富的题材,更是展现艺术魅力的舞台。心理学研究表明,梦能够反映做梦者对人、对事、对物的态度以及个体情感和行为方式,在梦中见到的人、事、物尽管离奇古怪、超越现实,但都与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有关。由于记忆和做梦有着密切联系,所以记梦作品中的内容往往是作者记忆最深刻的,文人往往借助于记梦的手段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将真实的情意融入虚幻的梦境之中,形成独特的意境。李煜在词中将虚幻的梦境与真实的情感融为一体,以梦境来吐露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感情。李煜词中的梦有以下几种:第一、沉溺于饮食男女的春梦。
"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谢新恩》),"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采桑子》),"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喜迁莺》)。第二、烦恼悲伤、伤愁巨恨的怨梦。如"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望江南》),"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浪淘沙》),"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子夜歌》)。"宴罢又成空,梦迷春雨中。"(《菩萨蛮》)第三、怀念家乡、追忆亲友的残梦。如"雁来音讯无凭,路遥归梦难成"(《清平乐》),"闲梦远,南唐正芳春"(《望江南》)。第四、趋向空寂、复归宁静的空无之梦。如"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乌夜啼》),"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