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前后期词作内容之比较
(东北石油大学,中文系,黑龙江,大庆,163000)
摘要:
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莲峰居士等。政治上毫无建树的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他的词独树一帜,被誉为词中之帝,作品千古流传,为人称道由于其自身由一代君王沦为阶下之囚的独特经历,因此其作品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无论是从思想内容上说, 还是就艺术技巧上说, 都达到了词的至高境界。
关键字:  李煜  前期 后期 词作内容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不为政治家们欣赏却为不少文人骚客钦佩的君主,他的词既有描写帝王之家的奢华绮丽,又有抒发阶下之囚的悲痛沉思。此人正是被称为“词中之帝”的南唐后主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煜“性骄侈,好声,又喜浮图,为高谈,不
恤政事”。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颇具才气,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其为公期间,曾给自己取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表明自己的志趣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然而出生在帝王之家,有许多事往往不能顺遂人愿,他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身为君主,李煜在政治上毫无建树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被誉为词中之帝,作品千古流传。学术界大多认为李煜词大体上以公元975年,宋兵南下攻金陵。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为界分为前后期两部分,前后期风格有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从词作内容方面来比较李煜词前后期创作的的不同。
1.李煜的前期词
李煜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前期词作的内容主要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生于皇家,长于皇家,自幼便过着豪华奢靡的生活,享乐、爱和美女配着他整个的人生观。他先后迎娶大小周后,奢靡的生活,爱情的滋润,使得这时的李煜词更多显现出一种闺阁气、脂粉气、富贵气。他酣歌醉舞,纵情声。以《浣溪沙》为代表:
“红日已高三丈透 , 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此诗描写的正是宫廷舞会,这个舞会不得不谓是奢华至极啊!红日高高挂着三丈有余,已是上午,可歌舞宴饮仍旧在继续,再看宫廷内部的装饰:金的香炉,兽形的香料,红绸缎制成的地毯,无一不在昭示着这场舞会的华丽,舞女的舞姿婀娜,舞步轻盈,红绣翻浪,连金钗下滑都不知不觉,可见狂欢是多么地投入,可不要以为只有这里,且听那不时从其他宫殿里传来的箫鼓阵阵, 笑声盈盈。
李煜前期的词作除了描写声豪奢,风情绮靡的宫廷生活外,受晚唐花间词派的影响,其词作还有许多关于风花雪月的男女恋情。如《菩萨蛮》三首以及《一解珠·晓妆初过》等是以男女间的偷情幽会为主要内容。又如《长相思·云一躺》、《喜迁莺·晓月坠》、《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等则是以男女间的相思之情为主要内容。下面我们从《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来分析那缠绵悱恻的男女之情: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态意怜。”
李煜词
词一开始就为我们展开一幅鲜花盛开,月朦胧的秀美图画。这正是恋人幽会的极好时刻。“花明月暗”之时,美丽的少女偷偷溜出来,手里提着金绣鞋,光着脚丫悄悄潜出;看到恋人,扑将上去,身上还在瑟瑟发抖,将少女紧张、娇羞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而在后半阙中,一句“一向偎人颤”,少女在经历一番担惊受怕之后,美好的愿望终于实现,就好像迂回的流泉,遇到开阔处,如瀑布般倾泻而出,所有的感情在一瞬间喷涌而出,毫无伪饰。最后一句:“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更是将少女娇羞之态以及对情郎的百般撒娇描写得淋漓尽致。
  李煜前期作品可以说写尽了繁华,写尽了男欢女爱,生动细致地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痴情的女子,一段段深沉的思念。他用真实的语言写出自己对帝王生活的沉醉,用清新的语言写了男女对爱情的忠诚和执着。正如季特耶夫对贵族诗的评价说:“贵族的抒情诗并未提出较大的社会问题,但却展开了人的内心世界,对自然的感觉和爱情经验最细致的情绪,这一切都使读者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更为提高,并且指示了新的审美价值,就是对社会有意义的价值。”这段评论用来评价李煜的前期词非常恰当。[1]
2.李煜的后期词
公元975年,宋兵南下攻破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伪命侯,成为阶下之囚。屈辱的生活,亡国的深痛,往事的追忆,“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2]此时他的词已经由奢华享乐转为对故国、家园的无限追思。其后期的词作既有“四十年来家国”反映了他身世与词风的转折。又有 “无言独上西楼”抒写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既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又有明知时不再来而心终不死的感慨,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在汴京软禁的期间里,他惟一的生活,就是写诗填词,练字作画,只有这样,才能使愁怀得以慰藉,灵魂得到安慰。亡国的痛苦绝望在他后期的词作中有所体现:无论是《相见欢》中抒写的时光倏忽、人生长恨,还是《乌夜啼》中所叹息的往事成空、恍若一梦;无论是《浪淘沙》中的满怀愁绪,还是《虞美人》中的一腔伤感,都把亡国之恨,怀念故国的情思,全部倾注在诗词中。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
家国愁思,离愁别恨是那样深长,那样强烈。他无法摆脱,剪不断,理还乱。他不停饮酒麻醉自己。可无奈酒力一过,哀愁忧苦又一齐涌上心头;他有时又寄情梦幻,一饷贪欢,而一梦醒来,
终究是幽凄寂寞。在经历了天上人间的巨变之后,他认真地进行着忏悔: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破阵子》)
那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三千里地的辽阔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乐安逸之中。“几曾识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结果,同时也是沦为臣虏的原因。从今忆昔,今昔对比,无限悲哀悔恨,无颜面对三千里山河。尴尬出降那刻骨铭心的一幕,至今仍历历在目。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虞美人》可谓是一代词帝的绝唱,李煜将不堪被俘之后囚徒生活的幽怨、苦闷、悲愤之情尽情地抒发。该词通篇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自问,将作者度日如年,悲恨相续的惨痛心境全然展现。全词明白如话,不用典,纯以白描直抒胸臆,真实感人。末句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感情尽情倾吐出来,用比拟夸张的手法,把自己的愁和春江之水相提并论,含意深厚,出语自然,引起后代无数读者的共鸣。
生活上的失败,却成就了李煜“词中之帝”的美誉。以“国帝”的失败,换来“词帝”的成功,李煜为世人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用血与泪,愁与恨,奠定了他在文学上的地位。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 中评“尼采谓 ‘一切文学, 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 真所谓以血书者也。”[3]这正如清人赵翼所言:“国家不幸诗人幸,话到沧桑句便工。” 唐《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宝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4]
参考文献:
1.钟伟东.论李煌的前期词[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4,3
2.宋.王绖.默记[M]
3.王国维.人间词话[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6:89.
4.高兰,孟祥鲁.李后主评传[M].济南:齐鲁书社,198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