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词在词史上的贡献
作者:彭绍凤
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3年第02期
作者:彭绍凤
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3年第02期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说: “花间之词如古玉器, 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嫌尤其美”(《绿水亭杂识》)。另外、王国维也认为“词之最工者”当首推“后主”,“南宋诸公不与焉”(《人间词话册稿》)。的确,李煜词不仅继承了前人的风格和成就,融入了自身的经历和艺术创作和开拓,还影响了秦观、李清照这些颇具成就的婉约派词人,同时也启发了苏轼、辛弃疾那样的豪放大家,以后受其影响者也不乏其人,时至今日依然有它特有的魅力。
对于李煜的词在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历史上有着不同的说法。清代谭献在《词辨》中说李煜词“后主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王鹏远《半塘老人遗稿》说李词“以为词中之帝,当之无愧矣”。但也有的贬他在温韦之下,如陈廷焯说:“后主词思路凄婉,词场本,但不及飞卿之厚。”本文从历史的发展观点来看,认为明代胡应麟的评价较为客观:“李词清丽而不浮靡,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之后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
越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词的开山,在词史上有杰出成就。” 诚如王国维所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1.转变了自五代以来浓艳雕饰的词风,架起了五代词与宋词间的桥梁
李煜的词早期多是帝王奢侈淫乐生活的写照。但是和《花间集》中的词作相比,艺术却已见不凡。内容和题材上虽然和陈后主的宫体诗《玉树后庭花》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李煜的词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流畅,流丽如珠;词中形象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感情真挚率真甚至有点放纵的倾向。全然不像花间词浓艳香软、矫情伪饰。李煜之前的词人们多极力追求华丽香艳的词句,这种倾向主要以温庭筠为代表,他的词多给读者一种充满典雅的贵气和庸俗的脂粉气的感受。五代的词, 大都继承了温庭筠这一风格。晚唐以后的一、二百年间, 文人词都有一个浮华空洞的毛病,逐渐向涂饰、雕琢的方向发展。彩浓郁、语言华丽的雕琢之风便愈演愈烈, 直到李煜,才逐渐的扭转了这一词风。特别是李煜后半生的词, 与晚唐五代的其他文人词有着很大的差别, 他善于锤炼词的语言, 使得所塑造的对象形象鲜明, 整首词结构缜密, 呈现出一种惊人的表现力,最为突出的是脱去了脂粉气, 去掉了绮靡风,用朴素自然的语言真实而深刻地表现那最普遍最
抽象的离愁别恨的情感, 把那些难以表达的情绪, 写得形象生动, 可观可感,甚至可以触摸。如《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清平乐》“ 别来春半, 触目愁肠断” 。在这些词里, 作者把对故国的思念, 用感人的抒情词句来表达, 同时, 也用非常具有诗意的形象比喻以及艺术概括极强的形式来拓展意境。如以“ 一江春水” 来比喻无尽的哀愁, 以“ 春草” 来比喻愁恨的繁多不断, 写得形象而且具体。李煜的词扭转了晚唐以来涂饰、雕琢的词风, 扩大了词的艺术境界, 创造了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效果, 把词引向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为宋词的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对后来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