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致橡树》原文阅读赏析最新
《致橡树》练习题目: 篇一
1、诗人不像“凌霄花”,不学“痴情的鸟儿”,不似“泉流”“险峰”甚至“日光”“春雨”,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从全诗来看,本诗可以分为两部分,可以作为切分点的诗句是:
3、试分析诗中所写的橡树、木棉的象征意义。
4、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跫音春帷窗扉
B.炫耀慰籍泉源
C.痴情威仪相融
D.红硕霹雳虹霓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或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跫(qióng)音春帷(头发)窗扉(门)
B.炫(xuàn)耀慰藉(jiè)归(回家)人
C.威仪(外貌仪表)相融(róng)向(对着)晚
D.红硕(大)霹雳(lì)虹霓(ní)
6、全是朦胧诗作者的一组是
A.舒婷顾诚北岛梁小斌
B.舒婷顾诚白岛郑愁予
C.海子穆旦顾诚郑愁予
D.海子北岛徐志摩余光中
7、下列论述,不符合郑愁予诗歌创作特点的一项是
A.“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是绝对地现代的。”
B.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一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舒婷诗集
C.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使他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
D.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一些方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8、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郑愁予的《错误》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愁予风”之所以能长盛不衰,与这首诗有着很大的关系。
B.“美丽的错误”是《错误》的诗眼;心上人越来越近确实美丽,但不能相见则是一个错误;诗人把两个相互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可谓妙笔生花。
C.舒婷的《致橡树》、《墙》与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梁小斌的《雪白的墙》,都是朦胧诗的代表作。
D.《致橡树》采用了先立后破的构思方式,扬弃了旧式的传统的爱情观,表达了理想的新型的爱情观。
9、《错误》开头说“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对这两句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季节”前面加限制词“等在”,表明“季节”漫长,女子等待亦漫长,突出了“闺怨”心绪。
B.“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日复一日,表明时间流淌,女子打扮了又打扮,“女为悦已者容”,等待心上人归来。
C.第一句是短句,恰好呈现出走过江南的匆匆情态;第二句与第一句相反,亦显露出等待的漫长心理。
D.如把第一句的“走过”换成“回来”,似乎可以说得通,但“等待”意义就此中断,且不能与结尾“过客”和谐。
10、下列比喻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错误》中“小小寂寞的城”“窗扉紧掩”比喻女子不愿见到男子的心理。
B.《致橡树》中“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语言”比喻男女内心深处彼此相知
C.《错误》中“三月的春帷不揭”比喻女子心绪不佳,不愿梳妆打扮。
D.《致橡树》中“沉重的叹息”“英勇的火炬”比喻和男子一样能承担重压与奋斗。
11、怎样理解《错误》中“美丽的错误”?
13、当代诗《错误》在用词上具有古典诗词的雅致,你能出几个词语吗?
《致橡树》解析: 篇二
虽然舒婷说过《致橡树》“并非一首爱情诗”,但更多的读者还是愿意把它当作爱情诗来欣赏。
这首诗通过整体象征的艺术手法,用“木棉”对“橡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
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可以看出,诗人在选取诗歌创作材料时有着精心的设计:橡树是那样适合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又是那样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与男性平等的要求。这首诗一诞生,橡树和木棉,就成为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崭新的意象。
诗篇一开始用了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比喻,表达出了自己的爱情观:她既不想高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想一厢情愿地淹没在对方的冷漠浓荫下,独唱那单恋的歌曲。作为女性,她默认应该具有脉脉含情的体贴和温柔,但又认为不能仅仅停留在这种状态;她承认铺垫和衬托能使对方的形象更加出众和威武,但又觉得这仍不能代表爱情的全部。为了对方,自己应奉献出“日光”般的温暖,应倾泻出“春雨”般的情意。但她并不满足于这些:“不,这些都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诗人鲜明地表示她必须和对方站在同等的位置,你是树,我必须是树且是同样高大挺拔的树;你站着,我也必须站着,且要平等地立于天地间。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应有的姿态:“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这
木棉用一种为橡树自豪、为自己骄傲的口吻说道:“你有你的铜枝铁干,象刀,象剑,也象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显然,木棉深深懂得她和橡树各自的特点和价值。她接着以“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和“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表达出真正的爱情应当同甘共苦的信念。他们表面上“仿佛永远分离”,实质上却“终身相依”。“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诗人认为:爱情,不仅止于倾慕对方“伟岸的身躯”,而是把对方的事业追求、理想信念也纳入自己爱的怀抱,在精神上完全相融相通,“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
全诗采用抒情主体“木棉”对“橡树”做诚挚的表白,把二者人格化、心灵化,使这两个中心意象从外到内都闪射出思想和审美的光芒。木棉可以理解为是充满青春气息的柔中带刚的现
代女性美的象征,也可以理解为那是炽热、丰富的感情及独有一份深沉的个性。橡树则显示了种阳刚的气质,那是伟岸、刚强的性格象征。此诗有了这种独特、精美的意象作为象征核心,就自然地脱离了具体的有限的形体,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既可以看作是男女之间平等真诚的爱情,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亲密、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诗人巧借“木棉”的表白,派生并组合了一系列蕴含丰富的具体意象。这些意象要么是暗示木棉对传统人生观中不和谐不平衡,甚至向一方倾斜的人际关系的看法,要么是大胆肯定在人格独立基础上的互相依存,显示了对和谐的人际关系、新型的爱情观、人生价值的向往和追求。全诗章法及句法的精心安排,使抒情与议论自然融合,使丰富细腻的感情带有理性的光彩。
注释: 篇三
①攀援:同“攀缘”比喻投靠有权有势的人往上爬。
②慰藉:安慰。
③雾霭:雾气。
④虹霓:同“虹蜺 ”指彩虹
⑤流岚:这里指云雾。
致橡树 篇四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舒婷简介 篇五
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居住于厦门鼓浪屿。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
散文集《心烟》等。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致橡树》赏析: 篇六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