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和吨》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X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首先,我要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明,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教材第46页用学生生活中常见铁路、公路的里程碑,公路上的限速标记,香港行政区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等引出千米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联系跑步的常识建立起对千米的概念,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然后通过想想做做中的练习继续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与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我将设置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熟练地掌握各种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学会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将把让学生知道 1 千米=1000 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作为教学重点,把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作为教学难点 
接下来,我要谈谈我对教法以及学法的认识,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将采用活动教学法,讲解法,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在学法上,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说说生活体验,使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的过程中,感知新课内容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以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的分析,我下面将谈谈我对教学程序的预设: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的主要途径,为了更好的突出课堂教学的成效,我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并分为如下的四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首先,我将提问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们知道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吗?通过复习旧知识,让学生回忆起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学生回答之后,我将引导学生观察我用PPT出示的教科院第44页铁路、公路的里程碑,公路上的限速标记,香港行政区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等的图片,然后问同学们在图片上的这些数字你们都知道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千米》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在引出课题后,我将和同学们继续探讨刚刚所说的铁路、公路的里程碑,公路上的限速标记,香港行政区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上的数字的含义,它们分别代表距离某地还有多少千米或是限速多少千米,然后我将设置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么多千米有多远吗?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继续探求知识的欲望,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学们一般都会给予否定的回答,这时,我将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建立起学生对千米这个概念的感知:同学们体育课是不是开始前都会绕操场跑几圈啊,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50米,那么绕操场跑
四圈差不多就是1000米了,这里我们计算得到的1000米就等于1千米。这是我将问同学们,我们之前的里程碑上南京98千米,你们现在知道有多远了吗,谁能告诉老师要绕操场跑多少圈啊,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解除学生之前的困惑,使学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从而建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通过想想做做的练习题让学生把学生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从而达到熟练化的程度,第1题,从哪里到哪里是一千米,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寻这个一千米,从而让学生深刻领会一千米的含义;第2,3题则是让学生认识米和千米之间的联系,知道1000米等于1千米,第4题就是让学生具体感知米与千米的区别,能够具体认知什么时候用米做单位,什么时候用千米做单位,培养学生的长度概念,不能混用,通过对以上题目的理解和消化,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领会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深化新知 
我将让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并且发言。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能把所学
的知识结合,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我将来谈谈我对本节教学内容的板书预设: 
千 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把各个长度单位之间的等量关系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看去一目了然,记忆深刻。 
以上是我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预设,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