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义灭亲
  ⼤义灭亲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对亲⼈犯法,为了维护正义也不徇私。⼤义灭亲背后隐藏的历史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碏为了国家利益,严惩了州吁和⽯厚。下⾯⼩编给⼤家分享关于⼤义灭亲的历史故事,我们⼀起来看⼀下吧~
  ⼤义灭亲的历史故事
  春秋时,卫庄公去世后,由⼤公⼦继承王位。这位新的卫王性情懦弱,⽽他的弟弟州吁却骄傲⾃⼤,野⼼勃勃,总想夺取兄长的王位。
  有⼀天,卫王出访,州吁偷偷在途中刺死了兄长,却向⼤⾂和百姓说:“卫王害急病死了,由我继承王位。”
  州吁当上卫王后,便要攻打邻国,⼤⾂和百姓都反对。州吁忙与他的亲信⽯厚商量。⽯厚说:“我的⽗亲⽯碏德⾼望重。如果⼤王请他出⼭,⼤⾂和百姓们就不敢乱动了。”
  ⽯碏对⼉⼦⽯厚助纣为虐、欺凌百姓的⾏为⼗分不满。见⼉⼦奉州吁之命来请,就坚决推辞了。⽯厚⽆奈,再三请教安抚民⼼之策。⽯碏对⽯厚说:“诸侯国的王登位要得到周天⼦的允许。如果州吁得到周天⼦的公开承认,百姓就会服从。这样吧,周天⼦最信任陈王,你和州吁去拜望陈王,请他说说情吧。”
  其实⽯碏早已写好⼀封信,差⼈暗地送给陈王,信⾥说:“卫国不幸,出了两个⼤逆不道的贼⼦。但我年纪⼤了,没有⼒量惩治他们。请为我主持正义,帮我除掉这两个恶⼈吧!”
  州吁和⽯厚到了陈国。陈王就派⼈拿出⽯碏的信件⼤声宣读⼀遍。这时候州吁和⽯厚才知道上了⽯碏的当,只好低头认罪了。⽯碏为了国家利益,不徇私情,惩罚州吁和⽯厚,这种⼤义灭亲的故事,流传千古。
  ⼤义灭亲成语解释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义灭亲成语出处
  【出处1】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从弑君之贼,国之⼤逆,不可不除。故⽈⼤义灭亲。
  下⽂有节略:
  左传隐公三年(公元前七⼆零年),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之妹,⽈庄姜,美⽽⽆⼦,卫⼈所为赋硕⼈也(诗.卫风.硕⼈)。⼜娶于陈,⽈厉妫,⽣孝伯,早死。其娣戴妫,⽣桓公,庄姜以为⼰⼦。公⼦州吁,嬖⼈之⼦也,有宠⽽好兵(诗.邶风.击⿎.怨州吁也),公弗禁,庄姜恶之。⽯碏(卫⼤夫也,⽯厚之
⽗也。⽯碏,汉丞相⽯奋之先祖)谏⽈:⾂闻爱⼦,教之以义⽅。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不骄,骄⽽能降,降⽽不憾(恨也),憾⽽能眕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加⼤、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慈、⼦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者,将祸是务去。⽽速之,⽆乃不可乎?弗听。其⼦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乃⽼(致仕退休)。
  左传鲁隐公四年(公元前七⼀九年),春,卫州吁弑桓公⽽⽴。公与宋公为会,将寻宿之盟。未及期,卫⼈来告乱。夏,公及宋公遇于清。宋殇公之即位也,公⼦冯出奔郑,郑⼈欲纳之。
  及卫州吁⽴,将脩先君之怨於郑,⽽求宠於诸侯,以和其民,使告於宋⽈: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宋⼈许之。於是陈蔡⽅睦於卫,故宋公、陈侯、蔡⼈、卫⼈,伐郑,围其东门,五⽇⽽还。
  公问於众仲⽈:卫州吁其成乎?对⽈:⾂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棼之也。夫州吁阻兵⽽安忍。阻兵⽆众,安忍⽆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也。弗戢,将⾃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虐⽤其民。於是乎不务令德,⽽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於⽯⼦(⽯碏卫⼤夫),⽯⼦⽈:王觐为可。⽈:何以得觐?⽈:陈桓公⽅有宠於王,陈卫⽅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碏使告于陈⽈:卫国褊⼩,⽼夫耄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矣,⽆能为也。此⼆⼈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执之,⽽请涖于卫。九⽉,卫⼈使右宰丑,涖杀州吁于濮。⽯碏使其宰獳⽺肩,涖杀⽯厚于陈。君⼦⽈:⽯碏,纯⾂也,恶州吁⽽厚与焉。⼤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出处2】周公圣⼈,诛兄放弟,⼤义灭亲。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五》:客有见周公者。应之於门,⽈:何以道旦也(周公,姓姬名旦,周⽂王之⼦,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客⽈:在外即⾔外,在内即⾔内。⼊乎?将⽏?周公⽈:请⼊。客⽈:⽴即⾔义,坐即⾔仁。坐乎?将⽏?周公⽈:请坐。客⽈:疾⾔则翕翕,徐⾔则不闻。⾔乎?将⽏?周公唯唯,旦也逾(喻也)。明⽇兴师⽽诛管蔡(管叔鲜,周公之兄;蔡叔度,周公之弟)。故客善以不⾔之说(⾳税),周公善听不⾔之说。若周公,可谓能听微⾔矣。故君⼦之告⼈也微,其救⼈之急也婉。诗⽈:岂敢惮⾏,畏不能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