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著名的成语典故,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可供我们学习的成语典故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历史上著名成语典故_中华成语典故故事,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著名成语典故【1】
一败涂地
秦朝时候,沛县县令叫泗水亭长刘邦押送一批老百姓到骊山做苦工;不料走到半路上,接二连三地逃走了很多,刘邦想:这样下去,不等到骊山,就一定会逃光,自己免不了要被治罪,他想来想去,索性把没有逃跑的都释放了,自己和一些不想走的人躲在芒、阳二县交界的山泽中。
秦二世元年,陈涉在大泽乡起兵反秦,自称楚王。沛县令想归附,部属萧何和曹参建议说:“你是秦朝县令,现在背叛秦朝,恐有些人不服,最好把刘邦召回来,挟制那些不服的人,那就好办了。”沛县令立即叫樊噜去请刘邦。可是当刘邦回来时,沛县令见他领有近百人,
恐他不服从自己的指挥,又懊悔起来。于是下令紧关城门,不让刘邦进城。刘邦在城外写了一封信,绑在箭上尉给城里的父老,叫沛县父老们齐心杀了县令,共同抗秦,以保全身家。父老们果真杀掉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进沛县,并请地做县令。刘邦谦虚地说:
“天下形势很紧张,假若县令的人选安排不当,就当“一败涂地”,请你们另外迟择别人吧!”但最后,刘邦还是当了县令,称做沛公。
“一败涂地”本来是一旦破败,就要肝脑涂在地上的意思。但后人则一直借用它说明失败之后,而至不可收拾的情势。例如一个商人因贪图眼前之利,盲目推销劣货,但消费者却不去上当,于是这个商人货物积滞,周转不灵,而至“一败涂地”,不可收拾。又如一个球队,因为球员间合作得不紧密,遇到挫折,更是手忙脚乱,以至“一败涂地”,不可收拾。
著名成语典故【2】
负荆请罪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齐、楚、燕、韩、赵、魏,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
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
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著名成语典故【3】
一代楷模
隋朝末年,隋场帝穷兵默武骄奢淫意。好大喜功,先是开凿大运河,后来几次兴兵东征,大举侵略朝鲜。全国的青壮男子大多数被抽调修河、当兵。土地无人耕种,苛捐杂税年年增加,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天下即将大乱。
当时正在山西马邑作地方官的李靖,对国家形势的严峻形势有着清醒地认识。李靖不希望天下大乱,他来到京城,面见执掌军政大权的越国公杨素,打算说服杨素,拿出办法,稳定政局。交谈之后,李靖深感失望,立即辞去官职。回家深入研究兵书战策。
李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的开国名将,对《孙子兵法》很有研究,经常与李靖在一起谈论心得体会。每次畅谈之后,韩擒虎都十分慨叹,称赞李靖的看法。
不久,杨素病死,他的儿子杨玄感举兵造反。接着,全国各地农民纷纷起义,李靖来到太原,帮助唐高祖李渊统一天下。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李靖由刑部尚书调任兵部尚书。当时西北的少数民族突厥和吐谷浑经常袭扰边境,抢劫牛马,屠杀百姓,成为唐朝的边患。唐太宗平定天下之后,立即任
命李靖为行军总管,率兵北征,彻底解除西北边疆的威胁。一次,李靖仅率三千铁骑,出奇制胜,将突厥逐出,而后李靖为平定边患,经常统兵在外,大小百余战,立下赫赫战功,升为尚书仆射。
李靖看到天下基本平定,估计以后不会有大规模征战,觉得自己是员武将,在朝廷已经不会有太大作为,决定辞去职务,告老还乡。
一次,唐太宗派李靖到各地察访民情,李靖推辞说:“我年龄有些老了,只怕辜负陛下的信任,还是派别人去更好些。”
李靖回到家把他的想法详细写进了奏章,送给唐太宗。
唐太宗看了李靖的奏章,觉得措辞十分得体,态度非常恳切,内心很感动,立即同意了。第二天,派中书侍郎向李靖传达他的旨意,说:“我看从古至今,作了大官而能知足的人太少了,不论聪明人或庸俗的人差不多都不能自知。有些人本来没什么才能,还留恋权势,不肯辞官,还有人生病,根本不能办事,仍然占据高位。我同意你辞官,不仅成全你的志向,更重要的是想把你树为一代楷模,让人们学习。”
李靖辞官以后,把平生用兵心得写成一部《李卫公兵法》,可惜后来失传了。
著名成语典故【4】
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原指老年人还复到了儿童时代,现形容老年人恢复了青春与活力,精力异常旺盛。 这个成语来源于《云笈七签》,......日服千咽,不足为多,返老为童,渐从此矣! 刘安,汉文帝弟淮南王厉的长子,文帝十六年,袭父封为淮南王,好文学,曾奉汉武帝之命作《离骚传》,“返老还童”是晋朝人葛洪撰写《神仙传》一书中一则有关淮南王刘安的传说故事。 相传,刘安自年青时代起,就喜好求仙之道。封淮南王以后,更是潜心钻研,四处派人打听却老之术,访寻长生不老之药。有一天,忽然有八位白发银须的老汉求见,说是他们有却老之法术,并愿把长生不老之药献给淮南王。刘安一听,知是仙人求见,真是大喜过望,急忙开门迎见,但一见那八个老翁,却不禁哑然失笑。原来八个老汉一个个白发银须,虽然精神矍铄,但毕竟是老了呀!哪会有什么防老之术呢? “你们自己都那样老了,我又怎么可以相信,你们有防老之法术呢?这分明是骗人!”说完,叫守门人把他们撵走。 八个老汉互相望了一眼,哈哈笑道:“淮南王嫌我们年老吗?好吧!那
么,再让他仔细地看看我们吧!” 说着,八个老翁一眨眼工夫,忽然全变成儿童了。已经年老的人,一下子回复到了儿童时期,这是全然不可能的,所以这仅仅是传说故事而已。《云笈七签》这部道教书籍中提到的“返老还童”,也仅仅是炼丹、法术的有关传说罢了。
发布评论